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社會學理論的邏輯
- 謝立中
- 1065字
- 2025-03-27 18:35:54
導言
本書所稱“結構論社會學”理論,指的是建立在以下基本理論預設基礎上的社會學理論。這一理論預設認為,社會雖然是由個人構成的,但它一旦形成就成為一種不僅外在于個人、有著自己獨立的結構和運行機制,而且反過來還對個人具有約束力的客觀實體。這樣一種理論預設,在社會學文獻中通常被稱為“社會唯實論”。
結構論社會學理論是現代西方社會學在其形成之初最早具備的理論形態。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為早期的社會學家面臨著要將“社會學”作為一門與生物學、心理學等“學科”相區別的現代科學門類確立起來這樣一個艱巨的任務,因而不得不首先對“社會”現象相對于個體的生物屬性、心理屬性而言所具有的獨特性、外在性加以強調,以從邏輯上論證“社會學”的獨特性和必要性。結構論社會學理論由此成為現代西方社會學的邏輯起點。
正如筆者在導論中指出的那樣,結構論社會學理論包括兩大思想陣營的社會學說。一個陣營是非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另一個陣營則是古典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即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學。這兩大思想陣營構成了唯心主義結構論社會學理論和唯物主義結構論社會學理論這兩種現代社會學取向之間的對立。盡管如此,在認同和接受上述基本理論預設方面,這兩大思想陣營則是完全一致的。
可以將孔德、涂爾干、帕森斯的社會學理論,以及列維-斯特勞斯的社會人類學理論視為上述實證的唯心主義結構論社會學理論最主要的代表。這種唯心主義結構論社會學理論首先在孔德那里得到了初步的闡述,繼而在涂爾干那里得到了進一步的表述,然后在帕森斯和列維-斯特勞斯那里得到了不同的發展。在本卷的上編中,我們將通過對這四位主要代表人物的社會學/社會人類學基本理論的梳理,來對這種唯心主義結構論社會學理論的基本內容和特征進行描述。
唯物主義結構論社會學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首先就是它的創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為了反對和矯正唯心主義社會歷史觀對精神因素在社會歷史進程中所起作用的片面強調,從前期到后期,馬克思在社會歷史觀方面的結構主義和唯物主義傾向日趨明顯。這種傾向也強烈地影響了部分馬克思主義者。這些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學中的結構主義和唯物主義因素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構建了一些后來被更具建構主義傾向的馬克思主義者稱為“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機械唯物主義”甚至“庸俗唯物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理論體系。阿爾都塞、柯亨等人所闡釋的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就是這類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當中的一些重要范例。在本卷的下編中,我們將通過對馬克思、恩格斯及阿爾都塞、柯亨等人的社會學基本理論的梳理,來對唯物主義結構論社會學理論的基本內容和特征進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