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裙子的士,最動人的詩:葉嘉瑩百歲人生
- 李云
- 1140字
- 2025-03-14 13:34:52
引言
葉嘉瑩,號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自幼在家庭中受到詩詞文化熏陶,大學時在輔仁大學受業于“苦水詞人”顧隨先生,1945年畢業后,開始從事詩詞教學研讀工作,迄今八十載。20世紀50年代,葉嘉瑩曾任臺灣大學教授,并在淡江大學、輔仁大學任兼職教授;20世紀60年代應邀擔任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哈佛大學客座教授,后任教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1970年被聘為終身教授;1991年當選為加拿大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Canada)院士。1979年,葉嘉瑩申請志愿歸國講學,先后在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云南大學等高校講學,并多次受邀到美國、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多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及訪問教授,開設詩詞課程,受到海內外學生的廣泛歡迎。
葉嘉瑩在詩詞創作、詩詞理論建構及詩詞文化傳播中作出突出貢獻,其豐富、曲折、多難的詩詞人生也備受關注。她幼年生活在亂離時代,經歷喪母之痛;青年時在臺灣遭遇“白色恐怖”,丈夫被關押在監獄三年之久;中年歲月又遭受痛失愛女賢婿的打擊。但是,她沒有被困厄的命運打倒,一直以頑強的意志持守自己的品格與“道”。20世紀70年代末,她堅定地做出自費回國教書的決定,以自己的所學報效祖國,將自我投注到詩詞事業中,從而超越了小我,走向大我。20世紀90年代,從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退休后,她在南開大學建立中國文學比較研究所,捐獻10萬美元設立“葉氏駝庵獎學金”及“永言學術基金”。晚年她又向南開大學兩次捐獻計3568萬元,用于詩詞文化教育事業。葉嘉瑩始終恪守儒家思想,重視精神修養與文化傳承,淡泊金錢名利,主張“弱德之美”,身體力行,受到人們的贊賞和愛戴。當前,關于葉嘉瑩的生平傳記及研究其詩學與詞學的著作,已經有好幾種出版,但是其曲折復雜的心路歷程、詩詞曲創作的特點及學術建構的淵源脈絡等,依然有待于學者的深入挖掘和不斷發現。在葉嘉瑩先生期頤之際,對其百歲詩詞人生進行回顧總結,于心靈對話中與其進行深層次交流,深入闡釋其“士”之精神修養的內涵,揭示其學術思想的精神與義理,顯得尤為必要。
本書努力以翔實可靠的資料呈現葉嘉瑩先生的百歲人生道路,對其家族文化特質、各階段詩文中的生命體悟與心路歷程、詩學與詞學理論建構、詩詞曲創作特點、詩詞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進行較為系統的梳理與深入挖掘,力求展現其思想性情及學術道路的發展軌跡,總結歸納其詩教精神及啟示意義。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經過葉嘉瑩先生本人的審閱與批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解讀詩人詩作時易犯的附會、臆斷等毛病。但筆者才疏學淺,時有言不稱意之感,書中所寫為自己研讀所得和真切體會,希望為讀者認識葉嘉瑩先生和學習詩詞提供一些線索與脈絡。欲深入了解葉嘉瑩先生,還需要親自去閱讀她的著作。書中疏漏不足之處,祈請各位師長與讀者不吝賜教,以使本書更為完善,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