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研究(2018年第1卷/總第12卷)
- 劉鴻武主編
- 6002字
- 2025-04-03 18:11:36
中國非洲研究要堅持走自己的路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 張明
各位專家學者,各位朋友、同志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很高興有機會應邀出席這個活動,今天來自不同單位對非洲感興趣的代表和研究人員聚集一堂,在此見證三本研究非洲的著作出版發行,并進行中國非洲學的原創性發展戰略研討會,這的確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
雖然我在外交部負責對非工作,但我的“非齡”比在座的很多同志都短。自2006年前往肯尼亞出任大使以來,我的涉非工作經歷已有11年。我還記得在行前有一位領導同志跟我聊天,說起了中國的非洲研究。這位領導同志對非洲很關心,對中國的非洲學也很關心,他專門做了一個調查,了解到在當時中國從事國際問題研究的學者大概是1萬人,但研究非洲的不超過2%。也就是說,在當時研究非洲的中國學者不超過200人。這位領導同志跟我談及此事時,我能感受到他內心的那種遺憾。中非關系恐怕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國的對非關系都要密切,但我們對非洲的研究確實和中非關系發展的深度相比差距太大。也是這位領導同志的一席話,讓我在對非工作中格外地對中國的非洲研究給予了重視和觀察。
但是,今天我們在這里見證三本非洲研究的著作發布,而且這三本書都是出自一個來自金華的,在10年前我們很多同志都沒有聽說過的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這樣一個研究機構,這件事本身就體現了中國非洲學的發展。應該說在10年前,我和章少紅總編一樣,也沒有聽說過浙師大非洲研究院,也孤陋寡聞地不知道劉鴻武教授,而我對浙江師范大學的認識是從一件很負面的事情開始的。初到肯尼亞工作期間,浙師大派來了一位學者,在肯尼亞一所大學里面做研究。因為我對中國非洲研究有興趣,見到他之后交談了很多,他告訴我從來沒有來過非洲,將在肯尼亞進行半年的調研工作。但兩周之后,他向大使館提出說這個地方艱苦沒有辦法繼續待下去了。我想我們的學者能夠深入到非洲來,現場去研究非洲,了解非洲,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所以我也盡力地想挽留這位同志。聽了我的話之后,他算是高高興興地回去了,可是過了一周后又來說:“大使,很對不起,我實在是待不下去了。”肯尼亞在非洲應該算是非常美麗、非常漂亮的地方,這位同志在這里三個星期就打道回府了,讓我覺得非常失望,乃至對浙江師范大學也留下了很負面的印象。
我想這么一個小的故事可能折射出那個時候我們的學者對非洲研究的狀況。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天這個狀況已完全不一樣了。2009年,我回到北京出任中國外交部非洲司司長。當時我的同事介紹說浙江師范大學的劉鴻武教授想來見我,我一聽:“浙江師范大學的,就不見了吧。”但是我的同事很執著地向我介紹了劉老師的故事,說他在20世紀80年代末就被國家派往非洲留學,對非洲很有感情,可以說半生的事業都放在了研究非洲上。我這個人也比較感性,就被打動了,和劉鴻武教授見了面。見面以后我對浙江師范大學之前的負面印象一掃而光,之后的近10年里,我和劉教授、和浙江師范大學以及越來越多的國內對非洲感興趣的研究機構也有了更多的接觸、更多的了解,我們一起工作,一起努力,來推動中非合作的發展,推動中國非洲學的建立和發展。
今天說起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我認為它是中國非洲學建立、發展的一個雛形。我認為劉老師出版的新著《從中國邊疆到非洲大陸——跨文化區域研究行與思》,切入點非常有意思,應該說這是他過去幾十年來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思萬件事,最后凝結成的自己對非洲研究,對自己祖國、家鄉研究的一份厚厚的成果。這本書對我們認識非洲,思考非洲的一些問題會帶來一些新的視角,會對我們有很多的啟發。借這個機會,我也對劉鴻武老師出版這本新著,對浙江師范大學出版的這三本書表示祝賀,也對中國的非洲研究學界表示祝賀,同時也表示敬意。
再過一個多月黨的十九大就要召開了,當前各條戰線都在深入地總結、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和國家各項事業過去砥礪奮進五年的不平凡歷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非外交工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總書記外交思想的指引下,大力推進對非外交理念和實踐創新。中非關系這五年在國際風云變幻中破浪前行,可以說正在駛向新的征程。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對非關系,在2013年擔任中國國家主席之后不久,第一次出訪就選擇了非洲,我想在座的各位都記憶猶新。也就是在那次訪問中,習主席提出了“真、實、親、誠”的對非政策理念和正確的義利觀,為開拓中非關系的新局面打出了旗幟,明確了方向。2015年12月習近平主席再度踏上非洲大陸,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同南非祖瑪總統共同主持了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在這次峰會上習主席宣布將中非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也提出了要做強和夯實中非關系的五大支柱,實施中非十大合作計劃,確立了中非關系1+5+10這樣一個頂層設計和戰略布局。
可以說習主席在過去的五年里面抽出了大量時間會見來自非洲的客人和朋友,同這些非洲的朋友們推心置腹地交流治國理政的經驗,有力地增強了中非政治互信乃至戰略互信。大家知道習近平主席日理萬機,工作非常繁忙,中國的朋友也是遍天下,要來訪的外國元首也是非常多的。為此我們每年做出一個高訪規劃,其中來自每個大洲的外國元首來訪都會有一定的數額,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在過去的五年里面,來自非洲的國家元首訪問中國,每年都突破了限額,而這些突破很多都是習近平主席本人做出的指示,這也體現了習主席對非洲的重視,對非洲人民的感情,將中非友好合作關系時時刻刻放在心上。
