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只有愚笨的女人才會覺得自己遭受壓迫,而聰明的女人則懂得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找到適合自己施展才華的舞臺。蘭貴人正是這樣一位聰慧的女人。
她看得出,咸豐帝精神脆弱,容易感到疲倦。而與之相對,蘭貴人精力充沛,頭腦清晰,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對于咸豐帝的弱點了如指掌。
蘭貴人深知,咸豐帝內心深處對大清江山的命運充滿恐懼,尤其是擔心自己會將國家毀于一旦。表面上,他對太平天國的叛亂諱莫如深,但實際上這正是他最為關切的問題。咸豐帝為自己缺乏有效的鎮壓策略而憂慮,沉迷于聲色之中,正是這些內心的焦慮得不到釋放的結果。
咸豐皇帝是一個為憂患所困的帝王。在他短短12年的統治中,從未有過一天的安寧。內憂方面,主要是以太平天國為首的大規模農民起義。道光三十年七月,拜上帝會成員在廣西紫荊山南麓的金母村集結,迅速組成了太平軍。
這個時候,道光帝已經去世。咸豐帝為了盡早撲滅這場農民革命,任命了前云貴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指派他“星馳就道,悉心剿撫”。可是,非常遺憾的是,林則徐卻病死在赴任途中。
接著,咸豐帝派遣前兩江總督李星院為欽差大臣,調動六省清軍協同剿匪,但依然未能奏效。咸豐帝繼位不到八個月,太平天國便如火如荼地興起,這對年紀輕輕的咸豐帝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太平軍長驅直入,于咸豐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攻入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天京為太平天國的首都。這個震動中外的農民起義從1851年開始,歷時14年,波及18個省,幾乎席卷了大半個中國。直到咸豐帝死后三年,這個大起義才慢慢地被鎮壓了下去。
外患是指英、法、俄、美諸列強醞釀與發動的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諸列強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在這之前,就處于醞釀階段,然后步步升級。他們先攻廣州,次攻天津,然后再攻北京,直逼得咸豐皇帝北逃熱河。
作為一位年輕的皇帝,咸豐帝不僅要對付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一次農民大起義,還要與武裝到牙齒的英、法、美、俄世界上幾個最大的資本主義強國的侵略,他感到力不從心,捉襟見肘。
此外,咸豐帝也是一位風流天子。他剛剛繼位時,年二十歲,正值精壯之年,到處逐艷評芳,荒淫無度,變著法兒玩弄女色。
這位好色的少年皇帝還異想天開地從江南選來4個漢族美女,將她們安置在圓明園內4個別館之中,讓蘇州小姐住在“牡丹春”、揚州小姐住在“杏林春”、杭州小姐住在“海棠春”、金陵小姐住在“武陵春”,并以她們住的別館作為她們的芳名。
咸豐帝住在“敷春堂”,每天游走于各個別館,享樂無度。長此以往,他身心疲憊,面色枯黃,百病纏身。求醫問藥時,御醫建議他飲用鹿血來壯陽補氣,于是他在圓明園內設立了鹿苑,養了100頭鹿,每天取鹿血進補。得到了鹿血滋補后,他的荒淫行為更加肆意。
盡管如此,咸豐帝的其他妃子對他的國事憂慮卻未表現出任何主動的關切。唯有蘭貴人,憑借其聰明才智,察覺到咸豐帝的心理困境。
她憑借女人的直覺,以及日常的細心觀察,結合早年積累的經驗,為咸豐帝出謀劃策,常常給他一些既入情又合理的安慰話語。逐漸地,咸豐帝被她所征服。
蘭貴人還真有兩手,特別是在為咸豐帝出謀劃策方面,她的建議中有一條被認為極為高明——死薦曾國藩。
從各類資料來看,蘭貴人與曾國藩并無太多關系,甚至可以說兩人素不相識。曾國藩出身于漢族地主家庭,1838年考中進士,之后先后擔任翰林院職務。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后,咸豐帝任命曾國藩為“團練大臣”,負責組織湘軍。
湘軍的崛起代表著地方性武裝的強大力量,雖然它能有效地對抗太平軍,但也暗含著對清朝中央權力的巨大挑戰。咸豐帝在使用這支地方武裝時,內心充滿矛盾。
通過閱讀奏折,蘭貴人對曾國藩的才識和為人有了深刻了解,認為要挽救王朝,就必須依賴地方上的漢族首領及其武裝力量。曾國藩作為漢人代表,若能得到重用,便能讓在前線奮戰的漢族將領感到安心,同時也能展現滿漢一體的政治格局。
事后證明,這一舉措無疑是成功的。正是湘軍的堅決抵抗和關鍵時刻的反撲,才使得太平天國推翻清朝的計劃最終落空。
咸豐帝對蘭貴人的智慧大為欣賞,又因她溫婉賢淑,對她更加寵愛。很快,他封她為“懿”嬪。圣人有言:嘉言懿行,乃是對婦女言行的最高稱贊,最大希望。為了便于走動,咸豐帝將她遷至蓬島瑤臺。
按照清制:皇后以下,一貴妃,二妃,三嬪,四貴人。蘭兒又晉升了一級,自是歡喜非常,對皇上的服侍也更加精心周到,咸豐帝幾乎天天到蓬島瑤臺夜宿,對懿嬪既鐘愛又信任,有時困倦了,臣下送來的奏折也讓懿嬪代她“朱批”。沒多久,蘭貴人懷孕了。時年為咸豐五年,即18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