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上編 非馬克思主義結構論社會學理論

第一章 孔德與實證主義結構論社會學理論

在西方社會學史上,孔德被尊為“實證主義社會學”的創始人。這是因為,盡管與“實證主義”類似的思想和與“社會學”類似的思想在孔德之前就已經出現,但對這些思想系統地加以概括總結,并明確地提出“實證主義”和“社會學”概念的,卻是孔德。

實證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預設是:作為科學研究對象的現實世界,是一種完全獨立于/外在于我們研究人員主觀意識的、給定的客觀實在(給定實在論預設);科學研究的任務就是盡可能準確、真實地把握或再現這種獨立于/外在于我們主觀意識的、給定的客觀實在(表現主義預設);只有準確地、真實地把握或再現了這種客觀實在的科學研究結果才可以被我們所接受,而判斷標準就是研究結果與我們對這種客觀實在進行直接觀察時所得到的經驗事實相符合(相符真理論);準確、真實把握或再現客觀現實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實證方法,即將我們有關客觀現實的解釋性命題建立在可以直接客觀觀察到的經驗事實基礎之上(實證主義預設)。

作為一種試圖在社會科學領域貫徹實證主義哲學立場的學術嘗試,實證主義社會學家對上述實證主義基本理論預設作了一些必要的補充。補充的基本要點是:社會與自然界的其他部分之間,以及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有著本質上的統一性。社會與自然界之間的統一性,不在于社會和自然界具有完全相同的存在形式和遵循完全相同的運作規律,而在于社會和自然界一樣,都是一種不以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由獨立于個人意志的各種規律所支配的客觀實在。正是這種共同的“客觀實在性”,使得以自然為對象的科學研究過程和以社會為對象的科學研究過程必然具有方法論上的統一性。這種方法論上的統一性就在于,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最終都應該且只能采用“實證哲學(或科學)”的方法來取得預期的結果。

無論是孔德還是孔德之后的實證主義社會學家,對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之間的統一性的論證或說明,都是基于所謂的“社會實在論”或“結構決定論”。所謂“社會實在論”或“結構決定論”,即是這樣一種有關“社會”的想象:它認為社會雖然是由個人構成的,但它一旦形成就成為一種不僅外在于個人、有著自己獨立的結構和運行機制,而且反過來還對個人具有約束力的客觀實體。作為這樣一種獨立于個人的客觀實在,它是一個由內部各部分通過相互聯系、相互依賴而組成的有機整體;社會內部的各個組成部分只有在同整體相聯系、作為整體的一個要素發揮一定的作用時才有意義;而“社會”的存在和延續,也只有在內部各部分之間有著最低限度的整合或協調一致,從而“社會”在整體上始終能夠和諧有序地運作時才成為可能。因此,社會作為一個整體得以有序運作的條件,始終是社會實在論者最關注的一個課題。

從邏輯結構上看,孔德將自己的社會學理論體系劃分為“靜態社會學”和“動態社會學”兩大部分。孔德的“實證主義”和“社會實在論”立場就通過這兩部分的論述體現出來。雖然從時間上看,孔德的“動態社會學”研究產生于“靜態社會學”之前,但從邏輯順序上說,“靜態社會學”卻是“動態社會學”的理論前提。孔德明確地指出:“根據一個假定的抽象概念,應當把人類秩序作為一個不變的東西首先加以研究。這樣,我們就能對各個時期和各個地方必然相通的各種基本規律作出估價。這種系統的基礎工作有助于我們以后對逐步進化作出全面的解釋。”1

1 轉引自阿隆:《社會學主要思潮》,葛智強等譯,華夏出版社,2000年,第66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林县| 定结县| 拉萨市| 修文县| 新河县| 宣化县| 西贡区| 中阳县| 崇仁县| 樟树市| 泉州市| 东兴市| 盐城市| 大荔县| 莱阳市| 平顶山市| 河源市| 河源市| 宿迁市| 台湾省| 邵阳县| 垦利县| 泾源县| 井冈山市| 南和县| 邵阳市| 海晏县| 蒙阴县| 邮箱| 德阳市| 陇川县| 新昌县| 巧家县| 冕宁县| 资源县| 平安县| 碌曲县| 班玛县| 杭州市| 库伦旗|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