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晉江現代化進程

一 經濟現代化

2002年6月,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到晉江調研,并于8月20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題為《研究借鑒晉江經驗,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文章,提出“晉江經驗”,包含“六個始終堅持”和“處理好五種關系”。在過去的17年中,晉江現代化建設在以前的發展基礎上又有了更大的進展和成就。我們課題組曾于2006年在對晉江進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出版了《晉江模式新發展》一書,對晉江現代化建設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總結,認為晉江發展出現了一些重要的實質性躍升:基本實現現代化,經濟發展接近世界中上等水平;城鄉基本實現統籌發展,城市化跨越提升;現代社會結構初步形成;等等。同時,我們也發現:當時晉江的第三產業還不足以適應第二產業的發展需求;制造業技術含量不高;人才及人才體系缺乏;資源瓶頸凸顯;環境承載問題嚴重;城市基礎設施滯后;外來人口融入問題明顯;社會事業發展差距很大;等等。[1]那么,在2006年到2019年的14年時間里,晉江的現代化建設和發展在多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些問題?又有什么樣的新問題出現呢?

可以這么來判斷過去14年的發展:過去14年的成就遠遠超過2006年之前的28年(1978~2005年),實現了更高質量的現代化發展。這兩個階段的起點和條件不完全相同,如果沒有前28年奠定的基礎,就不可能有后面14年的快速進步。如果說前28年的發展更多體現在經濟上,那么后14年的發展在社會、文化、生態乃至總體上則都有明顯展現,也就是,呈現了總體提升的特點,當然,經濟的進步也是非常明顯的。也就是說,“晉江經驗”所概括的“六個始終堅持”和“處理好五種關系”,更進一步體現了“五位一體”的“全面發展”和全面現代化。

首先,2006年,晉江地區生產總值為502.69億元,比1978年增長了347.4倍,而到2018年,晉江地區生產總值高達2229.00億元,雖然比2006年只增長了3.4倍,但是,絕對數凈增了1726.31億元,是前28年的3倍多。2006年,晉江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還只有28542元人民幣(按常住人口計算),折合美元為3580元(當時匯率7.9718)[2],而2018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5790元,折合美元15987元,進入世界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從人民幣來說,增長了2.7倍。[3]自1994年開始,到2018年,晉江在經濟實力上連續25年居福建省十強縣首位;從2001年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實力百強縣前十之后,一直保持到2018年,達18年之久,2018年位居百強縣第四位。

晉江不僅在人均經濟總量上已經達到世界中上水平,更重要的是已經構筑成一個相對完整、具有相當競爭力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晉江經濟靠“三閑”(閑房、閑資、閑勞動力)起步、“三來一補”過渡、鄉鎮企業鋪路、“三資”企業上路,經歷了質量立市、品牌創市、資本上市以及新興產業引領轉換、國際化創新等階段,迄今為止,晉江已經構筑成“制造與創造融合、傳統與新興并重、二產與三產并舉”的新實體經濟產業體系,形成了2個超千億元、5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46家上市公司和國家體育產業基地、“中國鞋都”、“世界夾克之都”等14個區域品牌的品牌經濟。2018年晉江每平方公里的生產總值達到34700萬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7倍,是福建省的11.8倍,是泉州市的4.5倍,其地區總產值占泉州市的1/4強。晉江第三產業占比從1978年的26.3%增加到2018年39.3%,雖然二產占比依然最大,但是,2013年以來三產增速已經連續五年高于二產。晉江正在打造集成電路和石墨烯等新興產業,而原先的產業也在不斷升級換代、提高技術含量。以互聯網為載體帶動晉江產業現代化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趨勢。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晉江已經初步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特別是圍繞制造業升級換代和新興產業發展而形成了一套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和服務、物流服務、金融服務等體系。晉江產業內部已經形成由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配套的生產格局,企業間發展出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多種合作方式,形成了互惠共贏的合作模式,充分發揮了龍頭企業資本、技術、品牌優勢,帶動形成了一批具備“專、精、特、強、新”行業競爭優勢的中小企業。這一模式不僅在傳統紡織服裝、制鞋等產業中發揮效用,也在新興產業發展中得到靈活運用。例如晉江引入臺灣聯華電子集團,與之合作實施晉華集成電路存儲器生產線建設項目,培育了一批以此為龍頭項目的產業群,晉江的集成電路產業快速成型。晉江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發展充分依托當地傳統優勢產業,能夠以優勢產業為基礎,實現跨產業、跨鏈條的有機結合,充分利用當地雄厚的產業基礎。例如,晉江機械裝備產業主要依托于晉江紡織鞋服、食品、陶瓷等傳統制造業智能化升級的強大外在需求,從晉江機械裝備制造企業中升級衍生,現已具備相應的產業基礎。晉江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快速,擴展了傳統產業經營渠道,形成了雙向促進的發展模式。

