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太上皇的期盼
- 新宋:從靖康之變開始
- 落葉凋謝
- 2152字
- 2025-03-20 10:11:44
“帝姬在趙榛逃走前,幾日內連見兩次。他就沒有告訴你什么?”
完顏宗望又追問道。
“我見阿弟只片刻,就會你的仆人催促離開,什么也不知道!”
趙福金一口咬定不知情。
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她推測阿弟要紙筆,可能是讓父皇寫下傳位詔書。
她由衷地為弟弟感到高興。
這一刻,她也憧憬阿弟是重整山河的英雄。
是屬于她們趙氏的英雄。
也是她心中的英雄!
“趙榛逃離,不僅不讓你知道,還不帶你離開。他眼里沒有你這個姐姐。身為丈夫,我遲早抓住他,讓他向你賠罪。”
完顏宗望淡淡地向趙福金說道。
作為皇室第一美女,擁有閉月羞花的容顏,完顏宗望如獲至寶,非常寵愛,沒有狠下心處置趙福金。
特別是趙福金不屈又清高的樣子,讓完顏宗望有征服欲。
他不是重視乳臭未干的趙榛,而是惱怒趙榛讓他丟盡顏面。
趙榛逃跑的時候,他在真定城赴宴。完顏宗翰若將此事告訴完顏晟,雖不至于懲罰他,但會助漲完顏宗翰的聲望。
趙福金心里一緊,但沒有回應完顏宗望,而是以身體不適為由,離開營帳。
她肯定不會怪罪阿弟隱瞞她,不帶她離開。
有她這個累贅,阿弟不可能逃走。
她只能默默祝福阿弟。
死生由命!
如果阿弟被找到,說明大宋氣數已盡。
她的希望也會被黑暗吞噬,無顏于這世界。
……
為了驗證心中的猜想,完顏宗望帶著親衛甲士,刀出鞘,來到趙佶的車駕前。
看著氣勢洶洶的金軍,趙佶嚇得瑟瑟發抖,躲在牛車里不敢出來。
在完顏宗望的強烈要求下,趙佶才走下牛車。
周圍全是提刀的金兵,使趙佶雙腿打顫,若不是有大臣攙扶著他,必然會癱坐在地。
完顏宗望又令人將所有的皇子都帶到這里,并讓親衛圍著這些皇子。
皇子們一如三月時,一個個臉色蒼白,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這樣的人,怎么會有勇氣逃走呢?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趙榛以前和這些皇子一樣膽小怕死,他突然逃走。難道真是被張伯奮忽悠、脅迫?
又歪打正著逃離?
“趙榛逃走,是不是你的吩咐?有沒有對他囑托?”
完顏宗望不客氣地問趙佶。
“我……并不知情。我已不是皇帝,哪能管到他……”
趙佶吞吞吐吐地回答。他很不適應完顏宗望擇人而噬的眼睛。
他也不敢承認禪讓趙榛之事。
十八郎逃走,使趙佶喜出望外。因為他有脫離苦海的希望了。
但見到金兵的架勢,以為要因此殺他,肝膽俱裂。
趙佶沒有糊涂到把禪讓給趙榛的事情說出,否則他會更加艱難。
“你們呢,你們的兄弟逃走,想不想去效仿?”
見昔日大宋皇帝的樣子,完顏宗望輕笑一聲,又轉而問其他皇子。
在他的示意下,親衛提刀上前一步,眼睛瞪大,殺氣逼人。
這一步踏出,使許多皇子一屁股坐在泥漿中。
即便沒有癱倒,也面白如紙,不敢應答。
哪怕是茍延殘喘,他們不想死!
昨夜,戰馬在雨中嘶鳴,他們躲在牛車之中,知道發生什么事情。
但他們不敢出來。
直到清晨,他們得到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消息。
十八弟趁夜逃走,金兵動用上千騎也未追上,還被反殺五十多人。
印象中的十八弟沒有這么勇敢啊!
在當下局勢中,逃出生天,有廣闊的天地,但皇子們害怕。
好死不如賴活!
皇子們妻妾都被金人搶走,他們心中恨金人。
但養尊處優的他們,已經忘了天下是怎么打來的,不敢殊死一搏。
“不要高興得太早,我們在真定布下天羅地網,趙榛插翅難逃。昨夜大雨,他病死在溝壑中也有可能……”
測試出宋人皇子的膽子后,完顏宗望丟下這句話,大步離去。
此舉也在震懾趙佶和眾親王,讓他們收斂心思,否則死路一條。
見完顏宗望走遠,皇子們這才敢起身。
趙佶冷汗直冒,心有余悸。
大臣安撫好久,才將他扶在牛車前坐下。
“我兒能逃到中原嗎?”
趙佶自言自語似得說道。
他是個很脆弱的人,這個時候需要安慰。
“官家,信王殿下已逃離金軍營寨。真定府的百姓會掩護信王回到中原,你不必憂慮。”
大臣胡直儒知道趙佶此時想聽什么。
能跟在趙佶身邊的大臣,都對宋廷忠心耿耿。最起碼此時沒有異心。
如果投靠金國,要么會成為金國的官吏;要么會被留在偽楚朝廷。
大臣們對趙榛滿懷期待。踏出如今的一步,已證明趙榛是諸王之中最優秀者。
“我已經做主將皇位禪讓給信王,中原的百姓是否會推戴他,推翻偽楚,重掌軍權。”
趙佶又想求得心靈安慰。
“官家之前令曹勛走小路逃脫尋找康王,并在衣服上寫下‘可便既真,來救父母’八個大字。如果康王已經繼位,信王該何處?”
曾經的宰相何栗憂心地道。
可便即真,來救父母。
意思就是可以立刻登上帝位,來援救你的父親母親。
這八個字,相當于給了趙構的正統性。
可現在趙佶又承諾禪讓信王。
一山不容二虎,皇位之爭,哪能輕易放棄?
這是在撕裂殘破不堪的大宋啊!
“曹勛一介書生,他不可能逃走!”
趙佶篤定道。
他沒覺得自己做錯。
如果曹勛死在半路上,趙構沒有正統性,無法凝聚文武。
讓他刮目相看的趙榛,才是眾望所歸。
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中。
“那官家更看好誰?”
事已至此,覆水難收,何栗也不好再說什么。
只希望不會出現最壞的局面。
當今之勢,大宋的各路勤王軍一定要同仇敵愾,文武團結一心。方能將金軍從河北趕走。
那時大宋就有與金國談判的籌碼,有機會將二帝迎回去。
“當然是信王!那日他爬上桑葚樹,為我摘得桑葚。我就知道這是預兆。現果然應驗了!”
趙佶馬后炮地說道,眼中也有殷切的期盼。
患難見真情,十八郎的孝心,足以列入二十五孝。
他的苦難很快就會結束。
他一定能回到汴京,在那里揮灑自己的天骨鶴體,觀賞盛世瓷器上的一抹天藍色……
何栗、胡直儒等大臣面面相覷,在內心中嘆息。
最終,胡直儒只能言中原百姓沐浴官家的恩德,會推戴信王,讓趙佶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