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間有溫情
對于從小熱愛音樂的我來說,生活中的確有著殘酷的一面,但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人間溫情之光的照耀和眷顧。
父親常常告訴我,人生是苦辣酸甜的交織,命運不會只給你苦,也不會只給你甜。在逆境中,我逐漸發(fā)現,即使在人生至暗的時刻,周圍也依然存在著許多美好的東西。這些美好可能是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溫暖的微笑,或是一次無私的援手。它們像陽光一樣,穿透陰霾,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我深深地體會到,當我們面對生活的困境時,如果絕望并抱怨一切,那么只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孤獨和痛苦之中。如果我們能夠坦然并微笑面對他人,用真誠與平和的心態(tài)去溝通,那么就會獲得更多的關愛和支持。
這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的啟示,也是我對生活的理解。我相信,在這個復雜多變的世界里,只有用愛和善意去對待他人,才能收獲更多的溫暖和幸福。因此,我會一直保持一顆感恩的心,珍惜身邊的每一份美好,用音樂去傳遞愛和希望,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人間的溫情和光明。
我在天津市六十九中讀初中時,音樂教師常兆鏞十分欣賞我的音樂才能,實心實意地想方設法培養(yǎng)我。他的音樂修養(yǎng)很高,經常拉著手風琴教我唱歌,并帶我參加各種音樂考試,堅信我將來會取得成功。
他是我走上音樂之路的“伯樂”。在學生集會場合,他經常點名讓我給大家演唱。那個年代,社會上流行革命歌曲,很多歌曲的旋律很優(yōu)美,如《亞非拉人民要解放》《洗衣歌》《太陽出來照四方》等。
我每次演唱,師生們都報以熱烈掌聲。在初中二年級時,我成了全校的小名人。我深知,這一切都離不開常兆鏞老師的辛勤栽培和無私付出。
1970年,我初中畢業(yè)前的一天,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有關領導慕名來到天津市六十九中,想把我招進兵團的文藝團隊。他聽了我的情況介紹后,讓我唱首歌。
我放開嗓子唱了一首《沁園春·雪》。我的歌聲高亢激昂,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情和對未來的憧憬。聽完我的演唱后,那位領導當場決定錄取我,他對我表示了很高的贊賞和期待。但是,我馬上想道:我要是走了,弟弟怎么辦?誰來照顧他呢?
于是,我鼓起勇氣,向那位領導提出了一個請求:希望能將我和弟弟一起帶到生產建設兵團。
然而,遺憾的是,我的請求沒有得到他的同意。他表示,兵團的文藝團隊需要專業(yè)人才,而我的弟弟并不符合他們的要求。聽到這個答復后,我心中充滿了無奈和失落。盡管我深知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但無法割舍對弟弟的牽掛和責任。
最終,這次去兵團專業(yè)文藝團隊的機會與我擦肩而過。盡管也有遺憾和不甘,但我并沒有后悔自己的選擇。我深知,家庭的責任和弟弟的成長對我來說同樣重要。
常兆鏞老師勸我不要灰心,他又帶著我去報考天津音樂學院。我報了名,填了表,但最后因為父母出身的原因,我連參加考試的資格都沒有。
隨后,總政歌舞團等部隊文藝團體紛紛來到天津選拔人才,我每次都滿懷信心地參與,主考老師們對我的嗓音條件贊不絕口,紛紛表示愿意給我這個機會。然而,命運一次又一次捉弄了我,政審的關卡如同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讓我與這些機會擦肩而過。
有一次,北京軍區(qū)文工團到天津招生。聽我唱完后,招生負責人說:“我們在華北地區(qū)找了這么多年,找不到好的女中音,今天總算找到了。我們決定錄取你,等通知吧!”
他們把我的照片貼在入伍登記表上,讓我回去等待報到的通知。
我把這一好消息告訴親朋好友,想到今后要穿軍裝,就把自己的衣服都送人了,并寫信告訴千里之外的父親。然而,從那一刻起,我開始了漫長的等待。
秋風漸起,樹葉泛黃。那份期待已久的通知卻始終沒有到來。面對這一連串的打擊,我的內心充滿了悲傷和迷茫:為何父母的出身問題要由我承擔?這對我們子女來說公平嗎?生活為何對我如此殘酷?
