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書名: 奧地利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作者名: 孟飛本章字數: 5870字更新時間: 2025-04-01 11:31:11
奧地利馬克思主義在思想史上占據了重要的位置,但這與21世紀初全球資本主義及其新自由主義霸權的懷舊之風截然不同。如果我們失去了對社會民主黨在歷史上所表征的里程碑式意義(尤其是對人性的貢獻)的認識,我們的當代身份就會受到質疑。鑒于奧地利馬克思主義在其崛起和衰落、創新和失誤中的種種經驗,我們可以找到與現時代緊密維系的紐帶。
——理查德·扎格(2009)
1
孟飛向讀者展示了一個有關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詳細的、有意義的文本,這讓人們能夠理解文化歷史學家理查德·扎格所言說的那種審慎態度,即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不是歷史文物,而是對這個思想流派以及眾多思想家的案例研究,并且確證他們的社會科學方法與當代世界的關聯性。根據扎格的說法,研究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是為了應對全球政治經濟體系和被納入這個體系的民族國家的當代問題。
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包括奧托·鮑威爾(1881~1938)、卡爾·倫納(1870~1950)、麥克斯·阿德勒(1873~1937)、魯道夫·希法亭(1877~1941)和弗里德里希·阿德勒(1879~1960)。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誕生于19世紀60年代末,成熟于20世紀的頭十年,這也是歐洲民主政治黨派充滿活力的上升期。在整個歐洲,馬克思主義已經成為一種政治現實,社會民主黨幾乎在每個歐洲國家都是主要政黨。奧地利社會民主黨是奧地利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母體,它與西歐其他社會民主黨的命運一樣,在議會中被資產階級政黨聯盟擊潰。然而,歐洲社會民主主義者的創造性思維,為他們所設想的、不可避免的社會主義世界創造了一個新的未來。
我們發現,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并不是烏托邦主義者,他們在各自的人文科學或自然科學領域有扎實的學理基礎,他們的教育背景涵蓋了政治、社會、經濟甚至是物理科學、認知哲學等等。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指認的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社會科學,他們試圖在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探索之后,改進藝術和科學的研究方法。藝術和科學都是人類認知的表現,即使是沒有生命的物理世界也依賴于人類認知的角度。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預見了托馬斯·庫恩在二戰后的理論創見——每一種藝術和科學都是一代人探索方法的產物,而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對政治-社會-經濟的假設也作為方法論影響了其后的馬克思主義者。作為一個成熟的思想家,不僅要用一種有效的方法來探求事實,還要去了解每一種方法的歷史成因,從而將它推進到極致。
2
卡爾·倫納是一個法律理論家,他追蹤了資產階級法律的發展,并創造了與社會主義社會潛在可能性相關的法律思想。此外,他的政治思想進一步促進了多民族、多語言國家的發展,他的理論植根于奧匈帝國的需要,卻為當代世界提供了豐富的治理經驗。可以看到,多民族和多語言的國家日益成為主流。在經濟學方面,倫納領導了奧地利社會民主黨的合作社運動(亦稱奧地利合作運動)。倫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成為奧地利的第一任總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又被選為奧地利總統。
