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為了推動不同學科之間交流分享,普及科學知識,傳播正確觀點,廈門大學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廈門大學社會科學研究處、廈門大學工會、廈門大學婦女委員會等單位聯(lián)合舉辦跨學科活動—“芙蓉湖畔對話”。“芙蓉湖畔對話”定位介于學術與通俗之間,以性別為核心媒介,選取生命、科學、健康、教育等主題,邀請若干不同專業(yè)背景的嘉賓,以現(xiàn)場座談的方式,通俗易懂又生動有趣地展示和交流對主題的理解和認識,傳播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與藝術等領域的科學觀念、知識和實踐。在形式上,每期對話開場,都配上與主題相適應的音樂。對話過程中,嘉賓和主持人不拘一格地暢所欲言,氣氛熱烈又歡快。為了增進聽眾與對話嘉賓之間的現(xiàn)場互動,對話過程中設置了自由提問環(huán)節(jié)。聽眾可以把問題或評論寫在紙質卡片上,交給現(xiàn)場的工作人員轉交給嘉賓,還可以指定嘉賓回答問題。嘉賓結合自身研究專長,解答聽眾提出的問題,回應聽眾發(fā)表的評論,或嚴謹科學,或風趣幽默,智慧閃爍其中。嘉賓與嘉賓之間、嘉賓與聽眾之間平等對話,自由交流思想,觀點交鋒,認識碰撞,引發(fā)爭鳴,以平實、生動、新穎的形式傳遞科學知識,引發(fā)人們關注,拓寬人的視野,激發(fā)學習興趣,啟發(fā)人們思考,促進討論,解開一些困惑,增進自視、自省和提升。對話一經(jīng)推出,即受到師生歡迎,甚至出現(xiàn)一票難求的現(xiàn)象。

第一期“芙蓉湖畔對話”,以“科學·性別·人生·夢想”為主題,于2016年11月30日晚在廈門大學科學藝術中心音樂廳舉行。中科院院士、化學化工學院趙玉芬教授,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學院袁東星教授,廈門大學婦女委員會主任、法學院蔣月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石紅梅副教授和新聞傳播學院鄒振東教授應邀擔任對話嘉賓,與師生分享他們的看法、體會。對話由法學院副院長李蘭英教授主持。“男女是否平等?”,“她時代”是否到來了?什么是真正的男女平等?嘉賓們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悟,從社會性別、生理性別等不同角度,暢談對男女平等的理解感悟,進而對女性擇業(yè)就業(yè)、突破職場困境、平衡工作與生活等進行探討交流。趙玉芬教授以院士中的男女比例作切入點,分析了社會觀念、發(fā)展機遇等對婦女成長的影響,鼓勵在場同學不要因為性別而自我限制職業(yè)選擇,更要始終保持好奇心,立足當前,腳踏實地,以積極態(tài)度面對挑戰(zhàn)、解決問題,實現(xiàn)自己的獨特價值。蔣月教授指出,男女平等從根本上是人格平等,而不是追求絕對公平,她講解了勞動法對女性的特別保護,分析了該類法律特殊保障的“雙刃劍”功效。袁東星教授引用廈門大學近年來男女學生比例的翔實數(shù)據(jù),提出“天賦有別”,“科學沒有生理性別,卻有社會性別”,鼓勵學生認識自己、尊重自己的社會性別,從而在未來生活上做出更好的選擇。石紅梅教授認為男女平等不僅是政治問題、法律問題,同樣也是經(jīng)濟問題,如果國家沒有支撐生育、撫育的相配套的“一攬子”工程,那么,束縛女性職業(yè)成長的“隱性的網(wǎng)”將永遠存在。鄒振東教授作為唯一的男嘉賓,自喻為“陪襯者”、“傾聽者”,幽默風趣地分析了男女平等價值觀的有效傳播形式,認為有效的傳播不在于表達了多少聲音,而在于爭取了多少支持。該期活動是慶祝廈門大學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成立1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由廈門大學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和廈門大學社科處聯(lián)合主辦,廈門大學工會、廈門大學婦女委員會、廈門大學團委聯(lián)合承辦。廈門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賴虹凱同志,廈門大學副校長、廈門大學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主任詹心麗出席對話現(xiàn)場。

