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文獻評述

一 國外研究動態

國外文獻關于產能過剩形成原因的探討主要是基于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條件進行的,其產生的微觀機制主要與企業間的市場競爭博弈有關,基本上認為產能利用出現不足是市場經濟的一種自然現象。具體有以下三類文獻的研究結論,被稱為“理性產能過剩”:第一,從寡頭共謀的角度出發,認為企業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的投資策略和價格策略會導致產能過剩;第二,從信息不對稱的視角出發,認為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提升了企業“運營期權”的存在價值(Pindyck,1988);第三,從博弈論的角度分析,認為企業保持一定的過剩產能能夠阻礙潛在競爭對手的進入或者提高技術授權的收益(Ogawa,2004)。

隨著發達國家產能利用率統計數據的完善,相關研究更為關注產能過剩或者產能利用率的宏觀影響,大量研究表明,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是捕捉經濟周期波動特征的關鍵以及評價通脹壓力的有效指標。例如,Gordon(1989)、Stock和Watson(1999)、Corrado和Mattey(1997)以及Nahuis(2003)研究發現,產能利用率與通貨膨脹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但是,Ahmed和Cassou(2016)實證研究發現產能利用率和通貨膨脹之間存在變結構協整關系,產能利用率并不是通貨膨脹的格蘭杰原因,產能利用率并不能作為評價通貨膨脹的有效指標。國際學術界很少從資源浪費的視角考慮產能利用率的宏觀影響,西方學者也較少從資源浪費的視角測度產能利用率(鐘春平、潘黎,2014)。

近幾年,在全球需求疲軟的宏觀環境背景下,國外學者重新探討長期的“非理性產能過剩”的成因,相關研究普遍認為需求疲軟或者不利的需求沖擊是產能過剩的誘發因素,并試圖解釋需求誘發形成的產能過剩為什么長期存在。Crotty(2002)最早全面討論全球產能過剩長期存在的原因,得出的結論是世界經濟需求增長緩慢、企業全球競爭壓力上升引發了企業的生存競爭大戰,企業以超過新古典經濟學或凱恩斯主義框架所能解釋的速度創造了更多的過剩產能。Michaillat和Saez(2015)、Murphy(2017)通過構建數理模型,證明了在產品市場存在匹配摩擦和固定成本占成本主導地位時,不利的需求沖擊會引發長期的生產要素閑置與產能過剩的問題。當然,并非所有文獻都從需求視角解釋產能過剩的形成,有學者從供給側解釋企業產能利用率的差異。Dagdeviren(2016)指出供給側因素和制度環境是企業產能閑置的重要原因,并且產能利用率與經濟發展水平有關。Kim(1999)從資源要素成本來解釋企業之間產能利用率的差異,提高資源要素價格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產能利用率,而資本成本過高并不利于提高企業的產能利用率,還進一步指出通過政策干預可以提高企業的產能利用率。Niizeki(2014)也指出資源要素價格對日本的產能利用率有顯著的影響。總體而言,國際學術界更多認為產能利用不足是由需求沖擊導致的,但是制度質量、成本結構類型、市場摩擦以及要素價格形成機制等條件的差異會導致企業對需求沖擊的反應存在差異,從而導致產能利用率存在差異。

二 國內研究進展與評述

產能過剩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經濟增長的頑疾,因此,國內大量文獻對我國制造業產能過剩的形成及治理措施展開探討。接下來,本書主要從我國制造業產能過剩現狀評價、產能過剩治理對策兩方面對現有研究進行梳理[1]

(1)我國制造業產能過剩現狀評價的文獻

由于產能利用率數據、產能過剩指標缺乏,不同學者對我國制造業產能過剩的行業分布及嚴重程度的認識存在許多差異。就行業角度而言,周勁和付保宗(2011)認為我國產能過剩在輕工業與重工業之間存在差異,輕工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更為嚴重;韓國高等(2011)則指出我國產能過剩的行業主要為具有壟斷競爭特征的重工業,而進入、退出自由的輕工業產能過剩問題并不嚴重;沈坤榮等(2012)認為壟斷性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普遍較低。但是,韓國高等(2011)、董敏杰等(2015)的代表性研究對我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的測度和分析都停留在2011年及以前,事實上我國新一輪大規模的產能過剩從2012年開始全面顯現,制造業新一輪產能過剩發生背景也不同于以往,現有對產能過剩特征分析的研究存在明顯的不足。

此外,現有研究就我國新一輪產能過剩嚴重程度的判斷也存在差異。于立和張杰(2014)認為我國制造業新一輪的產能過剩會成為我國未來經濟運行中的“新常態”,未來產能利用率的提高必須以降低經濟增速為代價。何蕾(2015)則認為我國工業的產能利用率具有明顯的順周期特征,產能過剩以周期性產能過剩為主,我國產能過剩問題并不嚴重。鐘春平和潘黎(2014)則認為我國的產能利用率較西方國家并不低,因此產能過剩并不是嚴重的問題,甚至認為“產能過剩是嚴重的問題”可能是偽命題。李曉華(2013)則認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后我國制造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嚴重,已經從潛在的、階段性產能過剩轉變為實際的、長期性產能過剩,從低端的、局部性產能過剩轉變為高端的、全局性產能過剩。

