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問題的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一)文化體制改革深入推進

文化體制改革是我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之“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總體目標的重要內容。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對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做出新的重大戰略部署,鮮明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特別是2003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科學統籌、全面把握和正確領導下,文化體制改革由點到面、逐步推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和階段性成果,有力地釋放了文化生產力。中央確定的文化體制改革階段性任務基本完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框架初步建立,文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實力不斷增強。“十三五”時期,文化體制改革還要不斷地深入下去,要進一步地調整文化領域的生產關系,解放文化生產力。在這一過程中,文化產業園區(集群)如何更好更快地發展也成為各地政府及文化部門思考的重要問題。

(二)文化產業發展迅猛

作為知識密集型產業,全球文化產業創造的財富已大大超過制造業。文化產業被認為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型動力和國家競合的重要領域。根據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統計,2013~2017年,全球文化產業的市場規模有望以年均5.7%的平均速度實現持續增長。估計到2017年,世界文化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863萬億美元。其中,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占28.6%的市場份額,歐洲、中東及非洲占到30.2%,北美地區占34.5%,中南美洲的市場份額明顯偏低,僅占6.7%,但該市場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其他地區,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0.1%。[1]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任務之后,《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文化產業倍增計劃》等一系列文件相繼出臺。隨著“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的提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迎來了黃金時代,各地紛紛調整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將文化產業作為重要領域納入其發展進程。尤其是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進一步推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十三五”末,我國要基本實現小康社會總體目標,要求文化產業也要相應地實現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目標。在此大背景下研究文化產業園區(集群)的發展具有極強的實踐意義。

(三)文化產業集聚趨勢明顯

空間集聚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特征。“集聚”,不是單純的同類企業的聚合,而是強調產業鏈的延伸。它是指在一個特定區域的特別產業領域內,集聚著一組相互關聯的企業、供應商、關聯產業與專門化的制度和協會,通過這種區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構建出專業化生產要素的集聚洼地,使企業共享區域公共設施、市場環境和外部經濟資源,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區域集聚效應、規模效應、外部效應和區域競爭力。從當前我國城市文化建設的大量實踐來看,從國家到縣鄉,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空間集聚的特性,積極推動各類文化產業園區(集群)的開發與建設,并將其視為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手段。近十年來的發展經驗表明,文化產業園區(集群)已經成為區域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推動區域文化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在北京、上海等文化產業發展較好區域的影響和帶動下,其他城市依據自身文化優勢和產業基礎,紛紛開建各類特色文化產業園區。根據相關統計,截止到2012年4月21日,我國已建成文化產業園區共計1216個,分為三個階梯:東部地區的廣東、上海、江蘇位列前三名,與浙江、山東、北京、安徽進入第一梯隊,其園區數量均超過了50個,其中廣東和上海的文化產業園區超過100個(見圖1-1);第二梯隊為河南、福建、河北、湖南、四川等省市,其園區數量均超過30個,而其他省份園區數量則少于30個。[2]而全國各區縣建設的園區、民營企業建設的園區等,就不計其數了。

圖1-1 全國各省市文化產業園區數目一覽

注:根據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網2012年4月相關統計制作。

以北京為例。“十一五”時期,北京市先后認定了30個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區級集聚區和自發形成的新興特色文化街區,總數在120多個。[3]2014年,北京市編制完成了全國首個省級文化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建設規劃(2014~2020年)》,首次明確提出了全市文化創意產業錯位發展的策略。根據此規劃,到2020年,北京將在全市規劃建設20個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形成特色化、差異化、集群化的發展態勢,以此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文化資源的綜合多樣利用,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格局。

二 問題的提出

文化產業園區的快速發展,有力地帶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時也為園區發展質量帶來了一定的隱患。盡管不少文化產業園區在經濟社會效益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卻掩蓋不了全國文化產業園區發展的不良態勢。根據文化部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成規模的文化產業園區超過2000家,但是其中超過九成的園區處于虧損狀態,園區內企業外遷,空間閑置、缺乏有效盈利模式等問題較為嚴重。以上海MO創意園區為例。該園區是廢置廠房改造利用成創意園區的成功案例之一,有良好的藝術氛圍,如今在市場的擠壓中也舉步維艱。究其原因,一方面,隨著園區知名度的提高,園區內租金越來越高。單體空間面積越大,漲幅越高。堅持在園區內的藝術家們日益感受到租金的壓力。另一方面,創意人群購買力的下降。園區有不少閑置空間卻招不到合適的創意企業入駐,而急需創業創意空間的文化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卻租不起適合集聚發展的空間。

就全國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情況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定位不準確,可持續發展的思路不明晰