奧托·鮑威爾作為一名政治科學家,專注于多民族和多語言國家行政現實的諸方面。他的“命運共同體”理論認為文化共同體的命運是由經濟或軍事征服者決定的,即征服者自己闡釋了共同體生活中的構成因素。這一理論被“性格共同體”所平衡。一個文化共同體可能會明智地向本民族文化選擇的道路前進,“性格共同體”是一種具有強烈目的導向的、通過教育實現的結果。在政治實踐中,奧地利馬克思主義也確實高度重視教育對共同體建構的基礎性作用,這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理念有某種開創意義。鮑威爾的觀點被看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團體的動力源。1918年,他取代了奧地利社會黨的創始人維克多·阿德勒(1918年去世)成為政治核心。直到1934年奧地利馬克思主義在法西斯黨的暴虐下解體,鮑威爾一直是奧地利社會民主黨的主要理論家和戰術家。鮑威爾中晚期的核心思想被稱為“整體社會主義”,有時也稱作“第三條道路”。我認為,相比同時期的其他社會主義者,鮑威爾提供了較為務實的努力方向,旨在與20世紀30年代蘇聯的第三國際聯合對抗法西斯主義。然而,這一思想仍然是有待深掘的理論沃土,或者說它在現實層面“有待完成”,我將在這個序言的第三部分中做出更詳細的討論。
魯道夫·希法亭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公認的經濟理論家,他的“金融資本”論直至今日仍是理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核心因素,也是分析資本主義運行規律的重要模型。2008年的金融危機證明,美國政府對銀行業的挽救和希法亭早在百年前提出的原則是一致的。希法亭認為,銀行承擔了通過生產資料的把持而控制資本主義實體的角色,資本主義越來越依賴銀行來維持增長,這將使政府采取措施保護其經濟生存能力,銀行的組織化和穩定化構成了工業體系的基礎。希法亭和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第三條道路”思想的主要方面就包括在國家立法機構中無產階級必須與資本主義生產者、銀行家進行權力制衡,社會主義可以利用銀行等中介機制實現立法機構的社會主義化、實現革命的非暴力化——一個具有社會主義傾向的立法機構可以和平地生成“無產階級專政”。1906年,在德國社會民主黨領袖倍倍爾的邀請下希法亭搬到了德國,并于1920年獲得德國國籍。1923年8~10月他成為德國通貨膨脹頂峰時期的財政部長,保證了這一時期德國經濟的穩定增長。1924年,他繼續擔任德國社會民主黨的首席財務顧問,并在1928~1929年擔任財政部長。
麥克斯·阿德勒在哲學上對人類認知過程做出了獨特貢獻,他的理論闡釋了法律、政府結構和規范價值在歷史上的塑型。他將康德的視角融入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中,認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充分討論認識論問題,繼而衍生出一種更深刻、更客觀的歷史唯物主義。麥克斯·阿德勒對后世的影響仍然至關重要,他的學生呂西安·戈德曼(二戰后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評論家)延續了人類意識研究的思想軌跡,通過《隱蔽的上帝》,戈德曼對17世紀法國的歷史唯物主義文化分析進一步展示了個人思想和社會規范的關系。然而,即使麥克斯·阿德勒站在奧地利馬克思主義最左的陣營當中,他還是保守地估計下一階段的目標任務是完成社會主義,而非共產主義。在兩黨或多黨的立法機構中,上議院只能由社會主義者組成,既便如此,麥克斯·阿德勒仍拒絕承認“無產階級專政”意味著列寧主義的蘇維埃模式。
弗里德里希·阿德勒的理論貢獻是提出了一種非康德主義的實證主義認識論,這一認識論強調了對現象的深入考察。他是物理學家恩斯特·馬赫的堅定追隨者,因此采用了馬赫的研究范式和實驗方式。作為馬赫主義者,弗里德里希·阿德勒拒絕對知識的普遍性描述,他認為,知識要求我們理解在人類認知活動中語義學和形式理論是如何基于我們自己的偏好而產生了不準確的結論。因此,弗里德里希·阿德勒強調在變動情境下更新知識,這種在哲學思維上的深入考掘使其與鮑威爾和倫納產生了較大的理論差距。盡管如此,弗里德里希·阿德勒在政治策略上與其他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的判斷非常切近。正如我在其他地方所主張的,奧地利馬克思主義并不是哲學的馬克思主義“學派”,它們的共通之處是將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糅合進奧地利社會民主黨的戰略制訂和策略執行中。當然,這個觀點清晰地出現在孟飛這本專著完整的信息輸出和富有挑戰性的解釋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弗里德里希·阿德勒是奧地利社會民主主義創始人維克多·阿德勒的兒子,這一政治遺產的流傳關系使弗里德里希·阿德勒一生對馬克思主義、奧地利社會民主黨以及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熱情高漲。
3
正如孟飛在本書第一章中觀察到的那樣,目前對奧地利馬克思主義思想和實踐的學術研究集中于德國和奧地利,英語國家學者對它的興趣微乎其微。在美國,威廉·斯馬爾多內和我最近出版了兩卷本的關于奧地利馬克思主義的文集,我們力圖向英語世界讀者展示這些理論家與當下社會現實的相關性。我認為,英語國家對奧地利馬克思主義的拒斥主要歸因于他們思想和實踐的宏大理論結構,從理論上講,更加務實的英美國家主動回避基于系統結構的歐洲問題。此外,美國從未有過任何馬克思意義上的社會主義運動,進一步說,美國人只把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視作“修正主義”的改良。
