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初步的權力斗爭,武媚娘終于看清了眼前的局勢。她知道,想要登上皇后的寶座,唯一的障礙便是那個龐大的關隴集團,特別是長孫無忌。若是不能除掉他,自己就算做了皇后,也難以坐穩這位置。可要推翻關隴集團,尤其是長孫無忌,談何容易。長孫無忌不僅是高宗的托孤大臣,對高宗有著無比深厚的恩情,而且權勢滔天,掌控著整個朝廷的風向。
她還記得五年前,洛陽人李弘泰曾經揭發長孫無忌謀反,高宗接到報告,毫不猶豫地斬了李弘泰,事后再也沒有人敢輕易動長孫無忌的根基。六年來,長孫無忌憑借著與高宗的親密關系,逐步擴大了關隴集團的勢力。朝中有六位宰相——于志寧、宇文節、柳奭、來濟、韓瑗、崔敦禮,全是關隴集團的核心人物,幾乎把持了朝政。柳爽和韓瑗更是高宗和長孫無忌的親戚,權力幾乎完全掌握在他們手中。武媚娘知道,沒有這些人,特別是沒有長孫無忌的支持,高宗根本不會有廢除王墾后的決心。因此,她更加明白,想要逆襲,必須步步為營,謹慎行事。
正當武媚娘冷靜地分析局勢時,長孫無忌卻迫不及待地行動了。他開始加緊鞏固關隴集團的勢力,首先選擇了一個打擊目標——李義府。李義府,這個自貞觀年間由劉消、馬周推薦上來的中書舍人,一直不依附關隴集團,且曾因褚遂良的害死,心中有著深深的怨恨。長孫無忌知道,他此時羽翼未豐,如果再不趁機除掉,未來必定是個隱患。
一天,長孫無忌朝中上奏,指控李義府貪贓枉法,要求將其貶職。高宗聽罷,依舊是那副唯唯諾諾的樣子,立刻命人起草詔書,將李義府貶為壁州司馬。
武媚娘早就和許敬宗商量過,要聯合一些不依附關隴集團的人才。而李義府,正是一個不錯的合作對象。雖然這個人心機深沉,武媚娘并不敢貿然接近,但此時看到他被長孫無忌排擠,她意識到這是一個轉機。于是,許敬宗急忙派外甥王德儉將詔書內容悄悄告訴了李義府。李義府此時已經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他請王德儉出面為自己解圍。
王德儉,外號“智囊”,此人果然機智。他沉吟片刻,眼神一亮,緩緩開口:“如今,皇上最寵愛的人是武媚娘,他一心想立她為皇后,可惜朝中大臣有所反對。若李大人您能為皇上出謀劃策,幫助立武媚娘為皇后,您定能化解這次的危機。”李義府聽罷,心中一動,頓時覺得王德儉的提議頗有道理。
于是,李義府決定按王德儉的指點行動。當晚,他替王德儉值宿,連夜向高宗遞上了一份奏章。奏章中,他提議:“朝中眾多大臣和百姓都盛贊武媚娘的德行,而王皇后心狠手毒,已經無可容忍。請陛下廢除王皇后,立武媚娘為新皇后。”
高宗看完奏章,心中一陣暢快,馬上召見李義府:“你的奏章很合朕心意。若是立武媚娘為皇后,朝中大臣是否都能支持?”
李義府毫不猶豫地回答:“除了一些老臣,大多數人都期待這個變化。”高宗聽了,心滿意足,親手賜給李義府一斗寶珠,并立即撤銷了尚未下達的貶職詔書,任命李義府留任原職,不久后又提拔他為中書侍郎。
武媚娘得知此事后,心中大喜,急忙派人帶著豐厚的禮物,親自登門感謝李義府。李義府得到了武媚娘的親近與重視,心中自然得意非凡。自此,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武媚娘的陣營,為她提供各種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