當前,我國不少園區由于定位不準確后續發展難以為繼,園區變質現象逐漸增多。不少文化產業園區在初期規劃時不夠嚴謹或過于急功近利,產業模式、管理模式等都沒有形成良好的發展機制,陷入了“圈地、圈錢、圈市場”的怪圈,文化產業園區毫無“文化”。以藝術類文化產業園區為例。顯性問題主要表現在藝術家在園區內的地位和作用、園區的管理與運營、過度的商業化和旅游化傾向等方面。而隱性問題則在于產業園區定位不清晰,盈利模式還未形成,生命周期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不明確等。在市場競爭中,尤其是在藝術與商業的博弈中,此類園區很容易成為商業聚集點,從而失去了原有的文化藝術特性。

(二)不少園區重規模而忽視了“產業鏈條”的延伸

政府主導下的文化產業園區,是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將同一或是類似產業鏈條上的多個分散的文化機構和企業集聚在一個“四至”明確的物理空間內逐漸形成的。在短期內,園區企業粗具規模,但是,由于企業本身的同質性和相互之間的競爭性,難以形成產業間的互補合作。在市場上,這些入駐企業依然是單體作戰,并沒有因為入駐同一物理空間,就形成了上下游的產業聯合體。因此,在實際產業運營中缺乏聚合的現狀使得園區成為一些企業不斷享受政府優惠政策的中轉站,前些年動漫產業中出現的“候鳥現象”就是典型的例證之一。

(三)園區發展缺乏經營理念和服務意識

當前不少園區管理機構的職能還定位在“監督管理”上,缺乏長效的運營理念,更缺乏營造環境推動企業發展的“服務意識”。因此,園區管委會與入駐企業形成了“房東”與“租客”的關系。除了相應的經濟關系外,二者在園區環境維護、人文氣氛營造等方面都互動不夠,甚至沒有互動。入駐企業只是實現了形式上的集聚,但是在環境優化、軟硬件設置等多個方面并沒有真正實現資源的共享。盡管國內成規模的文化產業園區超過2000家,但是真正因為“產業鏈”關系而集聚形成的文化產業園區為數不多。大部分文化產業園區在戰略定位、園區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文化空間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

另外,入駐企業根據各自的發展需要和發展目標,各行其是,反而增加了管委會的管理成本,造成其效率低下。轉變園區管委會的職能,強化其服務功能,通過整合實現園區的全域發展才是未來中國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的主流方向。

(四)園區建設缺乏文化和地域性內涵

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是以文化的發展為基礎的,在城市產業結構轉型中其由密集的創意活動集聚而成。其本身的建設也應該是一項創意的過程。當前,不少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項目沒有科學的立項和規劃便匆匆上馬。在建筑設計上,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盲目建設、建筑千篇一律的現象普遍存在。園區建設越來越呈現一種“工廠化建設”的趨向。第一,在內部設計上,更多地體現出對辦公室的建設,忽視了對創意空間、文化氛圍以及公共空間的營造,而這是創意工作者最看重的。第二,在園區的整體規劃中,創意性的設計不足,整個園區的建設缺乏藝術美感和文化氣息,甚至在某些以旅游資源為主題的園區中,也缺乏相應的功能設計與器具擺設。第三,園區的建筑風格缺乏創意。用于創意辦公的空間不是越高越好,不是越靠近市區越好,園區創意空間的營造需要體現出創意、文化、藝術等美感。首先它必須是個文化空間,有利于創意的產生;同時它也應該是企業互動、溝通、交易、合作、孵化的平臺,有利于進行商業合作。第四,作為一個公共場所,園區建設應該具備一定的文化娛樂休閑的性質。然而,當前許多園區卻忽視了這一點,特別是在一些新的園區建設中,房間被切割為許多部分,目的在于出售更多的房間,提高租戶的數量,但是文化的氛圍卻完全消失,淪為一般的商務寫字樓。

(五)孵化功能弱,知識轉移力量不足

國外成功的文化產業園區,不僅能夠賺取產業利潤,而且還是重要的知識成果轉化平臺,承擔著孵化器的功能。孵化器,顧名思義,是指一個集中的空間,能夠在企業創辦初期舉步維艱時,提供資金、管理等多種便利,旨在對高新技術成果、科技型企業和創業企業進行孵化,以推動合作和交流,使企業“做大”。而文化產業園區作為文化企業的孵化器,重在將有創意的點子轉化為經濟價值,將其孵化為文化企業或文化項目。

就目前我國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現狀來看,園區的孵化功能和知識轉化功能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十三五”期間我國文化產業園區能否創新性發展,這將是破題的關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同市| 揭西县| 墨竹工卡县| 西华县| 肃北| 岗巴县| 巢湖市| 建始县| 施甸县| 额尔古纳市| 桃园县| 鄱阳县| 平塘县| 漠河县| 安徽省| 新巴尔虎右旗| 靖边县| 通辽市| 东乡县| 云南省| 曲水县| 平陆县| 北辰区| 信阳市| 维西| 辛集市| 开远市| 平塘县| 固镇县| 清新县| 惠水县| 咸宁市| 平顶山市| 昌江| 武强县| 嵩明县| 太保市| 龙川县| 贵南县| 获嘉县| 林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