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滿洲記述》
一 作者簡介
《滿洲記述》一書的作者為Д.М.波茲涅耶夫。Д.М.波茲涅耶夫[9](中文名寶至德),是著有《蒙古及蒙古人》(已有中文本)的俄國著名蒙古學家А.М.波茲涅耶夫的弟弟,1865年2月8日出生于奧爾洛夫市的一個神父家庭。奧爾洛夫神學班畢業后,寶至德進入基輔神學院歷史專業學習,1899年畢業。寶至德以一篇題為《10~15世紀中亞基督教史》的論文獲得了副博士學位。1899年在兄長的影響下,寶至德進入圣彼得堡大學東方語言系漢滿蒙語專業學習,1893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并留校東方史教研室任教。1896年10月15日,寶至德受聘為圣彼得堡大學編外副教授,后成為圣彼得堡大學教授,主要教授中國歷史和東方國家經濟地理課程,是俄國皇家地理協會會員。1893~1894年,寶至德前往倫敦、巴黎和柏林等地游學,目的是了解歐洲的東方學教育和收集晉升教授的資料。1895年3月30日,寶至德被財政部征調進入財政部工作。1898年5月至1904年5月,受財政部派遣,寶至德在北京華俄道勝銀行任職,對中國港口貿易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1904年夏,他代替哥哥被任命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東方學院院長。1905年10月31日,寶至德前往日本出差,但在日本得了重病使其難以按時返回祖國,因此1906年辭去了院長一職。寶至德在日本一直居留到1910年才回國。在日本的4年多時間里,他掌握了日語,編寫了俄國歷史上第一部《日俄詞典》,為其成為俄國最有影響的日本學家之一,并成為俄國日本學的創始人之一奠定了基礎。從日本回國后,寶至德在彼得格勒積極參加組建應用性的高等學府——東方科學院,并教授日語,同時也在列寧格勒國立大學、列寧格勒東方學院和莫斯科伏龍芝軍事科學院教授日本、中國歷史與經濟等課程。十月革命后,寶至德在列寧格勒國民經濟學院繼續從事教育活動。從1923年起,寶至德又在莫斯科軍事科學院教授東方國家歷史與經濟課程。在20年代,寶至德曾受工農紅軍司令部情報局派遣來華收集有關日本的情報。1937年9月30日,由于曾在日本居留多年,寶至德被當作“日本特務”遭逮捕,30天后被槍決。
寶至德不僅多年從事教育和政治活動,也進行學術研究,其早年主要從事中國問題研究,后由于政治因素以及自身與日本的淵源關系,又改行研究日本,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滿洲記述》《維吾爾人歷史概述》《日俄詞典》《北方日本歷史及其與亞洲和俄國關系資料》《日本:國家、人口、歷史與政治》《中國的太平天國起義》《煙臺港的貿易》《城市貿易:大連、大連灣、篦子窩和大東溝》《蒙古的經濟狀況與工商業》等著作[10],是公認的俄國漢學家和日本學家之一。而在寶至德的研究成果中也對黑龍江給予了極大關注,這主要體現在《滿洲記述》這本巨著當中。
二 主要內容
1894年,日本挑起的甲午戰爭徹底改變了東北亞區域原有的政治平衡。俄國為了自身利益,導演了“三國干涉還遼”,贏得了當時清政府的“信任”。1896年中俄簽訂了《中俄密約》,構建了針對日本的所謂“中俄同盟”。這樣,俄國取得了在中國東北修筑鐵路的特權。[11]為適應《中俄密約》簽訂后俄國社會對中國東北的高度關注和深入了解,以及俄國政府即將對中國東北進行經營,俄國財政部責成當時在財政部供職的寶至德負責組織專家編撰一部涵蓋歷史、地理和工商等內容的中國東北概覽。編撰這部概覽要達到兩個目的:①盡可能詳盡地記述中國東北當前的情況;②能夠作為研究者最快和最準確地了解前人研究程度的工具。[12]于是,在寶至德的組織編寫下,《滿洲記述》于1897年在圣彼得堡出版。
《滿洲記述》由正文和附錄兩部分組成,分一、二兩卷,一卷為正文,二卷為附錄,其中正文部分達620頁。
《滿洲記述》第一卷除序言和結論外,共十一章。第一章為滿洲歷史概述,共38頁;第二章為滿洲地理概述,共90頁;第三章為滿洲地理概述(續),共15頁;第四章為滿洲地質構造,共15頁;第五章為滿洲的氣候、動植物,共52頁;第六章為滿洲的人口,共42頁;第七章為滿洲的行政設置,共11頁;第八章為滿洲的城鎮與重要居民點,共36頁;第九章為滿洲的交通,共106頁;第十章為滿洲的開采和加工業,共101頁;第十一章為滿洲的貿易,共59頁。