2014年非洲部分地區發生了埃波拉疫情,習主席親自確定支持非洲,中方各個部門開展了一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行動,彰顯了中國的大國責任和擔當,贏得了非洲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說起這個事情,我現在想到的是在利比里亞街上,非洲老百姓自發地豎起的積分牌:一邊是中國,一邊是美國。當時積分牌的照片,中國和美國是5∶2,這是利比里亞老百姓在為中美支援非洲抗擊埃波拉疫情所打的分。在幫助非洲人民抗擊疫情的人道主義救援中,我們的成果,我們的成績是非常漂亮的。
習主席高瞻遠矚,親力親為,有力推動了中非關系的發展繁榮,極大地提升了中非關系的國際影響力,也助推了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的積極勢頭,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外交布局,同樣也為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和我們的重大關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本人也有幸參與和見證了從北京峰會,一直到今天十多年來中非關系發展的很多重大事件和重要的時刻,也領略了習主席在對非外交中展現出來的風采。同樣也感知了中非關系的發展變化。這些年來作為對非工作隊伍中的一員,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中非友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幾代領導人精心培育的結果,也是我們一份寶貴的財富,值得倍加珍惜。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化,無論中國發展到什么樣的程度,我們都要珍惜它,把它傳承好、發展好,因為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大國,因為發展中國家是我們中國外交布局中的基礎,而非洲則是這個基礎中的基礎。
同樣我也更加深切體會到了中非政治互信是我們獨特的優勢,也是我們在非洲的立身之本。要不斷地增進中非政治互信,就必須牽住政策這個牛鼻子,樹立“真、實、親、誠”的對非理念和正確的義利觀,將之貫徹到我們對非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也同樣更加深切體會到要做好新形勢下對非工作,就必須做好發展這篇大文章。因為發展不僅是當今中國的主題,也是當今非洲的主題,要不斷地推動中非合作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通過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助力非洲實現自主的可持續發展。
除此之外,我也更加深刻體會到要做好新形勢下的對非工作,就必須堅持戰略思維和變革思維,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促進各個領域對非合作協調、聯動發展,無論是五大支柱還是十大合作計劃,體現的都是這樣的思想。中非關系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我相信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必將為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注入新的動力,也將會對中非友好合作關系發展帶來新的歷史機遇。
同時,智庫是我們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力,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也在深入推進,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也在不斷增強,國際社會,特別是非洲大陸的發展中國家,紛紛地向東看,向東靠。他們也非常地期待中國展現大國的擔當,積極為改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方案。我們國家的國際問題研究和智庫的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加強非洲研究方面的智庫建設,更好推進對非研究工作是我們面臨的緊迫任務和重要的課題,就此我也愿意和大家交流幾點看法。第一,要進一步重視對非研究工作。非洲是人類文明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際政治舞臺不斷上升的重要的力量。大家都在討論21世紀是什么世紀,有很多人講其是亞洲的世紀,但我想21世紀,其未來未必不是非洲的世紀。在國際形勢深刻復雜演變的大背景下,非洲在我們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在不斷地上升,我們要深入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就不能不重視非洲,就不能不重視對非研究。應該看到相比于歐美國家對非洲的研究,相比于我們國家對歐美方向的研究,相比于快速發展的中非合作的實踐,我們對非研究的事業雖然和10年前、20年前相比取得了重要的發展,但是仍然存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希望各位專家學者,以及各個智庫機構能夠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加重視對非研究的工作,更加重視建立中國的非洲學,投入更多的優質資源,跟上時代的要求和形勢的變化,不斷地提高我國對非的研究水平。所以我對今天這個研討會的題目“中國非洲學的原創性發展戰略”,我是非常感興趣的,也是非常贊賞的。