然而,即便在無盡的失落中,我仍堅信自己的才華和努力終會得到認可,只是需要時間和耐心去等待。
在我陷入情緒低谷之際,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紛紛伸出援手,用關心和鼓勵溫暖了我。在他們的支持下,我逐漸走出陰霾,重新振作起來,更加勤奮地練習唱歌,堅定了要將歌唱好的決心。
我告誡自己,唱歌不是為了進入文藝團體,而是為了傳遞情感,用歌聲打動人心。
那段時間,我逐漸領悟到,想要唱好一首歌,僅僅依賴嗓音的優(yōu)美是遠遠不夠的。歌曲需要情感的注入,需要靈魂的碰撞。而這源于內心的高尚情操和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
我常說,我能有今天的藝術成就,讀書給了我更多的力量。
我參加工作后,在工廠忙碌了一天下來,或是在外出差的路上,總是不忘記讀書。我閱讀了《牛虻》《普希金文集》《紅與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經典作品,以及泰戈爾、巴金、茅盾等著名作家的杰作。這些書籍不僅豐富了我的內心世界,還讓我對人生和藝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領悟。在閱讀時,我沉浸在作品的世界里,與書中的人物進行心靈的交流。我從中汲取他們高尚情操的營養(yǎng),用他們的事跡激勵自己前行。我從泰戈爾的《飛鳥集》中領悟到藝術道路上一種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對我的影響尤為深遠。我被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打動,反復閱讀仍覺不夠。我立志要做一個像保爾·柯察金那樣的英雄人物。當我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時,意識到與書中人物所經歷的挫折相比,自己遭遇的困難實在微不足道。他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我所經歷的只是暫時的挫折。這讓我重新調整心態(tài),更加堅定地面對生活的磨難。
讀書給了我積極向上的勇氣和信念,使我忘掉了眼前的痛苦,忘記了一切恩怨。艱難困苦在人的一生中就像隨時發(fā)生的風雨一樣正常。只不過有些人因為堅強挺了過來,最后取得了成功;而有些人則倒在了困難面前,或者在困難面前變得自暴自棄,最終碌碌無為。
讀書成為人生的一件樂事,也成為我充實自己的方式。一部部名著不僅打開了我精神世界的另一扇門,更向我展示了人世間真善美的一面。通過書本,我不斷豐富著自己的內心世界,提高著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在那段艱難的日子里,我遇到了許多善良而平凡的人。他們不僅沒有嫌棄我、遠離我,反而給予我鼓勵和支持,幫助我繼續(xù)前行。他們的關愛和支持讓我深切感受到人間真情,也讓我更加堅定了用歌聲回饋和報答他們的決心。我深知,只有用最美的歌聲,才能表達我對他們的感激之情。
1970年,我的人生迎來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那一年,我從天津市六十九中初中畢業(yè)。在報考多家文藝團體接連遭遇失敗后,我最終進入了天津鋼銼廠(現為天津第八機床廠),成為一名車工。
我之所以能進入天津鋼銼廠當工人,背后有著特定的原因。在讀初中時,我經常和同學們到天津鋼銼廠去學工勞動。廠里的領導和師傅們都認識我這個愛唱歌的學生,也知道我家里的遭遇,都十分同情我。
當時,全國正熱烈地開展“上山下鄉(xiāng)”運動,我原本應該像其他畢業(yè)生一樣,去農村插隊當知青。但天津鋼銼廠這時恰好要成立工宣隊,廠里的師傅們便特意向上級組織申請,安排我進入天津鋼銼廠工作。這一干,就是七年。