德國社會學家維爾納·桑巴特寫了一份名為《為什么美國沒有社會主義》的研究報告。他的結論集中在以財產為基礎的個人主義傳統上,這當然也是美國誕生的思想前提。此外,桑巴特正確地指出了大量廉價土地對美國價值觀形成的影響。19世紀20年代,羅伯特·歐文在印第安納州的烏托邦社會主義實踐——“新和諧公社”——最終失敗。盡管許多成員致力于合作的共同體訴求,但土地對個人的誘惑卻破壞了烏托邦式的奉獻精神。美國的重商主義根深蒂固,由政府監管的計劃經濟對美國人是陌生的,因此美國想要沖破重商主義藩籬而讓社會主義成為國家組織形式困難重重。現實情況是,在美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人們對社會主義制度都沒有多少認同。
在德國和奧地利,馬克思主義的和非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者對奧地利馬克思主義的學術研究一直延續到當代。鮑威爾無疑是這些當代研究的核心人物,他不僅是兩次大戰之間奧地利社會民主黨的絕對領袖,他的思想也是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中最辯證的。他持戰略立場或采取戰術行動時,全面展現了奧地利馬克思主義的精神特質。鮑威爾沒有在哲學上更多地與弗里德里希·阿德勒和麥克斯·阿德勒的認識論復雜性對話,也許有人因此稱他為“辯證實用主義者”。正如前文提及的,在20世紀30年代,鮑威爾創造了“第三條道路”或“整體社會主義”的概念,試圖將第三國際與非列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如奧地利馬克思主義主要理論家)統一起來。但是在實踐中,“第三條道路”是一種辯證概念,與任何并行不悖或矛盾沖突的觀點相適應。以當代歐陸學者的眼光審視鮑威爾,他的貢獻在于給社會民主主義的策略提供了對立立場綜合、多樣模式統一的可能路徑。“第三條道路”不是某種“遺存”,標榜一種在歐洲民族國家內部尋求社會主義的修正版本,其政策不僅僅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解的妥協,更重要的是在現實政治中通過政策雜糅惠及全體人民。對鮑威爾的研究兼及積極意義和消極因素,比如正因為他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戰略失誤,奧地利社會民主黨瓦解,這就表示可以從反面研判如何更有效地制定社會主義策略。作為“今日左派”的發言人,德里克·韋伯認為,必須制定新的有關社會變革的計劃,以把握當前的政治-社會-經濟狀況。這需要既在“整體社會主義”觀點統攝下,又要避免鮑威爾理論中的“幻想”因素,這些幻想恰恰破壞了他那個時代社會民主黨的政治-社會計劃。
4
回到孟飛的文本,首先讓我感動的是一個年輕學者對學術事業的熱情。他用幾年的時間填補了東西方文化上的溝壑,已經能夠熟練地運用歐美國家著者的素材來接近百年前存在的社會主義團體。奧地利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依賴于西方現代化以來的經濟-政治-社會結構變遷,而就每個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來說,他們的思想軌跡(正如我在自己第一部著作中所闡明的)也遵從一種特殊的地理-文化-家庭背景條件。能回歸到真實語境提出問題實屬不易,孟飛抓住了這個核心,雖然更多問題有待深掘(比如探討社會歷史背景的深度、廣度等),但是不妨礙中國讀者對奧地利馬克思主義某些關鍵問題的認識。
通過多次與孟飛的探討,我發現他對研究目的的把握是顯而易見的。他串聯了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較為相通的思想成果,找到思想史視域下奧地利馬克思主義涌動的潮流——社會改良。當然,不論從正面還是反面來理解奧地利馬克思主義的失敗,它們的精神實質確實有效地保留至今,在哲學理論、經濟結構探索、民族融合等方面繼續給予當今社會民主黨思想壓力。如果說對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的研究出于對現實政治的觀照,那么需要弄清楚的問題就不僅僅局限于奧地利帝國本身,孟飛和我所了解的中國研究者大概都以此為目標。除此之外,這本書最吸引我的是幾個未曾被發現的“閃光點”,比如希法亭轉至德國之后的思想斷裂、對鮑威爾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評價、“紅色維也納”和第二半國際在歐洲價值轉型中的作用等。
