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之后,唐高宗和武媚娘坐在一起,低聲商量起李勣的事情。高宗略帶些不滿地說道:“李勣今天沒上朝,也沒表明態度。”他輕輕皺了皺眉,目光落在手中的卷軸上。
武媚娘心中微動,忽然想起李勣的身份。李勣是開國元勛,地位高,名聲響亮,但出身于山東庶族,與關隴集團關系疏遠。她知道,李勣自太宗時代起便遭受過關隴集團的壓制,太宗臨終時,他險些喪命。而高宗繼位后的六年,他名義上尊貴無比,卻始終未掌握實權。真正的權力,都牢牢掌握在長孫無忌等關隴集團的手中。李勣做事謹慎,許多重要問題上,他總是刻意回避,生怕過于激烈的站隊引發更大的麻煩。
武媚娘心中頓時有了一個決定,她輕聲對高宗說道:“陛下,李勣雖然有些保守,但他心中自然傾向于廢皇后。他早就看透了關隴集團的種種計謀,也許,他正是那個關鍵人物。”她沉吟片刻,眼睛閃過一絲堅定,“不如,您親自去拜訪他。”
高宗聽了,不禁微微一愣。武媚娘的判斷果然不差。李勣心中對于立武媚娘為皇后的立場其實早已有了傾向。盡管他不敢公開表態,但他看得很清楚,立武媚娘為后,不僅能阻止關隴集團的進一步擴張,也能幫助庶族出身的臣子們揚眉吐氣。而他,李勣,也早已看透了這局中的復雜關系,卻始終未曾直接參與,僅僅是為了保全自己的一條退路。
于是,第三天,高宗依照武媚娘的建議,親自前往李勣府邸,準備與他私下商討。兩人見面時,高宗一開口便直奔主題:“我打算冊立武媚娘為皇后,褚遂良等顧命大臣都認為不可,你怎么看?”
李勣輕輕一笑,目光溫和,卻又透著一絲深邃。他的語氣輕松,似乎對此事毫不在意:“這是陛下的家事,無需外人插手。”
這句話雖然沒有正面回應,卻已經透露出他內心的態度。李勣意識到,高宗在這個關鍵時刻的態度對他至關重要。若他此時站隊,便意味著他將與武媚娘結成同盟,未來的命運,也將在這句話中悄然定局。
李勣沒有料到,正是這句話,改變了當時的宮廷斗爭格局,甚至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后人提起武媚娘如何成為皇后,必定會提到李勣的決定——他的話,成了高宗做出決策的重要依據。高宗聽后,內心的石頭終于落了地,幾個月以來的困惑和猶豫瞬間消散。他幾乎是興奮地告訴了武媚娘:“李勣支持你了!”
九月庚午,高宗終于下詔,貶褚遂良為潭州都督(今湖南長沙)。這意味著,武媚娘的計劃開始實施,改立皇后的信號已經打響。關隴集團的人無不感到不安,許敬宗、李義府等人則喜形于色。李勣依舊沉默寡言,保持著他一貫的穩重。
十月己西,高宗再度下詔,廢除王皇后和蕭淑妃的封號。兩位曾經受寵的妃子,一夜之間遭遇了命運的翻轉,竟同時被廢,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第二天,許敬宗上奏,說道:“王皇后的父親王仁祐雖已去世,但仍保留有封贈官爵的告身。這些逆亂的子孫,仍享有特權保障,應該一并除去。”高宗當即采納了這一建議。王仁祐在貞觀年間曾被封為陳州刺史,王皇后為皇后時,他的地位也隨之上升,最后被贈封為司空。而今,王皇后被廢,連她已故父親的官符也要追回,真是“榮則俱榮,損則俱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