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組織中的地位研究

通常認為,組織領域的地位研究主要從個體、群體和組織三個水平入手。

1.個體水平的地位形成過程研究

Cohen和Zhou(1991)從地位特征理論出發考察了團隊、組織和社會的地位特征對長期工作群體的互動模式的影響。研究識別了五個外部地位特征(性別、教育、公司地位、領導者、資歷)和兩個內部地位特征(團隊地位和專家地位)。結果顯示,建立在地位特征理論基礎上的假設得到支持:外部(組織和社會)和內部(團隊)地位特征影響團隊互動。當團隊地位被控制時,僅有一個外部特征(領導者)對互動水平有顯著影響。團隊地位又受到每個外部特征的顯著影響,外部地位直接影響團隊地位,從而通過團隊地位影響互動,形成長期工作團隊內部的地位。

Lucas(2003)運用新制度主義理論和地位特征理論研究了女性領導者的領導力。研究發現,與那些僅僅依賴能力的女性相比,那些在能力基礎上達到制度性結構中領導位置的女性更有影響力,她們對于成員擁有跟男性領導者一樣多的影響,這會有利于女性領導地位的形成和鞏固。

Bunderson(2003)考察了群體成員地位特征作為任務技能標志的主要作用。研究結果顯示,特定地位特征在分散而長期的群體中能夠較好地預測技能,而彌散地位特征則在集中而短期的群體中能夠較好地預測技能,兩種地位特征推動群體成員在不同時期的地位形成。

2.群體水平的影響研究

部分學者考察部門地位的影響因素。Boeker(1989)考察了1958~1985年美國半導體行業中的組織創建事件對研發、制造和營銷三個部門的地位演化的影響。部門地位不僅反映了當前條件的影響,而且反映了早期事件的痕跡,包括組織創建。組織創建時外部環境和企業家個人背景對部門地位具有明顯的影響。創始時建立的影響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持久性,但視組織業績、組織年齡和企業家任期而定。Verhoef和Leeflang(2009)考察了市場部在企業內部的影響力,評估其決定因素和后果。研究結果顯示,市場部門的可說明性和創造性代表了其影響力的兩個主要引擎。市場部的影響力跟公司的市場導向正相關,而市場導向又跟公司績效呈現正相關關系。

部門地位與組織績效之間的關系是這一領域的另一條研究主線。一些研究考察了直線部門的地位安排對績效的影響(Cooper,1985;Lawrence & Lorsch,1986;Souder,1988)。在此基礎上,Kahn(2005)運用來自668名營銷經理、制造經理和研發經理的跨行業數據研究了部門地位和部門間協作對產品發展績效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研究發現,部門地位對產品發展績效和產品管理績效有著顯著的間接影響。結果進一步顯示,在營銷、制造和研發三個部門之間的平等地位與部門間合作的更高水平相關,而部門間合作的更高水平又證明了更高水平績效的收益。因此,部門間合作是部門地位和績效之間的一個中介變量。

3.組織水平的地位演化研究

在分析導致組織地位差異的制度因素和組織因素基礎上,Washington和Zajac(2005)提出了組織地位的三種演化機制:歷史遺產、正向聯盟積累和負向聯盟積累。第一個機制是歷史遺產。地位通過歷史遺產的方式演化,表現出明顯的“馬太效應”。第二個機制是正向聯盟積累。組織地位可能隨著時間來通過正向聯盟積累演化。地位傳播過程不僅適用于合作關系,也適用于競爭關系;對于目標組織來說,選擇與高地位組織合作或競爭的行動是一種正向聯盟。第三個機制是負向聯盟積累。地位可能隨著時間而消失,也會通過負向聯盟積累演化。目標組織將會由于與低地位組織競爭導致地位損失,并且這跟低地位組織的競爭成功與否無關。

Bothner等(2009)認為,組織水平的地位競爭具有兩種模式,一是“馬太效應”,培育了高地位者的“贏家通吃”,比較適合精英競賽;二是“馬克效應”,強調資源平均分配,比較適合社會福利機構。Huang(2006)從動態視角提出了地位結構,考察了地位結構的形成,研究結果顯示地位結構與組織生存機會之間具有曲線關系。具體來說,地位結構的最初出現傾向增加組織生存機會,然而地位結構的進一步發展又將會威脅組織生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山县| 石楼县| 百色市| 绩溪县| 朔州市| 陕西省| 辽源市| 托克逊县| 乌苏市| 巴楚县| 扬州市| 济源市| 温宿县| 许昌市| 宣武区| 图们市| 沙洋县| 闸北区| 高淳县| 澎湖县| 尉犁县| 罗定市| 吉木萨尔县| 东光县| 怀远县| 枝江市| 崇阳县| 和顺县| 新竹县| 屏山县| 新和县| 泽普县| 凉城县| 涿鹿县| 汨罗市| 双辽市| 衡东县| 云龙县| 林甸县| 大荔县| 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