中國目前對奧地利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成果已經越來越多,他們的努力是西方學者不具備的。不過遺憾的是,孟飛對于奧地利馬克思主義的介紹由于過分強調奧地利馬克思主義思想和實踐的統一,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它們之間明顯的異質性。對于主要目標,孟飛并沒有真正把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和當代歐洲左翼的系統關聯闡釋清楚。必須指出的是,我和孟飛在許多問題上并沒有保持一致,這也是我愿意與其長期交換意見的根本原因。在迄今為止已出版的6部著作中,我的研究方法更側重于個體意識的發生學,即思想家在闡釋觀點時的動力機制。孟飛則試圖用一本書的篇幅去展現宏大的社會主義運動圖景,這是一種具有挑戰的野心(抱負),并且他保證了足以支撐這種野心的方法論一致性。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框架并不是社會科學研究唯一的方法,但一定是需要參照的重要方法。在這個文本中,孟飛以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的方法對比馬克思的方法,喚起的應該不只是我對方法問題的自覺意識。總體而言,在眾多奧地利馬克思主義研究文本中,孟飛添加的不多也不少,這是他正在進行的下一步更出色出版計劃的契機,我對此抱以熱切期待。
5
是時候結束我的序言了。我認為,地球上也許再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更適合去探究奧地利馬克思主義。歷史上,中華帝國和奧地利帝國都是“多樣性的統一”。哈布斯堡王朝的公共政策延續了近500年的時間,是歐洲歷史上最長的王朝統治,這是建立在其統治的土地和人民的文化差異之上的。實際上,從19世紀90年代起,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主導的奧地利社會民主黨就開始挑戰奧地利皇帝弗蘭茲·約瑟夫的政策,他們努力給自己的國家帶來更多的社會平等。奧地利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恩格斯以及與他們同時代的精神導師的解釋,都會通過“多樣性統一”的理論來進行必要的過濾。奧地利馬克思主義強調,在帝國和后帝國時代的奧地利,他們的政治-社會-經濟政策的形態將反映出“多樣性統一”的形態,早在1899年奧地利社會民主黨的“布隆決議”就清晰地展現了這樣的政策偏好。年輕的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在社會民主黨政治實踐中異常活躍,因為他們對奧匈帝國及其多元民族國家的構想原則上把馬克思主義綱領與帝國現有形態相對應。
我認為,孟飛思想細致、分析透徹的文本之所以重要,正是因為他通過中國學者的視角去觀察百年前奧地利帝國的生存境遇和現代化挑戰。我必須再次強調的是,孟飛對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及其理論的研究并沒有局限在某一個微小的領域,他廣泛解釋了由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提出的哲學、經濟、政治、社會和知識分子問題。這正是我本人所贊賞的,面對當代世界的政治-經濟的變動,必須在“多樣性統一”的理論前提下改進“多樣性統一”的實際方法,以撬動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結構本身,不然,社會主義共同體任何細枝末節的努力都是無效的。
馬克·E.布魯姆
2018年8月
劍來(1-49冊)出版精校版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陳平安,唯有一劍,可搬山,斷江,倒海,降妖,鎮魔,敕神,摘星,摧城,開天!我叫陳平安,平平安安的平安,我是一名劍客。走北俱蘆洲,問劍正陽山,赴大驪皇城,至蠻荒天下。斬大妖,了恩怨,會舊人,歸故鄉。刻字劍氣長城,陳平安再開青萍劍宗!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天亮了,你就回來了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作者籽月闊別3年全新力作,電子書全文首發。穿越時空元氣少女VS風度翩翩優質大叔。如果愛人突然消失,你會等幾年?江倩兮撞上時空折疊,短短10個小時,外界已過了23年,好不容易追到手的新婚丈夫,轉眼變成陌生大叔?!完美言情男主再添一員猛將:顧池!少年時,他是腹黑學霸,牢牢抓住姐姐的心。新婚時,他是甜美奶狗,撒嬌男人最好命。愛人無故失蹤,他在漫長等待里事業有成,溫潤不油膩的優質大叔誰能拒絕?
奪嫡
【古風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葉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葉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