第二期“芙蓉湖畔對話”,以“科學·性別·健康·人生”為主題,于2017年3月31號晚在廈門大學科藝中心音樂廳舉行。該期對話是為了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fā)出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號召,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切實執(zhí)行《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而舉辦的,由廈門大學工會、廈門大學婦女委員會、廈門大學團委和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聯(lián)合主辦。邀請廈門大學醫(yī)學院副院長王彥暉教授、副院長齊忠權教授,廈門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方亞教授,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趙秋爽副教授,廈門大學心理咨詢與教育中心副主任賴丹鳳副教授五位專家,為師生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兼廈門大學婦女委員會主任蔣月?lián)沃鞒秩恕B門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賴虹凱同志,廈門大學副校長詹心麗、廈門大學關工委主任陳力文、廈門大學組織部部長梁衛(wèi)中、廈門大學工會常務副主席宋毅、廈門大學離退休處處長鄭建華、廈門大學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常務副主任林丹婭教授等應邀出席對話活動。首先,體育教育和運動專家趙秋爽副教授提出了“我的健康由運動做主”,要想更健康,就一定要加強體育鍛煉。趙老師認為,隨著社會發(fā)展,慢性病日益增多,為了更好地預防和控制慢性病,不僅需要科學的飲食和規(guī)律的睡眠,還需要適量的體育鍛煉;健康的運動不僅能夠完善形體、釋放壓力,還能夠健全人格,愉悅身心。方亞教授從“疾病的預防”角度提醒說,“健康是人一生的最大財富,病床是最貴的,要預防疾病,遠離病床”。方老師從健康、預防和管理三個方面分享了她的專業(yè)經(jīng)驗。她指出,健康不單單是身體無疾病,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也應處于健康狀態(tài),如此,才是真正的健康。平時,人們應多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通過預防來維護健康,并且學會主動進行健康管理,例如,提高自身的健康素養(yǎng)、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王彥暉教授根據(jù)中醫(yī)理論和知識,解釋了什么是“寒熱虛實”;告訴大家:生病吃什么,由人的身體狀態(tài)所決定;看病,既要看西醫(yī),也要看中醫(yī),在一些中醫(yī)擅長的領域,例如,痛經(jīng)、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可以中醫(yī)為主,其他病癥則應該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齊忠權教授結合其在北歐的生活工作經(jīng)歷,分享了對人生、健康、疾病和死亡的理解。齊老師指出,現(xiàn)代人的很多病都是“吃”出來的,忽視了對疾病的預防;人一旦生病,總一味將錢投入治療上,誤把醫(yī)生視為掌握著“起死回生之術”的超人,這是不正確的健康觀。齊教授呼吁人們要做定期體檢,不盲目用藥和食補;面對疾病以及死亡,都要有正確的心態(tài)。賴丹鳳副教授從心理學角度,分享了自己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賴老師提醒老師和同學們重視心理問題和精神健康;逃避不是解決問題和治療疾病的措施;選擇直面自己的問題,學會自我接納和情緒管理,才能使身心更健康。嘉賓們熱烈討論了“疾病”、“預防”、“養(yǎng)生”、“亞健康”、“看病是選中醫(yī)還是西醫(yī)”等問題。主持人蔣月教授向在場嘉賓提問:“醫(yī)學、醫(yī)療上是否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呢?”齊忠權、王彥暉和趙秋爽都給予了肯定回答。齊忠權舉醫(yī)學樣本選取為例,解釋說醫(yī)學實驗多選擇雄性樣本來做。王彥暉說,比較而言,女性更關注健康,去醫(yī)院看病的人中,女性病患者為多;女性的子宮、卵巢、乳房等都是特別敏感、脆弱的器官,容易得病,要好好保護。趙秋爽從運動角度解釋說,日常生活中,男性多從事力量型的運動,運動量的需求和運動時間都要多于女性,建議大家在運動健身時要根據(jù)自己的性別,科學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對話結束前,趙秋爽副教授帶領廈門大學啦啦操隊帶領全場人一起做“舒緩伸拉操”,倡導大家利用零碎時間運動美體健身。