初到天津鋼銼廠時,廠里安排我當車工學徒。在師傅的指導下,我學習車工操作技術。每天,我的工作涉及設備的全面準備與細致調試,檢查設備的各項指標,精確調整刀具與夾具,確保設備處于最佳狀態(tài)。隨后,我根據工藝要求,利用車床對各類零件進行精細加工,確保它們的尺寸精確、表面光滑、品質上乘。工作結束后,我會仔細整理設備,妥善收納工具,并將其整齊地擺放在指定位置。每當完成一項加工任務,我都要認真進行自檢,確保產品質量。
除了技術學習,我還負責為師傅們準備洗手水和飲用水,并在午飯時間將師傅們的飯盒拿到鍋爐房去加熱。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讓我更加深入地融入了這個集體,與師傅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盡管工作繁忙且瑣碎,但我總是利用工余的空閑時間,輕聲哼唱歌曲。歌聲使我平凡的日子更加充實,也為我?guī)砹诵撵`的寧靜與愉悅。
我們那時的工作是“三班倒”:早班從早上6點開始,下午2點結束;晚班從下午2點開始,晚上10點結束;夜班則是從晚上10點開始,直到次日早上6點。
冬天上夜班時,天氣格外寒冷,整個大車間只有一個用磚壘起的爐子用來取暖。有時,為了驅寒和緩解工作的單調,我會和同事們利用休息間歇一起跳舞、活動身體,以此來度過漫長的夜班時光。
進廠當工人后,發(fā)工資的日子成了我最為期待的時刻。第一次領到的工資是17元,盡管數額不大,但內心卻充滿了的喜悅和滿足。我和弟弟興奮不已,圍坐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如何用這第一筆薪水為家里添置一些必需品,同時也商量著給爸爸買些實用的禮物,以表達我們的孝心。那份喜悅和期待,至今仍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
為了讓爸爸用餐時感到暖心,我特地為他選購了一個飯盒,寄往了山西。我相信,每當爸爸打開這個飯盒,他都能感受到兒女們的惦念。
在鋼銼廠,負責帶我的師傅叫許昌全。他來自江蘇,為人忠厚正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車工。他負責教我在C620車床上加工各種機件。
一開始,許師傅可能以為我喜歡文藝,對工廠車間里的事不會很上心,因此并沒有給予我太多的關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看到我每天都早早來到工廠,把車間和車床打掃得干干凈凈,工作積極主動,不嫌臟不嫌累,便開始認真教我了。
在許師傅的指導下,我很快掌握了一個車工的應知應會技能,對C16、C20車床及卡盤固定工件、掏孔車外圓、掛擋挑扣等都已熟練掌握,一年時間就達到二級工水平。看到我的進步,許師傅十分高興。有一次,我被評為廠里的“先進工作者”,許師傅還在廠里專門介紹了帶徒弟的經驗。
作為徒弟,我本應該主動承擔一些端茶倒水的任務,但許師傅卻不愿讓我做這些。他知道我熱愛唱歌,認為我將來可能會成為一名專業(yè)藝術工作者,因此經常鼓勵我在工作之余好好練習。在工間休息時,他還會讓我到工廠后邊的水池旁去練聲。那個“水池”其實是一個大坑,坑里的積水不知道是從哪里來的。但那里環(huán)境清靜,無人打擾,正是我練聲的好地方。
許師傅煙癮大,但凡是我在場的時候,他從不抽煙,因為他擔心煙會熏到我的嗓子。
有一次,許師傅好奇地問我:“聽說你是難得的女中音,什么是女中音?是和敲鐘的聲音很像嗎?”還有一天,許師傅突然找到我說:“小關,我編了一個順口溜,你聽聽——‘身體是革命本錢,生活是藝術源泉,有本錢才能有貢獻,有源泉才能永向前’,你看這能編個曲嗎?”
