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與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研究
- 孫祁祥等
- 1423字
- 2025-03-28 11:13:55
第四節 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自身公平性的判定標準
為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自身首先必須是公平的,否則可能會淪落為不公平、不正義的推手。例如,制度設計合理的社會保障有助于調節貧富差距,但產生“正福利”效果的前提是社會保障制度自身公平。如果制度本身不公平,則社會保障制度有可能淪為“零福利”或“負福利”,即對貧富差距產生逆向調節。為了實現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自身的公平性,需要在時序上實現起點公平、過程公平與結果公平的統一,以及在時空分布上實現橫向公平與縱向公平。
一、起點公平、過程公平與結果公平
從時序的角度看,公平可以分為起點公平、過程公平與結果公平,三者互相銜接,互相影響,互為條件。為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要致力于實現起點公平、過程公平與結果公平。
其中,起點公平主要是指居民享有平等的權利與機會。因此,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在城鄉、地區、行業之間均等化,打破城鄉、地區、行業分割和身份、性別歧視,保障勞動者就業機會公平都將有助于提升起點公平。
過程公平主要是指居民按照公正的規則參與競爭。因此,打破行政壟斷型性的市場壁壘,充分對內、對外開放市場,有效約束權力的運行,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改善營商環境,將有助于市場主體實現在競爭過程中的公平。
結果公平主要是指居民的所得和收益與其付出和貢獻相稱。結果公平建立了一種所得與付出緊密相連的正向激勵機制,很大程度上是實現了起點公平和過程公平之后的自然結果。
二、橫向公平與縱向公平
平衡和保障社會各個群體之間的利益,是推動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改革和發展的關鍵。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就需要統籌考慮橫向公平與縱向公平,在不同群體之間取得利益平衡。
“橫向公平”一般包含兩層意思:第一,最低標準( minimum standards)的平等性,即政府對國民生存與發展所必需的某些物品或服務1,應設立最低供給線,滿足民眾的“基本需要”,并保證在已經確定的最低水平上實現均等供給;第二,平等的可及性( equal access) ,即民眾至少可以在最低標準下擁有平等的機會獲取這些物品和服務(巴爾,2003) 。顯然,能否達成橫向公平,是衡量一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運行良好與否的重要標志。
“縱向公平”主要是指“代際公平”,即不同代之間權利和義務配置的公平性問題。這是養老保險改革中廣受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2 要實現縱向公平,就需要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平等地尊重每一代人的權利:一方面,要有效應對老年群體的長壽風險,防范和減少老年貧困現象的發生,并促進養老金制度的經濟適應性;另一方面,要建立繳費和待遇之間的關聯機制,形成多繳多得的正向激勵,提升養老金制度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1 諸如食品、衛生、醫療、教育、住房等。
2 在現收現付養老模式中,代際養老是其內在的邏輯,即上一代的養老福利通常由下一代來承擔;然而,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人口贍養比在不斷上升,依靠代際養老的現收現付制面臨財務可持續性的壓力。為應對老齡化社會的挑戰,世界各國紛紛對養老金制度進行改革,許多國家采取參數改革的方式對養老金的計發系數、資格條件或待遇標準進行調整,也有一些國家開始由現收現付向基金制轉軌或引進基金制的內容對養老金模式進行改革等。以代際養老為核心的現收現付制向完全或部分積累的基金制的轉軌要求年輕一代不僅為自己繳費,還得承擔上一代的養老責任,參數改革則有可能為了養老金的收支平衡而讓晚退休的一代在養老待遇方面受損。因此,試圖通過改革來提高代際的再分配力度以實現養老基金的收支平衡,將不可避免地涉及“代際公平”問題。
- 風險災害危機研究(第一輯)
- 中央和國家機關基層黨組織黨建活動經費管理辦法 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 中央和國家機關培訓費管理辦法 中央和國家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2017年版)
- 民族地區公共管理案例
- 守土育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高校學生工作
-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環境保護研究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公共政策比較與創新
- 中國性別失衡的公共治理研究:結構、工具與績效
- 鄉村治理模式研究
- 中國腐敗高發期及治理研究之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腐敗高發期及其治理方略研究
- 生態立區戰略
- 新型城鎮化·模式分析與實踐路徑
- 特大城市城鄉接合部社區治理研究
- 面向干部教育的信息化建設與應用
- 文化共同體的形塑:以社區文化中心為例
- 數字市民:杭州·市民卡的實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