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早朝一過,唐高宗李治便走進了后宮,步伐有些沉重。他找到了武媚娘,低聲道:“武媚娘,有件事,我實在是拿不定主意,你幫我想想辦法。”
武媚娘正坐在一旁,眼波輕輕一轉,心中已經隱隱察覺到事情的復雜。她微微垂下眼簾,聽高宗繼續說道:“許敬宗,鄭州刺史,送來了告退的表章,想要辭去職務。你知道,這許敬宗,原本是我心腹,曾在我太子時,曾輔佐我做過不少事。可如今,他被彈劾,朝中的大臣們又對他有意見,我卻無法處理。”他頓了頓,嘆了口氣,“我該如何是好?”
武媚娘心中一動,輕輕抿了抿唇,腦海里迅速盤算起各種可能性。許敬宗,這個名字并不陌生。他乃南方士族出身,家世顯赫。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曾在梁、陳、隋三朝擔任過重要職務,都是以文學與經史見長的知名人物。許敬宗自己也有過不小的才華,曾在太宗年間,隨太宗出征時,寫下過幾篇華美的詔書,得到了太宗的高度贊賞。可是,時至今日,這位才子卻因為自己的門第身份被困在了邊地,完全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華。
她的眼中閃過一絲聰慧的光芒,心底也突然有了一個想法。她微微偏過頭,看著高宗,緩緩開口:“陛下,許敬宗是一個人才,且又曾是您的心腹。既然他有如此才能,不如讓他重新回到朝廷中,做一些文職工作,恢復他的名聲。比如,修史,或者協助一些學術事務。這樣,既可以恢復許敬宗的聲望,又不至于引起朝中大臣太多的反感。”
高宗聽后,眼睛微微亮了起來。他原本還在煩惱如何解決這件事,如今聽到武媚娘的提議,心中頓時有了主意。原來,自己確實可以利用許敬宗的才華,而不必讓他因故被徹底排除在朝廷之外。這樣一來,不僅能挽回許敬宗的名聲,自己也能在這局勢中占得上風。
“好,”高宗點了點頭,似乎豁然開朗,“就按你說的辦。”
第二天,宮中的詔書便已下達,許敬宗被從鄭州刺史的職位上調回中央,任命為衛尉卿,主管儀仗、帳幕等事務,同時還被加封為弘文館學士,負責校正圖籍、教授生徒,并兼任修史的工作。這一任命,既合乎朝廷的需求,也能讓許敬宗保持一定的影響力,避免了他因失寵而被徹底拋棄的命運。
與此同時,武媚娘迅速派人暗中通知許敬宗這個消息。她的心腹很快將消息送到許敬宗手中,許敬宗見狀,心中頓時明了。這個調動看似平靜,實則暗藏著武媚娘為自己鋪設的道路。許敬宗心中暗自感激,便開始秘密準備回京的事宜。
不久后,許敬宗抵達長安,進入了宮中安排的住處。他通過一些隱秘的渠道,秘密向武媚娘表示了自己的心意——愿意效命,愿意為她效力。武媚娘心中默然一笑,心中的計劃漸漸成型。她知道,許敬宗雖然在朝中被邊緣化,但憑借他的學識、資歷和背景,若能得他支持,勢必能為自己在宮中的地位增添不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