我聽后笑了起來,心中感到暖暖的。
我母親去世得早,父親又因為種種原因遠在他鄉(xiāng),我從小就失去了母愛,也鮮少感受到父愛的溫暖。進入天津鋼銼廠后,工人師傅們的幫助和呵護,如同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讓我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仿佛重新回到了父母的懷抱。
許昌全師傅不僅在技術上對我悉心指導,讓我迅速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車工,在生活上更是給予我很多幫助。他了解我的家庭情況,經常鼓勵我努力學習,爭取更好的未來。他的關愛和教誨,讓我倍感溫暖和感激。
有一次,我生病發(fā)高燒,身體虛弱。廠里工會的老大姐們就像家人一樣,紛紛來到我家,為我燒湯做飯,甚至一口一口地喂我吃飯。她們的無私付出,讓我感到無比的溫暖和感激。
冬天快到的時候,廠里大姐們還到我家?guī)臀也鹣幢蝗臁g姀浂Y大姐是從法院下放到我們工廠勞動的。她高高的個子,白白凈凈,戴著眼鏡,是工會主席。她帶領大家來到我家,看到被褥太過破舊,里面的棉花都露了出來,就把被褥都拆洗干凈,再用嶄新的面紗布套好、縫好。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家人般的關愛和溫暖。
進入鋼銼廠沒多久,在工人師傅們的支持與推薦下,我加入了天津一機局業(yè)余宣傳隊。每當我外出演出,師傅們就會把我承擔的生產任務包攬下來,以減輕我的工作負擔。他們的支持和幫助,讓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和決心,也讓我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友誼和關愛。
在鋼銼廠的日子里,我因歌唱而受到大家的喜愛。每當廠里開會,工人師傅們總會早早地搬著板凳到會場里坐著,期待著我為他們獻上一首美妙的歌曲。我的歌聲仿佛成了會議前的固定節(jié)目,為大家?guī)砥痰妮p松和愉悅。
有時下班后,車間里仍會坐滿工人師傅們,他們經過一天辛勤的工作,渴望通過歌聲來放松身心。沒有音響,沒有伴奏,但我依然唱得很投入,一首又一首的歌曲,傳遞著我對他們的感激和祝福。
這些與我一道工作過的工人師傅們,成為我歌唱生涯中的第一批觀眾,他們的支持和鼓勵是我前進的動力。
除了唱歌,我還喜歡在集體學習時為大家讀報紙。工人師傅們對我的朗讀充滿了期待和喜愛,他們喜歡聽我講述外面的世界,感受文字中的力量和溫暖。每當我讀完一篇文章,他們都會紛紛鼓掌,給予我鼓勵和贊揚。

與鋼銼廠的工人師傅們在一起
這些歡聲笑語和贊揚聲,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也激勵我不斷學習和進步。
當時,天津一機局系統有300多個企業(yè)、27萬多名員工。我們宣傳隊經常到各個企業(yè),甚至街頭巷尾、工地廠礦、田間地頭為大家演唱。那時候條件艱苦,兩輛卡車對在一起就是舞臺,上面用電線吊一個燈泡就是燈光。而宣傳隊隊員們表演時的感情都很真摯。我在全系統各單位間東跑西顛演出,十分快樂。工人們也很喜歡我。我每次演出都要返場,至少要唱四五首歌。
那時,我經常給大家演唱《打起手鼓唱起歌》。后來,我唱著這首歌和《沁園春·雪》參加全市工人宣傳隊匯演,獲得了一等獎。
唱歌能獲得一等獎,使我感到無比幸福和滿足。我在心里默默地對媽媽說:“媽媽,您看到了嗎?我唱出來了!”
