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二語者書面語體習得研究
- 汲傳波
- 914字
- 2025-03-28 11:49:13
1.3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本研究擬將語體語法的相關成果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相結合。由于語體的界定、分類仍存在很大的爭議,我們根據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實際需要,將語體劃分為非正式語體、中性語體、正式語體,認為語體之間并非截然對立,而是逐漸過渡的。
在劃分語體的基礎上,我們梳理并總結本體研究的相關成果,借鑒英語學界的研究方法,將能夠區分語體的語法格式、核心詞匯通過語料庫進行驗證,確定語體特征標記。語體特征標記不是僅在某一種語體中存在,另一種語體中不存在,不是“有”和“無”的區別,而是“多”和“少”的區別。我們預計語體特征標記在不同語體中的分布頻率存在巨大差異,基于此,確定一批語體特征標記,構成“語體特征標記群”,運用這一標記群可以有效區分不同語體。
確定了語體特征標記群之后,有了對比的標準,我們就可以將留學生中介語語料與漢語母語者的語料進行對比,發現留學生語體使用的特點或者偏誤。
1.3.2 研究方法
目前漢語本體就語體語法的研究基本上還使用內省的辦法,雖然也有很多有價值的成果,但是仍有一些不足。金立鑫、白水振(2012)認為,“放棄傳統的內省的研究方法,走向科學的定量研究,走向實驗室方法——語體學研究就有可能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充滿科學之美的廣闊天地”。本研究是基于語料庫的語法格式、核心詞匯的分析,必然要運用量化的手段,選取不同語體具有顯著差異的語法格式、核心詞匯。
本研究主要是通過語料庫對比的研究方法,計算出標準化頻率,運用Chi-square and Log Likelihood Calculator進行卡方檢驗,力求運用科學的統計方法得出結論。當然,我們也不會唯量化和數字,而是從數據中發現和總結特點及規律,嘗試分析原因。
本研究所使用的在線語料庫有:北京語言大學HSK動態作文語料庫、北京語言大學BCC語料庫、國家語委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北京大學CCL語料庫、中國傳媒大學有聲媒體文本語料庫。
在HSK動態作文語料庫中隨機抽取自建的語料庫[9]有:留學生低分組語料庫、留學生中分組語料庫、留學生高分組語料庫、日本留學生議論文語料庫、韓國留學生議論文語料庫、歐美留學生議論文語料庫。
自建的語料庫有:《實話實說》語料庫、韓國學生學術論文語料庫、中國學者學術論文語料庫、中國高中生作文語料庫、中國高中生議論文語料庫[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