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鑒寶——私鑄銅幣
- 萬界傳送門?可這是我家超市啊!
- 萬劫水
- 2142字
- 2025-03-24 23:53:53
鴻運超市。
馮開泰和馮戊寅正雙雙坐在門口一對塑料小板凳上,認(rèn)真觀察著擺在面前另一只小板凳上的那串“大黎通寶”。
爺孫倆左瞅瞅右瞅瞅,脖子時不時還會往前探探,朝著銅錢方孔嗅嗅鼻子,以分辨上面殘留的“歲月味道”。
但,無論如何,他們都與銅錢始終保持著至少三厘米以上的絕對距離,毫不逾越,好似隔著一堵無形的空氣墻。
王璣坐在收銀臺后,隔著收銀機和電腦中間縫隙,默默凝視著專注的二人。
他的目光很復(fù)雜、構(gòu)成多樣——若非要去形容,大概是三分疑惑、三分茫然和四分思考吧。
...良久,王璣緩緩收回視線,看向玻璃外空蕩蕩的街道,思緒隨之飄遠(yuǎn)。
他覺得這個世界很魔幻。
不是一般的魔幻,而是非常非常魔幻,就像在一本網(wǎng)文小說里。
以前,他倒也聽說過鑒寶這種事...不,不止聽說過,還看過——在網(wǎng)上看過。
前段時間有個非常火的鑒寶主播,長得像只很逗的網(wǎng)紅貓,只要隔空視頻連麥一看就能判斷出水友手里的古玩是“開門”(真)還是“不開門”(贗),非常有節(jié)目效果。
店里沒人、能偷懶摸魚的時候,王璣經(jīng)常看對方直播。
線下鑒寶王璣沒接觸過,流程什么的不太清楚,但他很確定一點——那就是無論什么形式的鑒寶,都是持寶人向鑒寶師付錢。
合情合理,技術(shù)服務(wù)嘛;就跟花錢請老師傅上門修鎖是一個道理。
念及此,王璣拽回飛離的思緒,打開手機屏鎖,又細(xì)細(xì)檢查了一遍自己的移動錢包余額——沒錯,是多了兩百元。
確認(rèn)一切是真的后,王璣反而看著馮家爺孫搖搖頭,感到更糊涂了。
他糊涂的是——到了自己這,為什么道理就反過來,成鑒寶師傅給自己發(fā)一個200塊微信紅包啊?
寶鑒了、錢拿了,好處全占了。
這是一種很莫名其妙的體驗,有點類似玩網(wǎng)游時無意卡到什么bug,導(dǎo)致請npc鑒定裝備品級后,對方反手給了玩家一筆鑒定費。
是好事嗎?是。
唯一缺點就是這錢拿著心里有點不安穩(wěn),就像游戲里卡bug怕被回檔、開掛怕被封號。
王璣很忐忑,在心底暗自發(fā)問:
【現(xiàn)實中真有這么好的事兒嗎?】
【我,真不是在做夢嗎?】
“小友,冒昧問一句,你這寶貝方便上手嗎?”
馮戊寅的聲音打破了思考,王璣撇頭看去,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這老頭不知從哪掏出一對手套,正對著那串“大黎通寶”躍躍欲試。
“放心吧小友,我這是專業(yè)的丁腈手套——無孔、防油防汗;還是新的,一小時前剛開包裝。”
見馮戊寅滿臉期待,語氣也懇切真誠,猶豫一二后,王璣還是點了點頭。
“得嘞!多謝小友!”
得到許可,馮戊寅高興地忙活起來,樂得像個孩子;馮開泰也站起身來,聽爺爺號令小步調(diào)整站位,幫忙遮擋陽光。
王璣將這一幕盡收眼底,聯(lián)想起兩人剛過來時候說的話,心中驟然多了幾分明悟。
他沒記錯的話,當(dāng)時兩人講的是——這200塊紅包,算“亮”什么...對,“亮寶費”!
“亮”、“寶”、“費”這三個字單獨拿出來他都認(rèn)識,唯獨這樣組合到一起,真的很令人陌生。
起初他完全搞不懂,現(xiàn)在好像懂了些:
在這對爺孫鑒寶師眼里,“大黎通寶”是寶貝,和古董一樣的寶貝。
看喜愛的寶貝,當(dāng)然不是免費看——就像自己平時去博物館見識那些價值連城的歷史瑰寶,需要先買張門票一樣。
把“亮寶費”換成這種說法,通俗易懂多了。
唯一不對味兒就是——這所謂的“寶貝”,不過是一串路人顧客因身上沒錢而偷偷留下的物料。
想到這兒,王璣嘴角又是一抽,注意力移回馮家爺孫身上,無聲發(fā)問:
【他倆,真沒弄錯嗎?】
【不會是城里三院精神病人偷跑出來,偽冒的吧?】
上下打量一番兩人穿著和精神面貌,順便對照了微信朋友圈照片后,王璣悄悄撤回心底未言之疑問。
【不管了——反正是他們自己看走眼,錢也是他們非要塞給我的,我可沒硬要。】
【有錢不賺王八蛋!今天就當(dāng)是兼職一會兒私人博物館館長吧。】
【并且,左右才200元,治安署怎么說也不至于定我個欺詐罪...何況這對爺孫看著不像缺錢的人,轉(zhuǎn)給我了應(yīng)該不能再要回去。】
【等會是打《星海爭霸2》還是打《爐石戰(zhàn)紀(jì)》呢?要不還是玩《諾斯加德》吧,鹿族征服我還沒通關(guān)呢。】
...王璣胡思亂想間,時針很快轉(zhuǎn)動,十五分鐘轉(zhuǎn)瞬即逝。
終于,馮戊寅摘下了他的老花鏡,隔著手套將那串“大黎通寶”交還王璣,面色復(fù)雜。
“嗯?”
王璣見狀,心里疙瘩一聲,暗道:
【完,這老頭不會要我把那兩百還給他吧?】
所幸,王璣擔(dān)心的事沒有發(fā)生——實際上,在場的除了他,沒人把那兩百元當(dāng)回事。
盡管,在場也就他們?nèi)恕?
馮戊寅輕輕扯下手套,將其扔進一旁的垃圾桶里,隨后看向王璣,語氣凝重:
“小友,我能先問一句嗎——這串銅錢,你是從何得來?”
王璣撓撓頭,盡管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如實回答:
“啊,這個啊,之前一個朋友送的。應(yīng)該是個古風(fēng)周邊吧——雖然做得很真。”
王璣說得很委婉,既隱瞞了自己其實壓根不認(rèn)識那位狐耳娘coser顧客的事實,又保留了這位“老鑒寶家”的面子——至少在他看來是這樣。
話音落地,一時寂靜。
馮戊寅聽到“朋友”二字,若有所思,沒在這一點上糾纏,只閉目搖搖頭,對王璣的后半句出言糾正道:
“小友,這可不是什么‘古風(fēng)周邊’——我可以肯定,這是真東西,是貨真價實的古代錢幣。”
“啊?這...這不可能啊?”
王璣連連搖頭,顯然是半點不信面前這老頭子說的話,無奈“點破”對方:
“您應(yīng)該是弄錯了。我之前也搜過上面的字樣,古代根本沒有什么‘大黎通寶’。”
“這正是我要說的。”
馮戊寅清了清嗓子,坐直身子,語氣堅定,一字一句道:
“這是市面上從未出現(xiàn)過、極有可能來自于兩百年至四百年前的,某批未正式發(fā)行的私鑄銅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