盡管《滿洲記述》是從整體上記述中國東北的各個領域情況,但在許多章節中都涉及黑龍江,并占據了相當篇幅。在第一章中記述了從肅慎以來至清朝黑龍江的歷史沿革,并記載了中俄兩國在黑龍江流域的沖突,以及俄國吞并我國黑龍江流域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歷史,同時還記述了1897年前俄國在黑龍江流域的調查與考察情況。在第二、四章中記述了黑龍江省的地域范圍、大小興安嶺等山川和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額爾古納河、綏芬河等河流、湖泊的具體分布情況,以及黑龍江流域的地質構造。在第五章中記述了黑龍江省的氣候變化情況和氣候對當地人口健康的影響,以及黑龍江省的森林植被、物產和主要動物。在第六章中記述了19世紀末黑龍江省的人口數量、分布區域以及滿族、達斡爾、鄂倫春、索倫、蒙古和漢族等族在黑龍江省的具體情況和宗教信仰。在第七章中記述了黑龍江省和當時吉林省所屬今黑龍江所轄地域的行政設置以及各區域的行政管理。在第八章中記述了黑龍江省的寧古塔、雙城廳、阿什河、拉林城、三姓、巴彥蘇蘇、富錦、拉哈蘇蘇、齊齊哈爾、墨爾根、璦琿、呼蘭城、海拉爾和漠河等重要城鎮和居民點的分布情況,以及這些城鎮和居民點當時的基本情況。在第九章中記述了縱貫黑龍江省南北的主要交通驛站,既包括省內各主要交通驛站的分布情況,也包括黑龍江省通往外部的交通驛站情況。在第十章中記述了黑龍江省的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狩獵業、采金業、加工業等各業情況,其中重點記載了在黑龍江省曾出現的“熱爾圖加共和國”的采金業情況。在第十一章中既記述了黑龍江省的內部貿易,包括區域內部陸路運輸和河運運輸商品價格、貿易商品種類、主要貿易中心,也重點記述了黑龍江省與俄國的貿易,記載了自1858年至1895年黑龍江省與俄國邊境貿易發展的基本情況,其中包括黑龍江省對俄邊境貿易的主要地點、雙方進出口商品種類和結構。
《滿洲記述》第2卷由10個附錄組成,其中列舉了1895年時黑龍江省的軍政和民政管理機構的設置數量與機構名稱,記載了黑龍江省各主要城市間的里程數,詳列了1891~1895年黑龍江省部分邊境地區與俄羅斯遠東進出口商品的數量、種類和總額等。
三 學術評價
《滿洲記述》是寶至德組織編寫的第一部關于中國東北的大部頭著作,也是俄羅斯學者出版的第一部全面、綜合研究中國東北的著作[13]。無論史料價值,還是學術價值,該書在學術史上都是要重點提及的。
寶至德在《滿洲記述》中匯總了自耶穌會士以來歐洲尤其是俄羅斯的文獻,從歷史到其所生活的時代對中國東北(包括黑龍江)的歷史、政治、經濟、軍事、地理、交通、人口、城市等進行了全面記述。該書完全達到了編者在前言中所說的目的。因此,與其說該書是一部純學術性著作,倒不如說其是一部具有實用價值的中國東北百科全書。從史料價值上看,首先該書在附錄中詳列了寶至德撰寫該書之前所有關于中國東北的文獻,并在書中利用,這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查找文獻的便利;其次書中對作者所處當下中國東北各方面的記載比較詳細,尤其是經濟領域,為后來研究者提供了比較可靠的資料。
19世紀中葉以后,隨著俄羅斯遠東與中國東北經濟關系的日益活躍,俄羅斯也開始更加關注毗鄰的中國東北。俄羅斯學界也隨之對中國東北邊疆史地開始了研究,如比丘林匯集大量中國文獻出版的《古代中亞各民族歷史資料集》(1842)、王西里譯自《盛京通志》和《寧古塔紀略》而匯集成書的《滿洲記述》(1857)、王西里的《10~13世紀中亞東部的歷史和古跡》(1861)等。上述著述在學術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他們或是譯自中文文獻,或是研究中國東北某一領域,而寶至德的《滿洲記述》則是承前啟后的,集前人之大成,成為俄羅斯學者出版的第一部全面、綜合研究中國東北的著作。
盡管寶至德的《滿洲記述》具有上述顯著特點,但該書仍存在明顯的不足:一是該書只是介紹前人關于中國東北的研究文獻,而沒有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二是該書著者并沒有親自到中國東北實地考察,因此也就沒有利用最新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