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裔姑娘的工裝褲口袋里掉出半塊列巴時,王嬸正蹲在窯口烤紅薯。陳年橡木烤出的焦香混著哈爾濱紅腸的蒜味,硬是把拆遷隊的談判桌熏成了露天燒烤攤。
“這姑娘吃相跟小雅一個模子!“王嬸突然用火鉗戳我腰眼,“瞧那啃列巴的虎勁,親生的都沒這么像!“
我端著調金膠的瓷碗不敢接話。穿堂風掠過葡萄架,把姑娘鬢角的鋼筆吹得叮當響。張老頭捏著半塊列巴的手抖得厲害,碎屑掉進金箔匣,俄文商標在陽光下泛著詭異的油光。
“冬宮穹頂的修復...“姑娘的中文帶著伏爾加河的水汽,“需要當年那批金箔的溫度數據。“她突然扯開帆布包,三十三塊編號金箔在絲絨布里擺成北斗七星,缺口處正好對得上老頭心口的疤。
文化公司的人舉著直播設備闖進來時,我正往窯爐里撒金粉。貂皮男的新助理踩著恨天高崴了腳,無人機遙控器飛進釉缸,直播間瞬間被潑墨山水刷屏。老頭突然抄起火鉗夾住貂皮男的領帶:“來,給老鐵們表演個鐵板燒!“
調解員帶著文物保護令趕來時,王嬸正用鋼叉串著俄式酸黃瓜示威。老頭突然掀開工作臺的苫布——金箔修復的冬宮穹頂微縮模型在夕陽下流光溢彩,三十三處裂痕用朱砂勾勒成飛天飄帶。
“這才是你們要的網紅!“他彈飛煙頭,火星子在模型上空炸成個金箔煙花。直播間人數飆升的瞬間,文化公司的簽約書在貂皮男口袋里自燃,燒出個帶焦味的窟窿。
深夜調試金箔測溫儀時,保險絲突然炸了。俄裔姑娘摸出把蘇制工兵鏟,三下五除二接好電路。老頭盯著鏟柄上的刻痕發怔:“這鏟子...當年挖過小雅的...“
“母親總說工具比人命結實。“姑娘的鋼筆尖在圖紙上游走,“她在穹頂塌方前,把這鏟子插進了承重墻裂縫。“
暴雨突至時,我們正在地窖比對金箔數據。王嬸的尖嗓子穿透窖門:“發水啦!“混著金粉的雨水灌進通風口,蘇聯圖紙上的化學公式遇水顯形,竟是小雅改良的釉料配方。
拆遷隊開著水泵車來“救災“時,老頭正用洛陽鏟疏通下水道。高壓水柱沖開青磚的剎那,埋著的鐵皮箱里滾出十二尊金箔菩薩,每尊背后都刻著中俄雙語的《心經》。文化專家捧著菩薩像的手直哆嗦:“這...這是當年東正教使團定制的...“
貂皮男趁機偷拍卻被反光灼傷眼。我舉著金箔鏡調整角度,直播間的觀眾目睹他捂著眼原地轉圈,彈幕刷爆“現世報“。王嬸趁機往水泵車油箱里倒了半瓶二鍋頭,發動機打著酒嗝吐出個煙圈,在雨中凝成個豎中指的圖案。
修復數據出爐那夜,老頭突然發起了高燒。俄裔姑娘解下頸間的琉璃吊墜,里頭封著的金箔在月光下與老頭胸口的疤痕共振。我舉著測溫儀的手直抖——39.8度,正是小雅當年記錄的完美貼箔溫度。
“父親...“姑娘突然改了口,鋼筆尖挑開老頭衣襟。疤痕下的金箔在皮下泛著微光,隨著心跳起伏閃爍。王嬸的艾灸條熏醒老頭時,他正攥著半塊列巴說胡話:“小雅...穹頂還差三塊...“
晨霧未散,國際快遞車碾著拆遷隊的告示牌駛來。三米長的木箱里,冬宮殘缺的穹頂構件靜靜沉睡。姑娘撫過斷茬處的金箔:“母親用身體護住的最后三塊...“老頭突然抄起金箔刀,胸口疤痕在朝陽下裂成道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