與此同時,為推動晉江產業創新能力,晉江基于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原則,一方面建立了“跨主體、跨企業、跨領域”多方合作的創新協同體系,另一方面也初步構建了創新服務載體,主要是強化產學研結合的跨主體合作,積極引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有效對接企業技術中心,做到科研成果在晉江企業轉化生產。同時建立各種渠道和平臺,幫助有能力的企業承接國家、地方的創新研發項目。支持跨企業創新合作,發揮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優勢,引導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在技術、管理、商業模式等方面多層次協作創新,支持企業間戰略合作。建立跨領域合作機制,建立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協作創新體系;鼓勵制造業和服務業、制造業與信息產業多領域的創新聯盟。另外,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均打造一個以上高端創新服務平臺,加大國家公共技術平臺的引進力度,整合各方在技術、人才方面的優勢資源,解決行業共性技術難題,加強公共檢測平臺、公共認證平臺、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展示交易平臺的建設。

晉江現代經濟發展的另一個特色就是產業園區的發展,呈現產城融合發展的態勢。園區經濟的好處在于在同一個空間內實現產業協調配套,從而產生規模效應,也可以節省經濟成本,有利于提供共享的服務平臺。目前晉江幾乎每個鄉鎮乃至街道都興辦了工業園區,如靈源街道的五里綜合工業園、東石鎮的安東生態工業園和東石臺資產業園、英林鎮的英林服裝貿易園、新塘街道的新塘工貿區、金井鎮的省裝備制造業基地金深園和深滬中小企業創業園等。產業園區或經濟園區的出現和發展意味著晉江經濟現代化又上了一個臺階。

顯然,2002年以來,晉江的經濟現代化有了全新的、整體性的顯著提升,一方面,現代化經濟體系越來越完善;另一方面,現代經濟的市場化水平、開放水平、科技水平、服務水平等都有了飛躍式提高。表面上,晉江還是一個縣級市,但是其經濟現代化水平可以與一些大城市看齊,在某些產業領域顯示出強大的競爭力,而且在經濟體系現代化建設上已經邁向全球化。

二 社會現代化

經濟現代化與社會現代化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晉江經濟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社會現代化,比如大量人口向海外遷移,從海外帶來資金、觀念和經營技巧等。20世紀80年代初,晉江第一家港資企業就是在香港的晉江籍同胞興辦的,由此帶動了晉江制造業的發展;所謂“三閑”(閑房、閑資、閑勞力)中的“兩閑”無疑也跟晉江的海外華僑華人有直接關系,因為從海外寄回的資金成為閑散資金,華僑移民海外留下的房子成為閑置房產,這些都成了可以盤活利用的重要資源。同樣,經濟現代化必然會帶來社會變遷,雖然社會變遷不一定是社會現代化,但是晉江的情況則是社會現代化與經濟現代化基本上同步行進。具體體現在城市化推進、社會事業發展、社會組織建設、社會治理和社區建設以及文明素質的提高等。