不同的文獻對我國新一輪產能過剩嚴重程度判斷的差異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學者就經濟周期和產能過剩關系討論的矛盾:一方面,實際數據表明產能利用率波動具有非常強的順周期性特征;另一方面,產能過剩的主流觀點又堅持經濟周期因素不是我國產能過剩的主要成因。需求沖擊不僅是周期性產能過剩的原因,而且是暴露體制性產能過剩和結構性產能過剩的直接原因,因此,產能利用率的順周期性特征并不能說明產能過剩問題不嚴重。此外,中國制造業的產能利用率較西方國家標準較高也并不意味著產能過剩問題不嚴重,考慮到我國的經濟體制、經濟結構、發展階段等多個方面都有別于西方國家,西方國家的標準可能并不適合我國(張林,2016)。對于我國產能過剩嚴重程度的判斷,應該重點關注產能過剩程度相對值的變化,把握產能利用的動態演化趨勢。

(2)我國制造業產能過剩治理對策的文獻

現有研究文獻主要是從經濟周期因素、市場因素和政府因素等視角分析我國產能過剩的決定因素與形成機理。產能過剩研究的主流觀點認為政府干預下的體制性扭曲、資源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受到干擾及其引起的過度固定資產投資是我國產能過剩的根源,產能過剩治理應該集中精力完善市場進入退出機制、糾正體制性扭曲、理順資源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強化環境標準以遏制過度的固定資產投資(余東華、呂逸楠,2015;程俊杰,2015a)。韓國高等(2011)認為我國的產能過剩主要是由企業過度投資帶來的,要實現產能過剩治理,必須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依靠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利用效率來實現經濟增長;另一方面,控制政府主導下的過度投資行為,使企業承擔固定資產投資所帶來的真實成本,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何彬和范碩(2013)指出過度依賴投資的經濟增長模式導致我國產能過剩問題形成,由投資拉動向需求拉動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有利于解決產能過剩問題。鐘春平和潘黎(2014)認為產能過剩治理核心是要建立長效機制,理順價格形成機制,強化環境標準,降低資源要素價格扭曲程度。董敏杰等(2015)通過對產能利用率影響因素分析,提出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關鍵是減少政府對企業經濟行為的干預、強化市場機制在經濟運行中的核心地位。程俊杰(2016)認為降低產業政策干預程度可以有效化解產能過剩。當然,大量學者得到類似結論,還有學者提出利用提高經濟開放水平、完善金融資本市場、提高區域市場一體化程度等方式化解產能過剩。

隨著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國政府不斷強化市場機制在資源要素配置過程中的核心地位,以期降低政府干預企業行為的程度、理順資源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并且在資源配置效率、價格形成機制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成就。但是,面對我國制造業2008年以來的產能過剩危機,這種“對癥下藥”的產能過剩治理方式并沒有取得顯著效果,產能過剩問題“久調未決”,甚至出現“越調越亂”、加劇和蔓延的趨勢(徐朝陽、周念利,2015),已經從階段性、局部性的產能過剩演化成更為嚴重的持續性、全局性的產能過剩,學者之間就產能過剩的治理思路開始出現爭論。

事實上,現有主流產能過剩治理思路的失效,來源于我國當前階段產能過剩發生背景及其本質的變化。在此輪產能過剩治理的過程中,政策制定者和相關研究的學者嘗試轉變產能過剩治理思路,提出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鼓勵企業大力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實現產能過剩治理(楊振兵,2015;李揚,2016)。事實上,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優化技術,從而實現產品結構向高、尖、新轉變,就可以有效解決中國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偏低的問題(張占斌、張孝德,2014)。在中國工業經濟學會2014年年會上,各位專家和學者聚焦中國產業轉型升級與產能過剩治理,認為應當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利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杠桿倒逼企業增強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推動企業轉型和產業升級,提升以產品質量、標準、技術為核心要素的市場競爭力,可以有效化解中國產能過剩(潘愛民等,2015)。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通過加大科研投入,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和增加產業鏈附加值,可以有效化解產能過剩(劉建江等,2015)。鼓勵企業開展對外投資活動,則可以積極引導過剩行業向外有序轉移,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具備核心競爭優勢的產業積極參與國外競爭,可以有效化解中國的產能過剩(楊振兵,2015;曹秋菊,2016)。

在大力發展對外直接投資和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被視為產能過剩長期治理對策的同時,對對外直接投資、研發創新作為產能過剩化解機制的作用進行研究的文獻卻很少。對外直接投資化解制造業產能過剩理論和實證研究文獻僅有楊振兵(2015)的省際層面的研究。夏曉華等(2016)從企業多維創新方式的視角解釋企業的產能過剩問題,為創新方式發展化解產能過剩提供科學依據。本書的研究很大程度建立在這兩篇文獻的研究基礎上,提出要以新的思路治理我國制造業的新一輪產能過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梦县| 平定县| 涟水县| 巴中市| 临海市| 宁津县| 郯城县| 邹平县| 庐江县| 彭阳县| 连城县| 鸡东县| 正蓝旗| 岳普湖县| 广平县| 刚察县| 新密市| 东海县| 中方县| 洞头县| 高尔夫| 青岛市| 洛浦县| 蒙阴县| 三门峡市| 西乡县| 特克斯县| 双辽市| 龙游县| 澄江县| 泽州县| 千阳县| 台北县| 九龙坡区| 腾冲县| 溧水县| 沙坪坝区| 青岛市| 六盘水市| 弥渡县| 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