從1971年開始,我踏上了專業(yè)演唱的探索之旅,決心要在這條道路上不斷精進。每個周日,我都想方設法地找到音樂老師上課,渴求汲取更多的知識。
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彭維綱老師。他不僅在音樂上給予了我無私的指導和幫助,更是在人生道路上為我指引了方向。
彭維綱是我國著名的聲樂教育家,在聲樂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造詣。從解放戰(zhàn)爭時期起,他就投身于文藝事業(yè)。1949年,他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文工隊隊長、總政歌舞團合唱隊訓練聲部長、解放軍前哨合唱團藝術指導、中國科協科學之聲合唱團藝術指導等,在聲樂訓練和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文化大革命”期間,彭老師與愛人一起被下放到天津,安排在天津警備區(qū)河北區(qū)人民武裝部工作。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因為我有機會向彭老師求教了。
彭老師穿著軍裝,看上去十分威嚴,而他在教學上非常用心。他告訴我:“你天賦很好,音質難得,但光有好嗓子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好的唱法。”
他開始一個字一個音地教我練習發(fā)音,有時一個“啊”字就要練習半個小時。他一次次作示范,一次次糾正,直到我唱對了為止。
他說:“女中音的聲音要像濃濃的牛奶,綿里藏針,厚重而有亮感,要有金屬的音質。”
他在授課時的這些話至今還時常回響在我耳邊。
彭老師對西方音樂有著系統的了解,他年輕時便接觸到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魯索和吉利的演唱,并系統聆聽過蘇聯聲樂專家在中國的講學。在授課時,他結合卡魯索和吉利的演唱風格,為我詳細講解了自然發(fā)聲的方法和技巧。他強調,唱歌時要處于自然狀態(tài),讓自然美的聲音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發(fā)出來。聲以自然之情而生,情通過自然之聲表達出來,這樣的聲音才會美,才會感動人。
這種理念深深地影響了我,成為我歌唱實踐中的理想追求。
彭老師還幫我分析了卡魯索和吉利演唱的多首經典歌曲的特點,聽了他們的唱片,讓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他們的演唱風格。他告訴我,好的女中音和男高音的音色很接近,要讓金屬的聲音在美的音色中盡情地發(fā)揮,這樣才能更加深入人的心靈。
后來,彭老師恢復了原來的工作,離開天津回到北京,到解放軍藝術學院任教。
雖然與彭老師相處時間有限,但他對我的影響卻是深遠的。
在彭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的演唱技巧得到了飛速提升,演唱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同時,我也從他那里學到了許多關于音樂、關于生活的深刻哲理。這些寶貴的經驗和教誨,讓我在音樂道路上更加堅定、自信地前行。
在彭老師離開天津后,我又幸運地遇到了蔣杰老師。這位年近六旬的聲樂教育工作者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指導過眾多學生,其中包括人們熟知的歌唱家蔣大為。
蔣杰老師對學生要求嚴格,他的教學方法嚴謹而系統。每次上課,我都需要認真做筆記,并寫下自己的體會。
他常常強調:“鞏固中音區(qū),然后往兩邊聲區(qū)擴展,高聲平唱、低聲高唱,以少氣息換大共鳴。”
這些教誨讓我對發(fā)聲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蔣杰老師是學戲曲出身,歌唱風格講究字正腔圓。他非常重視發(fā)音的準確性,常常告誡我:“一定要注意發(fā)音,不能自己唱了半天,別人還不知道唱的是什么。”
這對我很有啟發(fā)。
在演唱《沁園春·雪》時,我采用了蔣杰老師的方法,注重發(fā)音和字正腔圓的技巧,結果一開口就博得了觀眾的掌聲。
在蔣杰老師的指導下,我不僅提高了演唱技巧,還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表達歌曲的情感。他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都讓我受益匪淺。
有一次去上課,路上遇到下大雨,積水沒到大腿。自行車騎不動了,我就推著車一直到蔣杰老師家門口。他看到我冒雨準時到了,感動地說:“有這點精神,你準能學出來。”
在我的藝術道路上,還有一位特別的老師。他在全國可能并不為人所熟知,但在天津,則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就是我們業(yè)余宣傳隊的領隊張志。
張老師當時在一機局宣傳處工作,他不僅是我的老師,更是我生活中的朋友和指引者。