在過去40多年中,就與全國總體變化相比較而言,晉江城鄉關系的變遷路徑有其獨特性,但是在改革初期的縣域現代化層面又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20世紀80年代初,晉江工業從鄉村開始,處處點火,村村冒煙,從鄉村包圍城市,而不是通過城市的輻射帶動鄉村工業化。按費孝通先生的說法,這是一條“離土不離鄉”的工業化路徑。與此相應的是農民職業的“非農化”和小城鎮的發展。每個鄉鎮都有自己特色的工業產業,出現一鄉一品乃至一村一品,如磁灶的陶瓷產業、陳埭的鞋服產業、深滬的雨傘產業、安海的食品生產基地等。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出了諸多晉江品牌。由于是從鄉村本土誕生的工業,因而自然留住了大量農村勞動力,也吸引了大量外來打工者,于是,晉江的鄉村非農化和小城鎮化就這樣展開和發展,從而一發不可收拾。1987年,福建省政府批準了《關于晉江縣城總體規劃》,將晉江定位為“重點僑鄉、以食品為主的輕工業城鎮”。1992年是晉江城市化的一個關鍵節點,那就是“撤縣設市”,提出要建設現代氣派的城市。晉江市中心第一次快速拓展就是在這個時點之后。此后晉江市委市政府提出珠鏈式僑鄉城市建設的設想,再到2007年提出“強化城市中心、促進城鎮群建設”的設想。由此,城市規劃越來越系統。現在晉江又開始了全域“一座城市”的建設步伐,打通城鄉關系。到現在,晉江的城市化率已經超過60%了,更重要的是,晉江城鄉一體化達到較高的水平,表現為城鄉收入差距小、城鄉公共服務相對均等、鄉村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總體上較高、外來人口市民化水平不斷提高等。

當然,城市化不僅僅體現在城市規模、規劃上,更體現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晉江的現代化是全域、全方位、多層次的現代化。晉江的城市化已經不是簡單地追求人口規模和區域范圍,而是轉向對城鎮內在價值和品位的追求,特別是提出了創新型國際城市的建設要求和規劃。這些年晉江越來越把綠色視為城市的重要價值和重要內涵,從2013年到2018年,晉江的市區綠化覆蓋率從41.37%增長到44.04%,綠地率從37.58%增長到39.9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10.24m2增加到13.14m2。晉江一直以來都以《國家園林城市標準》和《城市園林綠化評價標準》要求自己。又比如,晉江最近幾年非常重視垃圾處理設施、清潔衛生設施、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等方面的建設。城市的社會服務和第三產業也有明顯的發展,五星級賓館數量在縣級市中也是數一數二的。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晉江城市化已經完成,內涵城市化依然需要進一步推進,特別是如何達成創新型國際化品質城市這個目標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三 治理現代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由此治理現代化成為各級政府著力推進和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以前國家更多地提管理,現在則轉向治理,那么治理不同于管理的是其更注重多元主體的參與,也就是說,治理現代化需要以現代化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實現多元主體參與的合作、協調和發展。晉江的縣域現代化離不開治理現代化。治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縣域現代化。可以說,晉江縣域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治理現代化,因此討論縣域現代化,不能不討論治理現代化。在晉江的治理中,政府是一個重要主體,其他參與主體包括企業(或市場)、社會組織、社區、村落、家庭、家族乃至個體。在多元參與主體之間,政府與企業(或市場)、政府與社會組織、政府與村落和社區等的關系在治理現代化中是最為重要的幾對關系。治理現代化也就是指,這些關系的協調、合作是基于法理、規律、先進理念和技術等要素而得以實現的。晉江治理的現代化最明顯地體現在以下幾方面:政府與企業構建良好的、雙贏的制度化合作關系;現代社會慈善嵌入豐厚的傳統文化;外來人口越來越多地享受本地居民的基本權益;城鄉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一體化水平在不斷提高;城鄉文明環境正在建構之中;開放、創新、智慧城市建設有了顯著的進展;等等。

晉江治理現代化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個久久為功的實踐過程。本書后面將對這個過程進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討,這里要指出的是,治理現代化實際上涉及經濟治理、社會治理、公共服務治理、生態環境治理、開放治理、創新治理和文化治理等。現代化治理的首個要素就是理念,秉持的理念決定了治理的方式、機制和目的乃至效果。中央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還提出了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與此同時,法治與德治、自治融合。這些理念必會影響晉江治理現代化進程。實際上,晉江在治理現代化中已經將這些重要理念融入其政策、體制、機制和行動之中了。如晉江市政府非常重視“有為政府”、“法治政府”和“責任政府”等建設,在政商關系上秉持“親清”理念,一方面努力為企業、公司和其他市場主體提供公共服務,另一方面又不越權干預,堅持“四到”“四辦”,即“不叫不到、隨叫隨到、說到做到、服務周到”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政府扮演好三種角色,即“引路人”、“推車手”和“服務員”。晉江市政府之所以能形成這樣的治理理念,與它們在實踐中長期與企業交往而形成的服務理念,或者說是長期的實踐經驗總結有關。同樣,在對待外來人口的過程中,晉江從一開始只是將外來人口視為勞動者,后來漸漸地改變了看法,認為外來人口與本地居民一樣是晉江社會必不可少的成員,享有平等的權利,從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具體的政策中。

