被呂太后如此直言不諱的訓斥,尤其還是當著太子劉恭的面,呂釋之、呂媭兄妹二人,臉上當即就有些掛不住了。
呂媭似是聰明些——幾乎是呂太后話音剛落,便出身上前,對劉恭拱手一禮。
“一葉障目之下,竟險些誤了太后。”
“幸得殿下提點,感激不盡。”
而后,又正身望向呂太后,思慮再三,終還是走上前去,討好似的為呂太后揉起肩臂。
“阿姊息怒。”
“媭,再也不敢了……”
見妹妹認錯態度如此端正,呂太后胸中怒火也散了大半。
卻仍冷著臉,斜望向仍站在原地,皺眉沉思的建成侯呂釋之。
“兄長呢?”
“可還要勸朕,許樊噲以諸侯禮——乃至天子禮下葬?!”
終歸是呂太后的兄長,而非晚輩。
呂釋之最終,只一臉惆悵的拱手行禮,而后便一言不發的回過身,默默朝著殿外走去。
望著兄長離去時的背影,呂太后才剛壓下去的怒火,當即便有了死灰復燃的征兆。
便見呂太后滿是疲憊的將腦袋一歪,單手揉捏起兩側太陽穴,又輕抬了抬另一只手,將妹妹呂媭也給遣退。
直到殿內,只剩下側躺在御榻上的自己,和躬身立于一旁的孫兒劉恭,呂太后難掩疲憊的沙啞聲線,才于殿內再度響起。
“太子怎么看?”
似是對呂太后發問早有準備,劉恭幾乎是不做任何思考,脫口便答:“侯夫人,向來都是拎得清的。”
“舞陽武侯能壽終正寢,侯夫人當已是滿足了。”
“卻不知建成侯,究竟是如何說服侯夫人,走的這一趟長樂?”
話音未落,便聞呂太后悠然發出一聲長嘆。
良久,方悠悠開口道:“朕這個兄長啊~”
“打自長兄:周呂令武侯戰歿,兄長,便總是憋著一股勁。”
“沒有周呂侯的命,偏又得了周呂侯的病……”
“——今日這般,哪是在為樊噲討哀榮?”
“分明就是在探朕的口風,好為已故周呂令武侯,謀個追尊為王的機會。”
“開了這個口子、有了追尊死人為王的先例,往后,自便也有了給活人封王的可能……”
呂太后此言一出,劉恭心中,當即卷起一陣驚濤駭浪。
——遍封諸呂!
在原本的歷史上,呂太后先是將太祖劉邦的子嗣挨個點殺,將關東多半諸侯封國都空了出來。
而后,便以‘宗室人丁不盛’為由,遍封諸呂外戚為王、侯。
劉恭一直都以為,這一切,都是呂太后一手推動。
只是從眼前的情況來看……
“皇祖母,不愿為呂氏裂土?”
裂土,指的是從版圖割裂出一部分,算是封王的委婉說法。
卻見呂太后聞言,只愈發疲憊的搖了搖頭,更一陣止不住的唉聲嘆氣。
“沒到時候啊~”
“——世間的很多事,并非本身就是對的,或錯的。”
“時機對了,原本錯的事,也可能得到好的結果。”
“反之,時機不對,原本對的事,也必然會引發不好的后果。”
“天時、地利、人和——天時為先吶……”
一聽這話,劉恭心下當即了然。
——呂太后,顯然并不排斥為呂氏封王,甚至是本身就有這個想法。
只是在呂太后看來,眼下,還沒到合適的時候。
念及此,劉恭思慮再三,終還是決定不在這個話題上深究。
這個話題,實在是太敏感了。
話題進展稍有偏差,便有極大概率會讓劉恭,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不料劉恭這邊,剛打定主意不繼續聊封王之事,呂太后便好似非要哪壺不開提哪壺——竟主動說起了此事。
只是終歸是漢家的開國皇后,遍觀青史都數一數二的政治人物。
即便要提,呂太后也并未單刀直入。
“當年,樊噲被太祖皇帝治了死罪,卻被陳平、周勃二人保下,并最終為朕所赦免。”
“此事在太子看來,誰對,誰錯?”
聽到祖母又給自己出了題,劉恭也是愈發熟練的低下頭,沉吟措辭片刻,不緊不慢的思考了一番。
組織好語言,又在腦子里過了一遍,確定沒有問題,才斟酌著開了口。
“據孫兒所知,太祖高皇帝當年,之所以會治舞陽侯樊噲死罪,是因為左右宵小讒言蠱惑。”
“小人的讒言,讓太祖高皇帝誤以為,樊噲會在高皇帝駕崩后,率軍誅殺戚夫人、趙隱王。”
“為了阻止樊噲這么做,高皇帝才讓陳平、周勃二人前去斬殺樊噲。”
“——而樊噲本身并無此意,自然無罪,且不該死。”
“皇祖母赦免樊噲,不過是讓事情,回到了正確的方向。”
…
“至于陳平、周勃二人——得到太祖高皇帝‘速斬樊噲’的指令,卻并沒有這么做,似乎有些不忠的嫌疑。”
“但實際上,這二人之所以不速斬樊噲,而是將樊噲活著帶回長安,恰恰是此二人忠于皇祖母的體現。”
“因為舞陽侯樊噲,是皇祖母同胞女弟的丈夫,更是對皇祖母言聽計從的忠臣。”
“——太祖皇帝是君,皇祖母,也同樣是君。”
“故而當年之事,此二人所作所為,算不得有‘不忠’之處。”
如是一番細致入微的剖析,劉恭也算是將自己的看法,擺在了呂太后的面前。
——都沒錯。
太祖皇帝沒錯,祖母您也沒錯,陳平、周勃,也同樣沒錯。
只是片刻后,劉恭又似心里有些別扭般,訕笑著補充道:“有一句話,孫兒卻也實在不吐不快。”
“——像陳平、周勃這樣的臣子,孫兒是萬萬不會,也不敢信重的。”
“許是孫兒疑心重吧。”
“也不知為何——對這二人,孫兒總是提不起半點信任。”
至此,劉恭答題結束。
一字不落的停下來,呂太后原本翻涌的滿腔怒火,也早已被一陣由衷欣慰所取代。
“無妨~”
“為君者,有疑心是好事。”
“總好過皇帝那般,任憑誰人信口雌黃,都盡聽盡信,半點不疑。”
“稍注意著些,莫至過猶不及、草木皆兵的地步便可。”
語調輕松的說著,呂太后也終是面色回暖。
端起茶碗,輕吹著浮在茶面的碎茶葉,嘴上,卻是故作不經意般道:“太祖高皇帝白馬誓盟:非功勿侯,非劉勿王。”
“太子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