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尸身不腐之謎
- 野史中的慈禧
- 順衍
- 1185字
- 2025-03-12 16:25:33
進入陵墓后,匪徒們小心翼翼地撬開了金絲楠木制作的棺木,掀開棺蓋,從棺中放射出來的珠寶之光竟奪去了手電筒的光芒。只見曾經不可一世的“老佛爺”慈禧,安詳地躺在棺木中,像睡覺一樣。她死后二十年,尸體依然不化。
慈禧生前最善于保護皮膚,她身邊的女官德齡,是清代出任法國大使裕庚的女兒。在德齡的著書中,曾描述過老太后慈禧洗澡時的情景:她侍奉慈禧時,親眼見到慈禧洗澡時露出那細皮白嫩的身軀,像少女一樣可愛。難怪在盜陵案發后,散出慈禧被“奸尸”種種蜚語。
有關此事,孫殿英當年與汪精衛在南京見面時曾講過,他部下見了慈禧太后的尸體,竟然想入非非,要作尸奸之事,后來有人勸阻,謂尸奸不利,乃停止云。這就是盜陵尸奸流言的出處。
關于慈禧死后多年仍未腐爛的原因,孫殿英認為與慈禧口中所含的夜明珠有關。那顆夜明珠可分成兩塊,合攏是一個圓球,分開則透明無光,合攏則會發出一道綠色的寒光,夜間在百步之內可以照見發絲。
當時,孫殿英從手下那里聽說,這顆夜明珠是從努爾哈赤那個年代流傳下來的,據說可以生寒防暑——讓死者將此珠含在嘴里,可以令尸體永不腐爛,千年鮮活如新,實乃曠世之寶。所以孫殿英更加相信,慈禧的尸體沒有腐爛,是這顆夜明珠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但是后世專家認為,孫殿英的判斷并不科學,他們認為慈禧的尸體之所以沒有腐爛,應該和她的死因有著直接關系,而且同時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所以總結起來,對于這一問題的解釋大概有以下三點。
第一個原因,就是慈禧太后的棺材制作特殊——為雙層棺材。這樣的棺材是非常封閉的,空氣無法進入,這是很關鍵的一點——沒有空氣尸體就不會被氧化,自然也就不會腐爛。
第二個原因,就是慈禧太后的棺材里面有非常之多的玉器。古語有云,“握玉防腐”,也就是說手握玉器能夠防止尸體腐爛,所以古時候的陵墓里常常有金縷玉衣這類的東西出現,就是因為他們認為玉器具有防腐的功能。
慈禧棺材當中大量的翡翠類以及玉石類的東西,可能也起到了一定的防腐作用,不過這還需要進一步的科學研究才能認證。
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慈禧去世之前腸胃里面是空的,幾乎沒什么東西。
通過查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檔案,對慈禧的脈案進行研究后可以發現,慈禧在過完她74歲生日之后,就開始腹瀉加劇。在《內起居注》中有所記載:
十月初十,水走大腸,得食則瀉。
十月十九日便瀉不止,谷食不多。
十月二十二日,舌短口干,胃不納食。
由此不難看出,慈禧太后死前十幾天,基本上沒進多少食物。再加上她本來就有腸胃不和的毛病,此番年事已高,經過生日宴會的幾番折騰,反復出席各種儀式,導致她的腸胃毛病惡化,腹中的東西幾乎全部被排泄出去。
人死之后如果腸胃里還有所殘留,尸體是一定會腐爛的。西方的古埃及,就充分掌握了這一理論,他們在做木乃伊的時候,會清除干凈其腸胃中的東西,這樣才能成功地做成木乃伊。
所以慈禧在臨死前腹中基本上沒什么東西,大概是她死后沒有腐爛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