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許縣!
- 三國:朕不做漢獻帝
- 弎什而立
- 2265字
- 2025-03-31 09:30:00
眼下,朝廷陷入兩難之中。
不殺馬。
一千匹戰馬消耗很大,百分百會拖垮朝廷的后勤。
尤其朝廷本就沒有后勤,完全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當下所用的糧草,還是河內郡提供,而河內已經榨不出油水。
要等到今年秋收,新糧下來之后,才能持續為洛陽供血。
可偏偏天子搗鼓出馬具,這時候再去殺馬,未免就太過可惜。
再殺就不僅僅是馬,而是扼殺一支未來的騎兵。
畢竟殺掉容易,未來再想弄來戰馬,或許就會千難萬難。
殺,損失騎兵;不殺,后勤扛不住。
兩相比較之下,顯然后者更嚴重...
朝廷與大軍是七月初一抵達洛陽,而等到糧食成熟,至少是九月份的事情。
若再算上百姓收割、官府收繳、晾曬、加工、運輸...期間會耽擱大量時間。
秋糧理論上九月成熟,但想煮熟吃進嘴里,恐怕就是十月的事情。
但不管是哪一種,朝廷是肯定撐不到。
一旦斷糧,要出大事!
六千大軍嗷嗷待哺,現在才初步歸心朝廷,而斷糧會讓他們的忠誠歸零!
甚至出現大軍嘩變,洛陽會再次失去秩序、陷入混亂。
劉協此前所作的努力都會前功盡棄,所有成果都會化為烏有。
這種結果顯然不能承受,劉協也好、朝廷也罷,都經不起這樣的重創。
相較于損失一支騎兵,這個結果朝廷更加無法接受。
正常而言,兩害相權取其輕。
肯定是選擇殺馬,來換取后勤的穩定、朝廷的穩定。
但這種話到嘴邊,卻是誰也說不出口...
畢竟是一支騎兵啊!
所有人,都傾向于找出第三個選擇。
既能保全騎兵,也能保全朝廷,想出一個兩全其美之策。
“陛下。”
沉默半晌后,董承開口打破沉默,道:
“不如...讓周邊諸侯運糧勤王?”
這確實是個辦法,反正不管朝廷遇到什么麻煩,都能讓地方上來勤王。
需要武力幫助,就讓諸侯帶兵勤王。
需要糧草后勤,就讓諸侯帶糧勤王。
劉協聞言下意識蹙眉,心中極其抵觸外臣入京。
還沒等天子拒絕,國丈伏完便開口代勞,沒好氣道:
“就只會指望那些諸侯,盡是一群狼子野心之輩!”
“陛下剛剛處理干凈,你又要給朝廷招災嗎?”
伏完之言盡管難聽,但也確實是事實。
從董卓、李傕、郭汜...再到剛被處理干凈的諸將。
一個個例子都在證明,外臣率兵入京,絕對不是什么好事。
“國丈這是什么話?”董承回懟道:“糧食總不可能憑空出現。”
“要么自己種,要么找別人借!”
“除此之外,還能有什么方式弄來糧食?”
伏完的話沒毛病,董承的話更沒毛病。
臨時種肯定不行,別說時間來不及,眼下也不是播種的季節。
對朝廷而言,就只剩下借糧這一條路。
“陛下剛剛下旨,不許曹操前來勤王。”楊修小意道:
“倘若朝令夕改,又讓曹操來勤王,恐有損陛下與朝廷的顏面。”
剛剛天子還下令,派遣斥候去兗州查看情況,生怕曹操會來洛陽。
以楊修的聰明勁,很容易就能察覺到,天子非常抵觸兗州牧曹操。
故而此刻以‘顏面’為由頭,幫天子否掉董承的提議。
“德祖言之有理。”鐘繇立馬附和,“這般行徑落在外臣眼中,恐笑我朝中連飯都吃不起呢。”
鐘繇作為天子第一位心腹,最清楚劉協對曹操非常抵觸。
“這好辦。”董承也不爭執,當即轉換思路道:
“既然曹操不行,那就換一位諸侯,我覺得可以找袁本初。”
“嗤~”伏完嗤笑道:“自取其辱!”
“今西名有幼君,無血脈之屬。”伏完痛罵道:
“袁本初這個狗賊,他連陛下都不認,你還指望他給你糧食?”
董承本來氣不過伏完,下意識就要回懟。
但聽到這句話,瞬間偃旗息鼓,不敢在敏感之事上多言。
當初袁紹有‘另起爐灶’的心思,打算擁立劉虞登基為帝。
便睜著眼說瞎話,大言不慚表示劉協不是先帝血脈,得位不正云云...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請問國丈有何高見?”
董承也聰明了,既然對方一直反對,索性把皮球踢給伏完。
等伏完提出什么想法,他再跳出來拆臺便是,誰不會呢?
“夠了。”楊彪皺眉道:“你們兩個別再較勁。”
“一個國舅、一個國丈,在陛下面前互相拆臺,成何體統?”
此言一出,二人只好作罷,沒有再爭吵的意思。
當今朝中,也只有楊彪的資歷,能夠把二人同時壓服。
“行了。”劉協沉聲開口道:“莫要指望其他諸侯,這不是幾個人、幾頓飯的事情。”
“整個朝廷、六千大軍、一千戰馬,并提供數月糧草后勤。”
“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劉協十分清醒,繼續道:“沒人會慷慨解囊。”
“相較于奉養朝廷,想必各地諸侯更愿意,用這些糧草為自身招兵買馬。”
這么多錢糧,拿去招兵買馬不香嗎?
何必白白送給朝廷呢?
憑什么要給朝廷糧草?
怎么不去找其他諸侯?
可想而知,不管朝廷給誰下旨,各方諸侯心中一定都會這么想。
指望諸侯白給朝廷糧草,未免有些天真。
倘若哪位諸侯真的愿意給,帶著糧草來洛陽勤王,必然有更大的圖謀...
無論如何,諸侯勤王送糧這條路肯定行不通。
“為何要待在洛陽坐以待斃呢?”董昭冷不丁開口。
“董公有什么想法?”劉協連忙詢問。
“咱們完全可以出去找糧食吃!”
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
既然糧食到不了洛陽,那朝廷就離開洛陽去找糧食。
董昭的反向思維又提供一條出路。
“陛下。”董昭拱手道:“洛陽周邊不僅有河內郡,還有河東弘農二郡。”
“且兩郡還沒有諸侯盤踞,朝廷完全可以帶著大軍過去就食。”
“怕是不行啊...”楊彪惆悵搖頭。
“為何?”董昭奇怪道:“還請太尉示下。”
“董公有所不知。”楊修幫著解釋道:
“朝廷從長安東歸洛陽,路上途徑河東、弘農兩郡,兩郡早被掃蕩一空...”
匪過如梳,兵過如篦。
在張楊趕來勤王前,朝廷與諸將沒有食物來源,全靠路上自行覓食。
白波軍帶著朝廷在前邊跑,李郭二賊的西涼軍在后邊追。
所到之處,寸草不留!
這兩撥人把河東、弘農兩個郡先后洗劫兩遍,估計比河內郡還慘。
“那就換個其他地方...”董昭說著頓住。
周邊地區能去的地方沒糧,例如河內、河東、弘農...
“陛下,臣有一個地方!”
鐘繇突然開口,吸引眾人的注意力,紛紛一臉期待看向他。
“什么地方?”劉協急忙追問。
“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