第二,要把握好正確的政治方向。“真、實、親、誠”和正確義利觀應該是我們做好對非工作的宗旨,也是對非研究應該秉持的理念,我們外交上常說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沒有誰比非洲人更加了解非洲,在對非洲的研究上也應該是這樣的道理。一定是非洲人比我們更有學問,更了解非洲,他們是我們的先生,是我們的老師。所以我們研究非洲,看待非洲,一定要有一個平等的視角,要避免居高臨下,故步自封,要重視加強同非洲智庫專家的互學互鑒。為促進中非學術智庫交流,在2009年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會議上,我們出臺了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劃,當時出臺這樣一個合作舉措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中國非洲學的建立與發展,促進中國與非洲智庫和專家學者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八年過去了,我們創立這樣一個合作倡議的初衷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實現,這也是很令人欣慰的事情。同樣我們還創辦了中非智庫論壇,我們也希望各位學者、專家,以及各個智庫機構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共同建好用好這樣一個交流平臺。
第三,要堅持走自己的道路。中國是一個不斷崛起的發展中大國,我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外交政策,也有著幾十年對非外交成功實踐的深厚積淀,這些都要求我們對非研究必須走自己的道路,從我們自身的實際出發,自主探索中國特色對非研究之路,在國際對非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為國際對非研究打上中國烙印。對非研究既要有理論、有深度,又要貼近實際,具有可操作性。既要吸收借鑒其他方面的優秀成果,又要多做原創性的思考和調研。不能只是坐而論道,人云亦云,甚至充當別人的搬運工、傳聲筒。如果說我們的研究非洲的學者一輩子沒有去過非洲,或者說去了非洲待不下來,那我們的非洲學一定是沒有希望的。研究非洲我覺得需要走進非洲,深入非洲,要融入非洲。劉鴻武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就能夠在非洲待上那么多年來學習非洲的文化,了解非洲的方方面面,應該說是我們的非洲研究學者中的一個典范。
當前中非關系已然是國際研究的一個熱門話題,話語權之爭暗流涌動,從近期發布的相關中非關系的報告可以看出,一些國際知名機構對中非關系研究的深度和精確度已經達到了相當水平。我說這句話是有根據的,同時我也是覺得心情是比較沉重的。我們中非合作發展得這么好,是國際上的一個亮點,但是我們自己對中非合作的了解、調研,遠遠跟不上中非合作的發展的現實,反而是被國外的一些智庫研究機構咨詢機構去進行研究、調研,摸到的情況比我們掌握的更多、更深入。我們強調對非研究要走自己的路,首先就要把中非關系的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和智庫機構把這項工作做得更主動一些、更深入一些、更扎實一些。
說到這一點,大家最近肯定看過一部電影《戰狼2》,很多同志推薦我去看,看了以后確實是很令人振奮。據說票房已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電影史的最高位,可能在國際上票房也是高位之一,這部電影充滿著正能量,也反映了中國走出去,在世界上發揮我們的作用,在和平發展中發揮我們的作用的現實。我是很喜歡的,但是我也是有點意見的。一部電影藝術形式相互交流學習借鑒,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我希望我們描述非洲的藝術作品或者說以非洲為背景的藝術作品能夠有中國人自己的非洲觀,而不是好萊塢的非洲觀。直到今天,在中國廣大的民眾心目當中,提到非洲時可能就是炎熱、疾病、戰亂、饑餓,其實我跑非洲跑的很多,非洲并不都是戰亂、饑荒、炎熱、沙漠,不是這樣子。為什么大家形成了這樣的一些錯誤的程式化印象,跟宣傳有關系,跟文藝作品有關系,所以我非常希望我們的文藝作品有一個中國人看非洲的視角。今天我們到非洲去,在大多數非洲國家,感受到的是一種欣欣向榮,蓬勃發展,就像我們在改革開放前期的80年代、90年代那樣的一種氣氛,令人鼓舞,令人振奮。所以,我們建立中國非洲學就要在中國民眾中普及中國的非洲觀,客觀地現實地來看待非洲。
第四,要更好地服務對非外交工作。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主動性和塑造力在增強,我們要把問題看在前面,把事情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面,從而牢牢地把握主動性,要引領形勢而非被形勢所牽制。特別是今天中非合作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時代,對非關系的內涵也在不斷地發生新的重大變化,要做到這一點,也懇請我們的各位專家學者、智庫,要敏銳地把握中非關系發展的歷史脈絡,聚焦形勢變化,立足中非關系發展中的新問題,為推動中非關系向更高水平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要把握非洲向東看、向東靠的趨勢,加強同非洲國家治國理政經驗交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理念,支持非洲國家自主探索發展道路,為深化中非政治互信,增強我們在非洲的軟實力建設做出貢獻。
總之,在新的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下,對非工作大有可為,對非研究更是大有可為,我們要共同努力把對非研究工作做得更好一些。作為對非外交政策的執行部門,外交部將會進一步加強同大家的交流、互動,為做好對非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務。
我本人原意是想“一條道路走到黑”,但是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很快會離開對非工作第一線,但是有過對非工作經驗的同志都會有這么一個感受:凡是從事過對非工作的,都會對非洲有著很深的感情,我亦如此。未來我一定會繼續關心中非關系的發展,也會繼續關心、關注在座各位專家學者、智庫機構的對非研究成果,也會繼續地盡己所能,為中非友好合作關系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愿意最終回到非洲,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