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裔姑娘的鋼筆尖戳破指尖時,血珠滾落在金箔上竟發出冰裂聲。張老頭突然扯開工作臺的暗格,拽出個裹著油布的青銅匣——里頭躺著三枚帶編號的穹頂金箔,邊緣焦痕拼成個殘缺的六芒星。
“當年嵌進肉里的...“他撕開襯衫紐扣,胸口疤痕在日光燈下突突跳動。我舉著放大鏡細看,皮下果然有金箔的微光隨血管搏動。
文化公司的直播團隊撞門時,王嬸正用高壓鍋熬骨膠。蒸汽閥突然炸開,滾燙的魚鰾膠噴了貂皮男滿臉,把他新植的假睫毛黏成了京劇臉譜。老頭趁機把金箔按在穹頂模型缺口處,三十三塊金箔同時嗡鳴,震得無人機集體墜機。
“這是小雅的心跳頻率!“俄裔姑娘盯著示波器尖叫。屏幕上的波形圖與老頭胸口金箔的震動完美重合,拆遷隊的喇叭聲突然變調成《喀秋莎》的旋律。
暴雨傾盆而至,我們裹著雨衣往冬宮構件上貼金箔。王嬸舉著浴霸燈照明,電線纏在拆遷隊的警戒線上,把“施工重地“照成了“非遺舞臺“。老頭的手在雨中穩得可怕,鑷子尖挑著金箔往裂縫里送,每貼一片就念句天津快板。
貂皮男帶著消防斧來砸場時,俄裔姑娘突然掀開帆布包。三本泛藍的工程日志砸在積水里,2003年8月17日的記錄頁自動翻開——小雅工整的筆跡寫著:“今日心跳39.8,金箔延展性最佳。“
“媽...“姑娘的哭腔混著雨聲砸在鋼板上。老頭手里的鑷子突然拐彎,金箔在穹頂斷茬處綻出朵雪絨花——正是小雅照片里別在鬢角的那朵。
文化局的公務車碾著拆遷告示牌駛來。白手套專家剛摸到金箔就觸電般縮手:“這...這是人體溫養過的活性金!“老頭突然扒開衣襟,三十三處疤痕在探照燈下連成星座圖,正對應冬宮穹頂的承重節點。
子夜時分,窯爐突然噴出七彩煙柱。我們抬著修復的穹頂構件沖進暴雨,金箔在雷光中流轉變幻。老頭攥著那支莫斯科鋼筆往構件上刻字,閃電劈落的剎那,“張小雅“三個字在穹頂亮成銀河。
拆遷隊的推土機突然死火,引擎蓋里蹦出個陳年搪瓷缸——正是小雅當年裝繪圖工具的。王嬸掄著炒勺敲缸:“魂兮歸來!“整條胡同的野貓齊聲嚎叫,聲浪掀翻了文化公司的直播車。
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修復好的穹頂構件突然泛起晨光般的暖色。俄裔姑娘的吊墜自動飛向缺口,琉璃罩里的血珠與金箔融合成完美的弧形。老頭突然癱坐在雨地里,胸口的疤痕像退潮般漸漸平復。
“溫度對了...“他摸著不再刺痛的胸口,三十三年來第一次露出完整的笑容。王嬸往他懷里塞了套煎餅果子,蔥花排成個歪歪扭扭的“家“字。
文化公司撤場時,貂皮男的工作證掉進釉缸。撈出來時照片被腐蝕成抽象畫,職位欄模糊成“非遺守護者“字樣。老頭拎著工作證當扇子:“這釉色,起名就叫'現世報'吧。“
俄裔姑娘收拾行李那日,葡萄架上結出了雙色果。她摘下一顆塞進老頭嘴里,紫紅果肉間嵌著金絲般的果絡。“莫斯科藝術學院的特聘書...“她晃著信封,“需要個中國泥塑教授。“
我蹲在窯口封火時,聽見身后傳來中俄混搭的《送別》。老頭用鋼筆敲著搪瓷缸,姑娘用工兵鏟打拍子。王嬸往行李箱偷塞醬菜壇子的動靜,完美融進了副歌旋律。
月光照亮新砌的窯神碑時,我發現背面多了行俄文小詩。鋼筆尖的劃痕里嵌著金箔粉末,翻譯過來是:“父親的溫度,永遠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