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這東西到底哪來的
- 萬界傳送門?可這是我家超市啊!
- 萬劫水
- 2089字
- 2025-03-23 19:03:21
“你走還是我走?”
馮戊寅反應很強烈,一句廢話都沒有,直接就從椅子上站起,擺出一副要走的姿態。
馮開泰不敢怠慢,連忙上前安撫,態度放得很低:
“爺,我的親爺爺,您先別急。這東西真的不尋常,我敢打包票——絕對是行家中的行家出手。”
“哦?這可是你說的啊,等會要是被我一眼看出那東西底細,可別怪我罵你。”
“放心吧爺爺,我萬萬不敢再騙您。這次也是實在沒招了——明知東西是假的,卻怎么也看不出到底假在哪。怪的很!”
馮戊寅搖搖頭,明顯不認同他這番話,嘴里教訓道:
“你啊你,就是學藝不精,心思全放在鉆營怎么掙那些蠅頭小利上了!現在遇著事,抓瞎了吧?”
“這行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出大學問;跟古玩一樣,越經歲月沉淀,才越有韻味...”
馮開泰接連點頭,像只應聲蟲:
“是是是,爺爺您教訓的對。”
見他這副模樣,馮戊寅也懶得多說什么,話歸正題:
“你呀你...算了,猜你也是左耳進右耳出;把那照片拿出來吧,早看早完事,瞅你礙眼。”
馮開泰早就等著這句話了,聞言迅速掏出手機,將那幾張“大黎通寶”的照片點開,放在馮戊寅面前。
“爺爺,請掌眼。”
老爺子見狀,不以為意,甚至還有閑心先要來馮開泰的核桃,盤在手里。
“咕咚~咕咚。”
“這么好的一對兒棗紅獅子頭,放你這兒真是糟蹋了。”
說著,馮戊寅一副輕挑自信的姿態,向照片暼去。
【嗯?】
只一眼,馮戊寅就神色驟變,臉上多出三分凝重。
其身側,馮開泰靜立在旁,微微俯身,靜候佳音。
...但,伴隨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馮開泰始終沒等到結果,才意識到些不對。
“爺爺?”
馮開泰微微探頭,從側面瞧見自家老爺子少見的模樣:
馮戊寅眉頭緊皺,手上轉的核桃早已無聲停下,雙眼死死盯著那枚“大黎通寶”的方孔,似乎想從那片像素油漬間看出些什么來。
“爺,這東西...有問題?”
馮開泰小心翼翼地詢問著,在他心底,雖然老爺子那一套“古韻”理論太過老套、不合時代,但他是實打實佩服、敬仰對方學問的。
老爺子的水平,他八輩子都趕不及。
這玩意說到底不過是枚仿古銅幣,他認不出來歷是道行太淺,老爺子不可能栽。
馮戊寅沒有直接回答馮開泰的問題,而是抬起右手,頭也不回道:
“拿我老花鏡來。”
“是!”
馮開泰一路小跑,從里屋取出一副老花鏡,親手幫老爺子戴上。
馮戊寅隨便將左手的核桃放到旁邊,右手抓起手機,微微舉高,直至和視線平齊,然后左歪歪頭、右歪歪頭,不斷打量著那張照片,喃喃中滿是疑惑:
“沒道理,實在是沒道理啊...”
馮開泰再次探頭,出聲詢問:
“爺,這怎么個情況啊?”
“你先別說話,擾神。”
“得...”
莫名遭老爺子訓斥,馮開泰一臉委屈與無奈,覺得自己像個小丑。
偏偏此時,他唯一能做的事只有沉默。
...良久。
馮老爺子終于放下手機,長舒一口氣。
馮開泰見狀,眼前一亮,以為是有了結果,匆匆發問:
“爺,品出底細了?”
“你著什么急?你行你上。”
被突然嗆聲,馮開泰倍感尷尬,傻笑掩蓋:
“嘿嘿,這不是,學藝不精嘛...老爺子你先看,先看,我絕對不說話了。”
向馮開泰甩去一個白眼,馮戊寅右手揣兜——竟掏出把放大鏡來!
就這樣,他把放大鏡對準手機屏幕,隔著老花鏡仔細觀察起照片上的細節來。
這副模樣滑稽而抽象,頗有一種古代人穿越現代、正在研究科技產品的既視感。
馮開泰越看,嘴角抽動的幅度越大,最后實在沒忍住,伸出手指將照片放大,開口提醒:
“爺,這個照片,它用手指往開拉一下就能放大。”
“要你多嘴!現在又知道了?”
“懂不懂什么叫質感?像素有限前提下放太大就是一坨,用放大鏡才能隔著模糊和真實的細節共鳴。”
見老爺子一邊吹鼻子瞪眼,一邊當著自己面熟練地將照片恢復到原本大小,馮開泰沉默了。
這老東西,故意的吧...
...十分鐘后。
馮戊寅細致看過所有照片,慢慢摘下他的“雙鏡”,搖了搖頭,眼神中多出一絲落幕。
【老了啊,竟連個結論都不敢下了。】
在原地沉思片刻,馮戊寅緩緩回過神來,張了張嘴,正要開口講講關于這枚“大黎通寶”的事。
突然,他覺得好像...少了點什么?
扭頭一看,馮開泰像幢雕像,靜靜站在自己身后,一聲不吭,存在感幾乎為零。
是的,馮開泰這次長記性了——盡管心中有許多疑問,但為防被罵,索性不開口。
少說少錯,不說不錯。
在相顧無言的對視中,馮戊寅愣了兩秒,隨后反應過來,驚斥道:
“你個龜孫裝鬼啊?我還以為人沒了!”
“您不是讓我不要說話的嗎...”
“我讓你不說你就不說啊?好歹是個大活人,連喘氣我都聽不見,喜歡嚇唬老人是吧?”
“我也不是故意的啊...上次大夫給我把脈,說我氣虛、呼吸弱。”
“得得得,你有理你有理。別扯閑淡,還想不想聽正事了?”
“聽聽聽,我錯了,爺爺您講。”
“哼!”
馮戊寅輕哼一聲,打開其中一張拍有字面的照片,指著圖上“大黎通寶”邊角的淺綠銹跡正色道:
“首先,這東西十有八九是真的,不是你猜的什么現代化仿古工業贗品。”
說到這里,馮戊寅又甩給馮開泰一個冷眼,不滿之色溢于言表。
若不是他當下有更在意、要盡快弄清楚的事,早把這個孫子罵得狗血噴頭了。
“從銅銹成色來推斷,應該是長期在氣候干燥的北方地區流通,也就不到兩百年。”
“不過...頗為奇怪的是,這字不符合兩百年前的字形演變階段,不文不白,和大夏古代史完全對不上號。”
話未講完戛然而止,馮戊寅看向孫子馮開泰,一字一句道:
“現在,如實說說,這東西到底哪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