張老師對音樂的熱愛和造詣讓我深感敬佩。他經常給我講解音樂基礎知識,使我對音樂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他的教學方法既嚴謹又富有激情。
除了教學工作,張老師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擅長寫作,創(chuàng)作的《唱支牧歌獻給黨》成為我們宣傳隊的經典曲目,每次演出都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這首歌的歌詞至今我還隱約記得,它表達了對黨的熱愛和對生活的贊美。內容大致是:“我彈起心愛的冬不拉放聲歌唱,歡樂的歌聲飛出了紅氈房,唱給領袖毛主席、領袖毛主席,哈薩克牧民戰(zhàn)斗在邊疆……”
張老師出生在一個高級干部家庭,而他從不擺架子,對我們每個隊員都關懷備至。記得有一次排練間歇,吃午飯時看見我不在,張老師便四處尋找,發(fā)現我躲在一個角落就著咸菜啃窩頭時,他心疼地把我叫過去和大家一起吃飯。這種關懷讓我倍感溫暖,也讓我更加珍惜在宣傳隊的日子。
那時候,在宣傳隊里,我結識了很多好姐妹,如陳錫敏、黃玉芝、何秀娥等,她們的年齡都比我大。我們經常在張老師的帶領下一起演出。我們一起唱過女聲小合唱,我和陳錫敏還唱過女聲二重唱。陳錫敏的嗓子很好,唱得也不錯。我們宣傳隊隊員在一起就是一個簡單、快樂的大家庭,大家互幫互助、無拘無束。我們經常一起演出,一起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張老師就像是我們這個大家庭的家長,關心著每個人的成長和進步。
張老師擅長器樂演奏,尤其是大提琴演奏得非常好。后來,他擔任了天津市文化局常務副局長,為天津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雖然工作繁忙,但他始終關心著我的成長和進步。每當我有點自滿時,他總會以幽默的方式善意地提醒我,讓我保持謙遜和進取的態(tài)度。
在張老師的關懷和指導下,我不僅學到了很多音樂知識,還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他的教誨和關懷,成為我前進道路上的引導和動力。
1971年11月,我的人生突然又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我的父親因在山西長治批評“文革”亂象,被冠以“現行反革命”的罪名,判處四年有期徒刑,被送往山西省平遙監(jiān)獄勞改。
這一判決,不僅讓父親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也讓我們整個家庭陷入深重的困境。那一刻,我和弟弟成為所謂的“反革命”子女,我們曾經穩(wěn)定的生活來源被無情地切斷,陷入一片迷茫與無助之中。
根據要求,我恍惚中到糧店街派出所注銷掉爸爸的戶口,戶口本上的戶主變成了我的名字,戶口本上只剩下我和弟弟兩個人。這天夜里,我和弟弟沒有吃飯就和衣躺下,屋里靜得嚇人。我默默地流淚,一夜之間把枕頭都浸透了,第二天早上發(fā)現弟弟的枕頭也濕了半邊。
那會兒,我內心的痛苦無法用言語表達。而就在我陷入絕望之際,工廠的領導和師傅們向我伸出了援手。他們沒有因為我家中的變故而對我產生任何歧視,反而向我投來更多同情和關愛的目光。
經過開會研究,工廠決定每個月再給予我15元的補助。這不僅在經濟上給予了我?guī)椭窃诰裆辖o予了我莫大的安慰。

在工廠當車工時的關牧村
這份關愛像一股暖流,溫暖了我的心田,也給了我前行的勇氣。我將這份關愛銘記在心,化作自己面對困難時最堅實的力量。
我拿到補助后,積攢了一段時間,還買了一輛自行車。以前,我每天都需要擠公交車上下班,中間還要倒車,不僅耗時而且非常辛苦。現在有了自行車,我感到方便多了,每天都能準時到工廠。
得到這份幫助后,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和勇氣,更加珍惜工作機會,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中。同時,我也繼續(xù)參與演出,用歌聲傳遞著我的情感和堅持,只是話更少了,歌聲更加深沉。
那幾年無疑是我精神上備受煎熬的時期。父親在山西省平遙監(jiān)獄關押一段時間后,又轉至晉南永濟董村農場繼續(xù)勞改,哥哥關牧原仍在山西農村插隊。我們四口之家被迫分散在三處,相隔遙遠。這種分離讓我們每個人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思念之苦。每年春節(jié),是我們一年中最期待的時刻。因為只有在這個時候,哥哥才能短暫地回到天津,與我們團聚。
哥哥每次回來,都會帶些大米、白面、花生和香油等。年夜飯的餐桌上,雖然少了父親的陪伴,但哥哥的歸來總能給我們帶來些許溫暖和安慰。
我們兄妹三人圍坐在一起,分享著過去一年的點點滴滴,也期盼著未來全家人的團聚和幸福。
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加深了我與家人間真切的親情,只不過這人間大愛的底色顯得那么蒼涼和凝重。