除了治理理念的不斷創新和進步,治理的方式、機制和技術也在不斷創新和發展。為了讓人們享受更美好的生活,晉江在許多機制上進行了創新:如為實現城鄉融合,讓農村居民享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晉江實行城鄉融合機制,推進路網建設、污水設施建設、垃圾處理以及醫療教育發展等;為了彌補醫療服務資源的不足,晉江引進外部優質醫療資源,全面構建“三大醫共體、六大中心”,建立國際疑難病多學科遠程會診平臺并使之高效運行,明顯提升了晉江的醫療質量;為了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晉江引進高校辦學等。在這個過程中,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顯得尤為重要。應用現代先進科技,推進晉江治理現代化,已經是晉江市政府的共識。晉江運用現代網絡技術,整合各個政府部門的服務功能,在線上和線下為所有在晉江生活、工作以及出差的人們提供即時、精準的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晉江的社會治理中另一個比較活躍的主體是民間社會。民間社會在兩個層面的治理上有比較高的參與度:一個是社區或村莊層面,另一個是社會公益(或慈善)層面。晉江的特色就在于這兩個層面在很多時候是重疊在一起的,這是現代治理嵌入傳統文化的體現。晉江人有著濃厚的鄉土情結,他們一旦發了財,就很重視回報鄉里,這就是晉江民間社會慈善的傳統。雖然傳統慈善大多停留在村莊和鄰里的幫助上,但是現在已經擴展到全市范圍。晉江慈善總會募集的資金達幾十億元之多,不僅被用于救助困難人群,而且被用于推動晉江社會發展和進步,如支持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每個村都有自己的愛心救助站,也募集了不少資金,同樣地,這些資金除了被用于支持村里貧困家庭和學生,還被用于表彰學校優秀老師和學生、獎勵考上大學的學生和見義勇為的人士等。村莊的慈善活動依托的是村莊的治理功能——村莊自治和黨建。另外,晉江的行業協會相當發達,對于推動行業規范、合作和創新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治理現代化、經濟現代化、社會現代化一同構成了晉江縣域現代化的三個主要面向。雖然三者之間有一些重疊的內容,但是總體上它們從不同面向展示了晉江縣域現代化的豐富內涵。人們看到的更多的可能是經濟現代化,如經濟總量的增加、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產業集聚和品牌建設、產業技術進步等。但是,經濟現代化實際上離不開社會現代化和治理現代化。從政府角度來看,面對現代化和全球化、市場化,如何培育具有競爭力和持續能力的經濟體就是一個重要的治理難題,如果沒有有效的好政策和好機制,如果沒有優良的服務環境,那么經濟的發展就不可能獲得良好的土壤,所以晉江市政府非常重視治理理念、政策機制和技術手段的創新。這也是晉江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晉江以民營經濟為主,如果沒有社會的開放、包容以及社會事業的發展,晉江就不可能吸引外來人力為晉江服務。同時,晉江自身有著內在的發展機制和傳統,晉江人有“愛拼就會贏”的氣質,也有經營和創業的“天生”潛質,還有回報鄉里的鄉土執著。晉江社會現代化既是其他方面(經濟和治理)現代化的基礎,也從其他方面現代化中獲得源泉。總體而言,晉江縣域現代化在過去40余年取得了史無前例的進展,也比其他地方有更好的效果,但是這并非意味著晉江現代化已經達至理想目標,事實上還遠沒有到“寢食可安”的境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陀区| 大足县| 建平县| 陆河县| 浦城县| 仙桃市| 黄梅县| 利津县| 原阳县| 东乌| 施甸县| 江陵县| 临澧县| 汽车| 凤凰县| 稷山县| 济宁市| 绵阳市| 东海县| 邵阳市| 广汉市| 平利县| 含山县| 龙门县| 马山县| 万宁市| 温泉县| 汪清县| 岱山县| 莱州市| 全椒县| 凤凰县| 邻水| 大方县| 南部县| 红河县| 广州市| 建平县| 和静县| 巧家县| 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