第三期“芙蓉湖畔對話”以“教育·性別·公平·未來”為主題,于2017年11月16日晚在廈門大學克立樓三樓報告廳開講。本期對話由廈門大學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廈門大學工會、廈門大學婦女委員會、廈門大學團委共同主辦。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江云寶教授、中國婦女研究會副會長、原福建江夏學院副院長葉文振教授、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育經(jīng)濟與管理研究所所長武毅英教授、廈門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系主任彭麗芳教授應邀擔任本次對話嘉賓,廈門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麗新教授擔綱主持。廈門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賴虹凱同志,廈門大學副校長、廈門大學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主任詹心麗出席了對話活動。“更好的教育”是眾人的期盼,讓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機會是社會公平的要求和體現(xiàn)。報告廳內座無虛席,還有幾位同學甚至在過道上席地而坐。該期對話圍繞下列三個問題展開主題討論:性別與學科專業(yè)特色、性別與人才培養(yǎng)、教育公平與兩性發(fā)展。關于性別與學科專業(yè)特色問題,嘉賓們討論了當下高校中不同學歷層次學生中的男女生比例、男女兩性各自的學習優(yōu)勢、兩性學習行為是否有差異等問題和現(xiàn)象。江云寶教授指出,在他所在學院和專業(yè),學業(yè)上,男女無差別,例如,物理、化學是最難學的,男生、女生學起來都同樣難受;他表示,的確應關注到性別,女生就是女生,男生就是男生。武毅英教授提出,兩性在思維特點和心理特質上存在差異,女性偏于感性,男性偏于理性,這兩種特性各具優(yōu)勢;這種差異還會影響男女對于學科、專業(yè)的選擇。葉文振教授強調男女平等,認為“女生只擅長某些學科”的看法是一種性別偏見。探討性別與人才培養(yǎng)問題時,嘉賓們從父母引導子女職業(yè)選擇、考試選拔制度切入,探討了近些年大學女生錄取率高于男生、高考狀元中的女生數(shù)量遠超男生的現(xiàn)象。葉文振教授以他小女兒當牙醫(yī)為例,倡導讓孩子根據(jù)自身興趣選擇相應學科,高等教育不應設置學科疆界;他表示,女大學生數(shù)量大于男生這一現(xiàn)象是現(xiàn)代化的體征之一。武毅英教授比較了中美兩國的考試選拔人才的機制,認為目前高考科目的設置似乎對女性有利一些,但是,更高端人才選拔機制似有利于男性勝出。關于教育公平與兩性發(fā)展,嘉賓們一致認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教育公平,既是強調獲得教育的機會和資源的公平,又是指獲得教育回報的公平。針對主持人有關研究成果顯示目前女性就業(yè)薪資低于男性的問題,彭麗芳教授表示,從管理學上看,職場女性需要付出比男生更多的努力,是因為女性就業(yè)之后,面臨婚姻、生育等問題,要扮演更多角色,而企業(yè)是一定要考慮成本的,如果婦女的生育成本由企業(yè)來負擔,企業(yè)必然會壓低女性的薪資。江云寶教授認為,對家庭的貢獻就是對社會的貢獻,女性不能過度犧牲自己時間和放棄追求美麗的權利。葉文振教授強調,應該重視職場的性別歧視問題;學校教育過程中,應當注重提高女生對性別歧視的辨別力,提高女生應對職場不平等待遇的能力。武毅英教授強調女性受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于主持人提出的“高等教育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時代到來”及兩性差別日趨模糊問題,葉文振教授表示,科學界和學術界應展開更多探討,不走極端化;人是情感動物,有情感需求,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對話進行中,聽眾提交了許多問題卡,要跟嘉賓們互動交流。嘉賓老師們認真地解答了聽眾提出的問題,一致強調性別意識的重要性、女性受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葉文振教授引用世界經(jīng)濟論壇創(chuàng)始人兼執(zhí)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的話傳達其心聲:“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人才為王的時代,一個國家或企業(yè)的競爭力將前所未有地依賴創(chuàng)新能力。這個時代的贏家必將是那些懂得接納女性并助其發(fā)揮潛能的領導者。”他呼吁,未來應當提高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增強女性的信心,多關愛女性。大家都表示,對未來教育公平充滿信心。

