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騎兵有望,后勤有危。
- 三國:朕不做漢獻帝
- 弎什而立
- 2054字
- 2025-03-30 09:35:00
楊彪、伏完、董承幾位重臣。
鐘繇、董昭、徐晃幾名心腹。
得到通知后,便悉數趕到楊安殿。
不得不說,楊修是個用起來非常順手的聰明人。
都不用劉協叮囑,喊來的人正合天子心意。
“陛下呢?”
眾人聚在殿前,卻不見劉協身影。
“陛下正在試馬。”楊修解釋一句,抬手指向遠處,道:“在那邊。”
眾人紛紛轉頭看去,只見天子身著勁裝,正在縱馬疾馳。
不僅如此,雙手竟沒握韁繩。
彎弓搭箭,左右飆射。
盡管沒有靶子,但就這份架勢,瞧著已經是英武不凡。
“好俊的身手!”徐晃贊不絕口,“不想陛下還有如此嫻熟的騎術。”
“太危險了。”
不同于徐晃這種武夫心態,幾位重臣臉都綠了。
“混賬東西!”楊彪指著兒子破口大罵,“身為黃門侍郎,跟在陛下身邊竟不規勸?”
“我...”
任憑楊修再聰明,面對自家老子的臭罵,也根本沒有辦法。
“父親息怒。”楊修苦著臉解釋,道:“陛下要試一試為騎兵打造的新馬具...”
“還敢狡辯?”楊彪怒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陛下豈能親身涉險,隨便換個人試有何難?”
正當楊修頭大時,天子估計看到眾人趕來,便縱馬朝這邊而來。
“吁~”
劉協猛然勒住韁繩,馬兒吃痛下高昂頭顱,抬起兩個前蹄而后急剎止住。
“陛下危險啊。”董承連忙上前,一把牽住韁繩。
“是啊。”伏完也勸道:“陛下不該這般弄險。”
難得,這倆能某件事上齊心協力。
“您肩負江山社稷之重、中興漢室之責,怎可如此賣弄?”楊彪同樣開火。
“諸公且息怒。”劉協連忙從馬背上下來。
安撫道:“非朕賣弄身手,實乃馬具之利。”
“剛才看似危險,實則并無大礙。”
劉協介紹道:“朕的身體被馬鞍、馬鐙牢牢固定,絕不會有墜馬的危險。”
“真的?”
三位重臣一臉不信。
鐘繇見狀忙開口解圍,道:“陛下所言能解決騎兵之事,莫非就是依靠于此?”
“正是。”劉協點頭道:“騎兵之事,事關重大。朕必須做到心中有數。”
“正好,朕有騎術在身,這才親身體驗。”
“原來如此。”鐘繇拱手道:“為國事計,陛下辛苦了。”
有鐘繇這一套說辭,三位重臣臉色緩和,也不好再多說什么。
“陛下,末將能試試嗎?”徐晃面露期待。
“當然。”劉協笑著把馬鞭拋出,“公明請。”
徐晃也不客氣,當即便翻身上馬。
剛坐到馬背上,徐晃便驚奇道:
“盡管還沒騎乘,單單上馬這一遭就不一樣,駕!”
說罷,徐晃狂飆而去。
馬蹄揚起滾滾煙塵,速度比劉協剛才快多了。
眾人目不轉睛看著徐晃,腦袋從左到右、從右到左...
“吁!”
待到徐晃歸來時,也效仿劉協剛才的舉動,猛然勒馬急剎。
但動作比之劉協更夸張,馬兒幾乎人立而起。
徐晃的后背仿佛與地面平行,整個人橫在空中。
隨時有墜馬的可能,看的群臣心驚肉跳。
可偏偏徐晃穩如泰山,還在半空中放聲大笑。
“哈哈哈~痛快,真痛快吶!”
戰馬前蹄重重落地,徐晃一個閃身便從馬背下來,臉上盡是興奮之色。
“諸公,陛下絕無虛言,剛才確實沒什么危險。”
徐晃繼續道:“而且對組建騎兵確實大有幫助!”
“幾件馬具就有如此大用?
群臣聽罷不由震驚,這小小的馬具有如此功效?
主要他們都是文臣,又不能親身體驗,自然無法理解。
“公明,替諸公解惑一二。”劉協吩咐道。
“馬鞍穩定身子,馬鐙固定雙腳。”徐晃開始介紹。
“兩相結合之下,人可以在馬背上輕松保持平衡,不會動輒就墜馬落地。”
“除此之外,末將還發現雙手得以解放。”
“如此,縱然是在沖鋒途中,也能輕松揮舞兵刃、開弓射箭。”
徐晃越講越激動,“此二物能極大降低騎兵的難度與門檻。”
“讓騎術一般的人也能成為騎兵,更能讓不會騎馬之人快速上手。”
“如此說來...騎兵有望?”鐘繇喜形于色。
徐晃重重點頭,“絕對有望。”
新馬具的出現,不可能讓朝廷立即擁有一支合格騎兵,但同時也給了希望。
高橋馬鞍與雙邊馬鐙降低了騎兵的難度,只要有充裕的時間,就能訓練出一支合格的騎兵。
“這真是太好了。”董承欣喜不已。
楊彪撫須道:“朝廷能有一支騎兵,實力就能再度增強!”
“陛下奇思妙想。”伏完撫須而笑,“這下不用殺馬吃肉了。”
“哈哈哈~”眾人聞言紛紛大笑。
洛陽地處中原,朝廷有一支騎兵意義重大,能在平原上來去縱橫。
之后對外擴張,肯定能發揮巨大作用。
這也是劉協心心念念騎兵的原因所在。
“既然沒什么問題,就吩咐將作監打造。”劉協吩咐道:“公明,你讓將士們配合,在洛陽尋找材料。”
“喏。”徐晃抱拳答應。
包括蹄鐵在內,三件馬具都很簡便,打造容易、用料不多。
洛陽雖然是廢墟,但認真刨一刨,還是能找到沒被燒毀的材料。
“另外注意保密。”劉協叮囑道:“盡可能莫要泄露出去。”
“末將知道輕重。”徐晃不假思索道:“會把馬具作為軍械管制。”
“還有件事情。”劉協開口道:“曹操說要去汝南平叛,言稱不會來洛陽勤王。”
“朕命人親自走一趟兗州,看看情況如何。”
“陛下英明!”群臣對此并無異議。
既然洛陽已經被天子打掃干凈,就沒必要再招一個外臣來勤王。
這時,劉協注意到董昭一直沒說話,便問道:
“董公怎么了?”
“臣實在不知該說什么好...”董昭無奈道:
“朝廷能擁有一支騎兵,從長遠角度來看,定然是有益無害的好事。”
“但對于當下而言,養一支騎兵...”董昭一臉沉重,道:
“糧草一定撐不到秋收!而且是遠遠不夠!”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不由沉默,陷入兩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