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琳能對自己的想法有興趣,李秀寧很開心。
“我是這樣想的,魏大哥。”
“日諜不是租界的那些日本僑民,我們只需要看他住在哪,穿什么衣服,說什么話,就能知道他的身份。他們都是隱藏在普通人之中,甚至很多都裝作我們華國人。”
“要找出他們,很難。只靠我們兩個,或者再多幾個人,都很難做到。”
“所以,我們可以發動更多的人給我們提供信息。然后我們在分析過信息之后,找出可疑的人物,再去驗證。”
“要發動大眾,肯定會引起注意。所以我們需要掩飾這個行為,為這個行為找到合理的理由。”
“目前我能想到的,就是成立一家報社,以報紙報道的需求為掩飾,來收集信息。”
“我記得我爸說過,我有個族叔在申報館工作。前期我們可以去請教他,了解報紙的創辦流程之類的工作。”
短時間之內,李秀寧能想到這么多,還能講得明白,讓魏琳很是驚訝。
前面她說到自己在教室里坐不住,不太想繼續上學,還當她是學渣忍受不了教室的枯燥。
直到剛才了解了她在電訊方面的自覺成才,現在又被她思維分析震撼,魏琳才明白,這哪是學渣,分明是學霸!在教室坐不住,那是因為她已經學到該學的知識,再坐在教室,只是在浪費時間。
“秀寧,你分析得很好!”
“我支持你的想法,我們就辦報社。”
“謝謝魏大哥。”自己的意見得到認可,讓李秀寧很興奮。
“魏大哥沒事的話,不如我們這就去找我那位族叔。”
得,還是風風火火的做事風格。
魏琳欣然同意李秀寧的提議,兩人調頭向申報館走去。
申報館在山東路與漢口路的交叉路口處,距離福慧商行不算遠,步行只用十幾分鐘就能到達,那是座五層帶有新古典裝飾風格的歐式大樓。
進門一層是印刷廠,剛進去,就能聽到機器轟鳴的聲音,工作人員都在忙碌,急匆匆地來來往往,沒人管魏琳和李秀寧他們。
兩人注意來報館辦業務的人,都是直接上樓梯去二樓。于是兩人也跟著一起來到樓上。
二樓大廳中,許多張辦公桌排在那,各人辦理各自的事情,人聲鼎沸中又互不相擾,好不熱鬧。
“二位好,不知二位到我們報館來,是有什么事情?”
有報館工作人員見魏琳和李秀寧站在大廳中間,不去辦具體業務,只是四處張望,知道他們是第一次到報館來,不熟悉業務流程,便迎過去問他們。
魏琳看向李秀寧,到這里,是來找她的族叔,他不知道她族叔叫什么名字。
“你好,請想李公樹先生在不在。”
“你們找公樹先生呀,他不在這邊的。”工作人員的回答給兩人潑了瓢冷水,不過沒等兩人失望,又給他們指出新的方向,“你們出門,沿著路向北走,到了南京路就是。就在南京路上,大陸商場的三樓。”
知道了確切地址,兩人道了謝。離開申報館后,步行二三分鐘,重新回到南京路上,路邊正是大陸商場。
登上三樓,沒等找人詢問,先看到了一塊醒目的招牌——《申報》流通圖書館。
“應該是這里吧。”魏琳猜測著說道。
只看圖書館的名字,就知道它與申報館有關系,想必就是他們的目的地。
“我去問問。”
說著話,李秀寧先走進門。
“你好,麻煩問一下,李公樹先生在不在。”
柜臺后面,正在埋頭看書的管理員聞聲抬起頭來。
首先引人注目的就是他頜下蓄著的巴掌長、茂密的胡須,再就是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誠摯堅定,望上去便讓人覺得心安。
“我就是,你們是來借書的?”
李公樹的眼神中透出欣喜。
圖書館是他向申報館老板史良材提議,在史良材的資助下建立起來的。李公樹創建圖書館的宗旨是,“以改良業余生活,灌輸常識,引導失學之成人與青年對讀書發生興趣,增進其工作之技能與服務之效率”。
流通圖書館,不只是借書,更是指導人讀書,幫助人讀書,告訴人在空前的國難時代,應該讀些什么書,必須讀些什么書的這樣一處場所。
正是基于此宗旨,哪怕身為館長,李公樹也不會坐到辦公室里悠閑。只要有時間,他都會親自到前臺來,幫著年青人找書,與年青人交流,告訴年青人要如何讀書。
現在,有年青人主動找上門來看書,李公樹當然非常開心。
“叔叔好,我叫李秀寧,家父李永福。”李秀寧恭恭敬敬地向李公樹深鞠一躬,介紹她自己。
“你是永福哥的女兒?”李公樹驚喜地叫了聲,“快,快到里面來。”
說著話,引領魏琳和李秀寧去了里面,他的辦公室。
讓兩人坐好,先問過李永福和梁慧茹的近況后,這才問他們的來意。
魏琳講起他們要辦報社,來向他咨詢辦報社流程的事。
李公樹沒加思索,直接回答,“你們要想辦報社,流程倒是簡單。比如說你們就在這報館街辦,只需要去福州路巡捕房,找一位專管報社的陸翻譯,在他那兒備案之后就可以。”
“在這整條街上,集中有好幾十家報社。印刷機、油墨、紙張等,相應的各種配件也都容易找到。”
“但是這報紙,辦起來容易,想生存下去,就需要有一番經營之道。”
“你們兩人,在這方面有準備嗎?”
魏琳和李秀寧互相看看后,向著李公樹,一起點頭。
他們成立報社,有港島救助會的支持,其實不需要謀利,只是為了有一個掩飾身份。
有了這個掩飾身份,能方便他們搜集各種信息,從而找到隱藏日諜的線索。所以報社只要能勉強生存,不被人懷疑即可。
“行,既然你們有信心,我也不阻攔你們。年輕人,有做事的信心,很好!我在年輕時也做過不少事,其中也有失敗的時候,不過這才鍛煉了我整個人。”
“不要怕失敗,失敗了再來就是。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只要堅持,成功就肯定會來到。”
對著兩個年輕人鼓勵一番,李公樹突然以手撫額,滿臉愧意,“失禮,失禮,還未請這位小兄弟介紹一下你自己。”
聽完魏琳的介紹,知道他是海外留學歸來,畢業于劍橋大學;李秀寧也是港島大學的學生,雖然沒再繼續就學,她的學識也足以畢業,只要她愿意,回校參與了考核之后,也是正式畢業生。
了解到二人的信息,李公樹就起了請二人到他創辦的業余學校去兼職授課的想法。不需要多了,每月能去講一兩課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