第四期“芙蓉湖畔對話”以“性別·生態(tài)·共享·文明”為主題,于 2018年5月15日晚在廈門大學翔安校區(qū)學生活動中心的多功能廳舉行。為了貫徹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共享發(fā)展,朝共同富裕方向穩(wěn)步前進”理念,倡導捍衛(wèi)地球家園,我們責無旁貸;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人人有責,廈門大學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廈門大學翔安校區(qū)黨工委、廈門大學工會、廈門大學婦女委員會共同主辦該期對話。邀請的對話嘉賓是中科院院士、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戴民漢教授,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海黎,廈門大學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學院副院長史大林教授,廈門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朱曉勤教授。福建省教學名師、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曹文清教授擔任主持。讓觀眾與學術大咖面對面交流,業(yè)界翹楚促膝共話“性別·生態(tài)·共享·文明”,客觀評議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暢談文明生態(tài)的建設、地球未來的發(fā)展,共繪“新時代”藍圖!廈門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賴虹凱同志,中科院院士、廈門大學副校長韓家淮教授,廈門大學副校長、廈門大學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主任詹心麗同志,廈門大學關工委主任陳力文同志等出席了本期對話活動。圍繞“性別與生態(tài)”話題、性別與生態(tài)之間關系、男女兩個性別群體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各自可以發(fā)揮的作用,嘉賓們從不同角度講述了理解和體會。戴民漢院士認為,目前我國環(huán)境仍面臨一些重大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堅持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廈門大學的教職員工和學生要引領科技、不斷進行科研探索,加強學科建設、積極傳播正確的科學觀;同時,要行動起來,切實做一些環(huán)保小事。王海黎工程師指出,無論是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還是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都是有機的統(tǒng)一體,無論破壞了其中的哪一個,都會產(chǎn)生相應的一系列環(huán)境問題;我們要解決的,并非環(huán)境本身所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危機,而是由人類導致、反過來又威脅人類生存的危機。史大林教授認為,高校師生,除了從教育、科研、社會服務三個方面進行環(huán)境保護,最重要的就是從自我做起,注重個人行為,培養(yǎng)節(jié)能、綠色的生活習慣。在談到“環(huán)境生態(tài)行為是否存在性別的差異”問題時,三位男嘉賓都表達了對女性的尊重與贊揚,認為女性并非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潛力,而是固有思維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女性的社會角色,讓很多女性放棄了發(fā)展自我的機會,為家庭而選擇犧牲自己的理想。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會越來越意識到,女性同樣可以在科研等曾被視為男性強勢的領域中散發(fā)獨有的光芒。自信、自強不分性別,保護環(huán)境也不分性別。朱曉勤教授表示,女性在孕育生命上與自然有著相似的能力,所以,女性更親近自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下一代;在環(huán)保問題上,女性會永遠持支持立場。朱老師提出,土壤污染、垃圾分類、資源浪費等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要大力推動相關環(huán)境保護法的頒布和實施;監(jiān)管部門應加大監(jiān)管力度,讓法律切實發(fā)揮作用;公民也需要自覺地配合,有所行動。

每期“芙蓉湖畔對話”結束時,主辦單位都要為嘉賓和主持人頒發(fā)對話活動紀念牌,并合影留念。

為更廣泛地傳播科學觀念和知識,讓更多人分享到精彩的“芙蓉湖畔對話”,征得對話嘉賓和主持人的同意,我們根據(jù)第一、二、三、四期“芙蓉湖畔對話”現(xiàn)場錄音,整理出文字稿,編輯出版此文集。在本輯中,對嘉賓、主持人的介紹,皆以有關人士受邀參加“芙蓉湖畔對話”時的情況為準。為方便讀者理解,就對話中出現(xiàn)的若干專業(yè)用詞和人名,編者采用當頁腳注或者括號說明的方式作了簡略的解釋、翻譯或說明。

感謝所有受邀擔任芙蓉湖畔對話的嘉賓和主持人。正是有你們的鼎力支持和傾情奉獻,“芙蓉湖畔對話”才會精彩紛呈,收獲師生許多關注,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廈門大學校園中的一個品牌活動。感謝廈門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林鑫(2016級)、馮周敏(2015級)、朱怡穎(2017級)、方曦(2017級)四位同學根據(jù)現(xiàn)場錄音整理出對話文字初稿。感謝廈門大學的鄭穎、李浩等老師攝制了芙蓉湖畔對話活動中的許多美照,定格諸多精彩瞬間。

我們將繼續(xù)精心策劃和認真舉辦“芙蓉湖畔對話”,促進更多的跨學科交流與分享,更有效地傳播科學,增進人文精神,豐富人們生活,促進社會文明。

詹心麗

2018年6月30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西县| 澄迈县| 临泉县| 拜城县| 通榆县| 崇左市| 抚州市| 蓬溪县| 长阳| 和静县| 民县| 家居| 榕江县| 资源县| 象山县| 河池市| 关岭| 衡阳县| 宁强县| 济阳县| 晋江市| 平邑县| 吴旗县| 华亭县| 莆田市| 建瓯市| 林州市| 巫溪县| 香河县| 瓦房店市| 黔西| 清水河县| 贡嘎县| 北川| 武城县| 米脂县| 大英县| 洪雅县| 阜康市| 上饶县| 石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