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高校青年教師行為方式研究作者名: 吳靜本章字數: 2016字更新時間: 2025-04-03 18:08:37
摘要
新時代,教育肩負怎樣的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他強調,“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求青年學生價值觀端正、知識豐富、能力全面。高校是教育培養青年人才的重要園地,也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青年的重要陣地。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
高校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很多高校青年教師出生在改革開放后,生長于社會日新月異的大變革時期,成長于知識經濟與信息化時代,行為方式深深刻著時代的烙印。這代人接受過系統的知識學習和專業訓練,受新文化新思想影響較大,思想解放,善于思考,有競爭意識,有創新能力,有奮斗精神。他們在教學和科研中扮演雙重角色,既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承擔著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重任,又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者,擔負著為國家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歷史使命。
高校青年教師與青年學生年齡接近,成長的時代背景相似,在思想、心理、語言、行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心理容易靠近,思想容易產生共鳴。因此,工作在教學和科研第一線的高校青年教師對青年學生的影響很大,他們的理想信念和思想品格引領青年學生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他們的學術風范和師德師風激發青年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他們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引導青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十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把加強青年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作為高校黨的建設一個重大問題來抓,深入細致地做好青年教師的思想引導工作,加大在青年教師中發展黨員的工作力度,優化高校黨員隊伍結構。”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黨組《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性,切實把加強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增強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政治上主動引導、專業上著力培養、生活上熱情關心,促進廣大青年教師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斗、錘煉高尚品格,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因此,深入細致地做好高校青年教師行為方式的引導和優化工作,是高校加強青年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的一個重大問題和緊迫任務。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綜合運用哲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對我國高校青年教師的行為方式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本書共分為八章,主要內容如下。第一章導論部分主要闡述了高校青年教師行為方式研究的背景和意義,對國內外關于行為學、行為規范教育、行為影響因素、教師行為等方面的研究進行了綜述,并針對研究內容提出了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概述了人的行為和行為方式的基本內涵、特性及行為方式發生發展的一般過程,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影響人的行為方式的內在和外在因素。第三章從年齡和身份方面界定了本書的研究對象高校青年教師,梳理和探索了高校青年教師行為方式的內涵、特殊性及影響和作用。第四章主要對高校青年教師行為方式研究的理論基礎進行了探析,一方面從馬克思主義行為觀、青年觀、人才觀及教師觀等方面進行了概述;另一方面對西方產生較大社會影響的“人群關系理論”“刺激反應理論”“激發動機理論”“交互決定理論”“視角理論”進行了系統梳理。第五章對高校青年教師行為方式的現狀進行了實證調查分析,從政治參與行為、職業道德行為、教育教學行為、交往行為、消費行為和家庭行為六個方面探討了高校青年教師行為方式的現狀和表現特點。第六章將高校青年教師行為方式的表現放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基于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結合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創新的日新月異,以及高校青年教師自身成長與發展需要,深入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師行為方式的影響因素。第七章從時代發展對高校青年教師行為方式優化的要求出發,提出理想信念、社會責任、知識結構、育人能力四項內在要求,提出以人為本、全面發展、與時俱進三項基本原則,提出主導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理性教育與感性教育相結合、系統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分類教育與融合教育相結合的四種基本方法。第八章從思想、發展、生活、環境四個維度提出高校青年教師行為方式優化的對策建議,即從思想上引導、發展上扶持、生活上關心、環境上優化等層面入手,發揮政府、社會、高校三位一體的作用,為高校青年教師的全面發展提供精神、物質、制度和環境保障,促使他們真正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地擔起青年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