1972年,在天津的一場匯演中,我有幸結識了著名相聲演員常寶華老師。他是海政文工團的國家一級演員,曾榮獲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沖擊,被下放到天津機床廠當搬運工人。他的父親常連安是“常氏相聲”的創(chuàng)始人,曾任天津市曲藝工作團團長。他的大哥常寶堃在抗美援朝期間赴朝慰問演出,不幸犧牲,被追認為“人民藝術家”和革命烈士。
常寶華老師平易近人,對我的生活和事業(yè)都非常關心。他常常和老伴一起去看望我和弟弟,給我們帶來吃的和生活用品,讓我們姐弟在艱難中感受到了長輩的關愛和溫暖。
常老師和夫人做的炸醬面堪稱一絕,尤其是炸醬,“炸”出了名堂。他教我如何做炸醬面,教會了我許多生活技能。我得到了他們的“真?zhèn)鳌保S多客人都喜歡我做的炸醬面。多年后,他還曾在刊物上發(fā)表文章《文藝園地中的奇葩——記我的小友關牧村》,讀來很感人,讓我深感榮幸。

1972年3月1日天津市一機系統文藝學習班結業(yè)合影(第二排左二為關牧村)
為了表達對常老師的感激之情,我用自己轉正后補發(fā)的工資買了5斤羊肉,帶著弟弟和同事去常老師家吃了一頓涮羊肉,大家歡聲笑語,度過了難忘的時光。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我經歷了從中學畢業(yè)到步入社會、開始在工廠工作的轉變。那段時光,可謂苦甜參半,成為我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成長階段。
在工廠和社會中,我遇到了許多好人。他們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予我?guī)椭完P心,讓我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和力量。
我常想,人的一生混雜著苦辣酸甜,老天爺不會只把甜給你,也不會只把苦給你,關鍵是正確對待。在逆境中,你會發(fā)現周圍還有許多美好的東西會光顧你。人們關愛你的程度取決于你的心態(tài):如果你絕望,仇視一切,得到的關愛就少;如果你坦然面對,真誠平和地溝通,得到的關愛就多。
在六十九中上學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了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這些經歷成為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進入天津鋼銼廠工作后,我更是遇到了許多善良和熱心的人。他們不僅在工作中給予我?guī)椭椭笇В€在生活中對我關懷備至。
后來,我和江泓結婚時,我們看望的第一批親人就是這些工人師傅。他們還特意送給我一把車工用的0~150mm游標卡尺作為禮物。
2015年,我在天津市舉辦從藝45周年紀念音樂會時,還專門將當年工廠里的兄弟姐妹們請上了舞臺,逐個向觀眾介紹。
我在藝術上也是吃“百家飯”成長的。彭維綱等多位老師對我悉心指導。我多次參加天津市職工文藝匯演,每一次演出都讓我更加自信,也為我的歌唱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過老師們的指導和藝術實踐,我的歌唱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了我,都知道天津一機局有個歌唱得好的女中音,我的心靈深處流淌著股股暖流。
如今,回首那段時光,我深感慶幸和感激。我慶幸自己遇到了那么多好人,感激他們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我也感激自己的堅持和努力,讓我在困境中不斷成長和進步。
這段經歷告訴我,少年時的磨難和成長中的坎坷并不是壞事,它們是上天賜予的一種財富。正是這些困難和挫折,讓我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認準目標,勇往直前。我始終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就一定能夠迎來屬于自己的光明。
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在人的一生中,艱難困苦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們保持堅定的信念和勇氣,就一定能夠戰(zhàn)勝它們。
這么多年來,我之所以能夠挺過各種困難和挫折,不僅得益于親情和友情的支持,更得益于我對媽媽囑咐的堅守。媽媽生前總是告訴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堅持下去,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這些囑咐成為我人生的座右銘,讓我在面對困難時更加堅定和勇敢。
在我看來,用歌聲給聽眾帶來心靈上的感動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每一次站在舞臺上,我都全身心投入,用心靈去歌唱。我相信,我的歌聲能夠傳遞出情感和信念,能夠給聽眾帶來溫暖和力量。這讓我更加熱愛歌唱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