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創新的可持續性研究
- 俞可平主編
- 2707字
- 2025-04-08 18:12:11
四 創新項目的影響和推廣
政府創新項目的可持續性,除了體現在本地持久地產生影響外,更體現在該創新項目能被其他地方模仿,在更大的范圍內得以傳播和擴散,最終能夠上升為正式制度,不因領導人的變動或態度而終止。交流、弘揚和傳播地方政府創新的先進經驗,讓地方政府創新的優秀案例在更多地方得到擴散和效仿,最終使優秀的政府創新項目上升為正式制度,也是發起“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的重要目的。在評選政府創新獎的六個標準中,有兩個標準與此有關。一是“重要程度”,即“該項活動必須對人民生活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法治和社會安定具有重要意義”;二是“推廣程度”,即“該項活動必須具有適度的示范效應或推廣意義,可以被其他地方的黨政機關、群眾組織或社會團體借鑒、仿效”。設置什么樣的評選標準,體現著獎項的發起者所要倡導的價值和理念。設置“重要程度”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勵政府在事關人民生活、市場經濟和民主法治的重大政策領域進行改革創新,并且及時將那些效果好的創新措施上升為國家制度。設置“推廣程度”的主要目的,就是創新項目可以在更大范圍內被復制和模仿,從而使之有效擴散。本次大規模的調研表明,這些目的均得到了很好的實現。
對這些獲獎的創新項目,高達80.02%的受訪者表示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另有12.89%的人表示“不知道”,只有7.09%的人表示沒有得到推廣(見圖6)。

圖6 對獲獎項目的經驗是否被推廣到更大范圍或更高層級的看法
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獲獎項目在當地的影響“比較大”;37.36%的人表示這些項目的影響“非常大”。兩項合計,表示獲獎項目影響大的人高達87.82%。另有9.34%的人表示影響“一般”;認為“非常小”和“比較小”的人合計不到3%(見圖7)。

圖7 獲獎項目在本轄區的影響力
中國的行政管理結構是“條”與“塊”相結合的矩陣式組合。“塊”通常是指橫向的地方,“條”通常是指縱向的系統。優秀的政府創新項目,若要取得最大的客觀效果,既要在地方的“塊”發生影響,也要在縱向的“條”即在本系統中產生影響。為此,我們專門設計了一組問題,了解獲獎政府創新項目在其本系統內的影響程度。調查發現,獲獎創新項目在系統內的影響與其在本地的影響十分接近,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受訪者認為獲獎項目在本系統中的影響“比較大”和“非常大”的比例分別是45.91%和40.50%,兩項合計高達86.41%。認為影響“一般”的占10.74%,認為影響“非常小”和“比較小”的兩項合計只有2.85%(見圖8)。

圖8 獲獎項目在本系統內的影響力
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先進經驗的總結和交流。現場觀摩會、經驗交流會和各種各樣的參觀訪問活動,是各級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內容。當某個地方政府有了先進的經驗或案例時,一方面,當地政府官員會受邀介紹其成功的做法和經驗;另一方面,通常會有不少其他地方政府的官員前來參觀考察。所以,獲獎項目的經驗交流,也是觀察其可持續性的一個重要維度。為此,我們設計了兩組簡單的問題,來了解獲獎項目的交流情況。一組是經驗交流,另一組是觀摩考察。兩組調研的結果均表明,絕大多數獲獎創新項目有過廣泛的經驗交流和現場觀摩。
第一組關于“是否有過經驗交流”的問題,回答結果是:80.15%的人選擇了有過經驗交流,另有15.03%的人表示“不知道”,只有不到5%的人認為沒有經驗交流(見圖9)。

圖9 對是否與其他地區交流過經驗的看法
第二組關于“其他地區的干部是否來學習觀摩過”的問題,回答結果是:82.15%的人表示有過學習觀摩,14.30%的人表示“不知道”,只有不到4%的人回答沒有過學習觀摩(見圖10)。

圖10 對其他地區的干部是否來學習觀摩過的看法
對于影響地方政府創新優秀項目推廣和擴散的具體因素,地方黨政部門的實踐者們比起學者來更有發言權。為此,我們專門設計了一組七個問題,來了解從事地方政府創新的當事者們是如何看待獲獎項目的傳播和擴散的。結果發現,在受訪者看來,影響獲獎項目擴散和推廣的重要因素依次是“獲得上級肯定”“當地老百姓認可和了解”“項目績效突出和干部群眾擁護”,其他因素包括“媒體對獲獎項目的廣泛報道”“獲獎項目上升為法律法規”“吸引了學術界的關注”“項目主要負責人被提拔”。多少使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項目主要負責人被提拔”在受訪者看來是影響獲獎項目推廣最不重要的因素。具體調查數據如圖11所示。

圖11 被認為是“很重要”的創新項目推廣影響因素分布情況
無論是就單一制的國家權力結構而言,還是就高度集權的歷史傳統來看,上級領導對地方政府創新的支持無疑是最為重要的。即使是最有效的政府創新項目,哪怕得到了當地干部群眾的廣泛擁護,如果得不到上級的支持,下級政府的創新項目也很難成功。這一點在本次問卷調查中得到了再次印證。近80%的受訪者認為,對于獲獎項目的推廣,獲得上級肯定“很重要”,另有17%的人認為上級肯定“重要”。兩項合計,認為上級肯定重要的高達97%(見圖12)。

圖12 獲得上級肯定對創新項目推廣的影響
地方政府創新的最大受益者是當地群眾,如果一項政府創新項目得不到當地普通群眾的認可,即使該項創新項目得到了上級的認可或社會各界的肯定,也不能算是成功的創新,從而也難以推廣。這一點也被本次調查證明。分別有75%和19%的受訪者認為老百姓的了解和認可對創新項目的推廣的影響“很重要”和“重要”,只有5.3%的人認為“不重要”或“不知道”(見圖13)。

圖13 老百姓的了解和認可對創新項目推廣的影響
政績工程和“政治秀”是政府創新的大忌,不僅為普通民眾所痛恨,也為學者和社會輿論所不齒。為了杜絕“政績工程”和“政治秀”,“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組委會在評選程序上設置了多個環節,防止沒有績效或績效不好的項目獲獎,同時鼓勵績效優秀的創新項目得以推廣和擴散。組委會的這一宗旨,也與受訪者的意圖完全一致。分別有71%和23%的人認為項目績效突出和干部群眾擁護對創新項目推廣的影響“很重要”和“重要”,只有2%的人認為“不重要”(見圖14)。

圖14 項目績效突出和干部群眾擁護對創新項目推廣的影響
一些地方政府創新官員之所以大搞“政績工程”和“政治秀”,主要的目的就是吸引上級和社會的關注,獲得上級領導的肯定,從而得到職務上的提升。但是,這次調查表明,雖然多數人也認為項目主要負責人被提拔對創新項目的推廣“重要”,但并不認為“很重要”。認為“很重要”的人僅占受訪者的26%,認為“重要”的占32%,25%的人認為“不重要”,另有16%的人表示“不知道”(見圖15)。

圖15 項目主要負責人被提拔對創新項目推廣的影響
此外,受訪者認為影響創新項目推廣的其他“很重要”和“重要”因素還有“媒體廣泛報道”(65%和31%)、“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48%和41%)和“項目經驗上升為法律法規”(54%和31%)。受眾心目中認為影響政府創新項目推廣的“很重要”因素的具體數據如圖16所示。

圖16 被認為“很重要”的創新項目推廣影響因素分布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