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成才方向
地理科學類——地理科學專業、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的學生要立志成為對國家、對民族、對人類有貢獻的專業人才。
一、 培養目標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的“地理科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系統闡述了地理科學類的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實現,是成才的堅實基礎。
1. 地理科學類培養的學生應該掌握以地理思想方法為核心的元地理學、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理信息科學技術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分析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技能。其中,與元地理學對應的主要是核心課程地理科學導論、地理學思想方法、地理學思想史、地理科學方法論等;與自然地理學對應的主要是自然地理學類課程,包括部門自然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等;與人文地理學對應的主要是人文地理學類課程,包括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區域分析與規劃、區域總體規劃、區域詳細規劃等;與地理信息科學技術對應的主要是地理信息科學導論、地理信息系統原理、空間分析等課程。
2. 地理科學類培養的學生應該具有通過野外綜合考察、社會調查、實驗分析等獲得第一手科學資料和地理數據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主要通過有關課程的實驗實踐、地理野外綜合實習、自然地理野外綜合實習、人文地理野外綜合實習、本科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參加有關老師主持的科研課題等教育教學環節來實現。
3. 地理科學類培養的學生應該能夠分析、歸納、整理、整合多元多源數據,掌握一定的數理統計分析和計算機技術,具有“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分析研究地理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主要通過計量(算)地理學課程的系統學習、有關課程中的案例教學、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探索性或研究性作業、本科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等教育教學環節來實現。
4. 地理科學類培養的學生應該具有遙感、衛星定位導航、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開發能力,掌握資料調查與收集、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這些能力的形成,主要通過地理信息科學技術類課程、地理信息科學技術實驗類課程、地理信息科學技術實習實踐、有關課程中的案例教學、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探索性或研究性作業、本科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等教育教學環節來實現。
5. 地理科學類培養的學生應該具有一定的自主設計探索性、綜合性科學實驗的能力,開展野外科學考察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主要通過地理科學綜合野外實習、有關課程的研究方法學習、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探索性或研究性作業、本科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等教育教學環節來實現。
6. 地理科學類培養的學生應該具有較強的科學探索精神和接受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這些能力的形成,主要通過地理科學導論和地理學思想方法等課程以及地理科學綜合野外實習、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社會實踐等環節來實現。
7. 地理科學類培養的學生應該具有高度關注地理科學等有關學科的發展歷史、發展態勢和前沿領域的科學意識、科學精神和科學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主要通過“地理科學導論”和“地理學思想方法”等課程、核心課程的導言中的學科前沿部分、較系統的學術報告和科學報告、創新性和探索性作業等來實現。
8. 地理科學類培養的學生應該具有高度關注人類發展、國家發展、地區發展的強烈意識,包括關注甚至參與人類發展報告、世界格局、國家和地區遠景目標建議、國家和地區五年發展規劃建議、國家和地區發展戰略(遠景目標)、國家和地區五年發展規劃、國家和地區年度發展計劃、國家和地區主體功能區規劃等的強烈意識。
9. 地理科學類培養的學生應該具有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科學咨詢和科學建議的強烈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編寫建議報告或咨詢報告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通過多重教育教學環節來實現,其中地理科學導論課程、地理綜合實習報告撰寫、地理綜合設計等最為重要。
二、 成才方向
(一) 總體方向
地理科學類畢業生要努力成為對國家、民族、人類發展有所貢獻的人,可以成為中學地理教育家,甚至中學地理卓越教師,也可以成為地理學家、地理信息科學家、地理信息工作者、人文地理和城鄉規劃學家、人文地理和城鄉規劃工作者、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學家、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工作者以及這些領域的優秀專家。
(二) 具體方向
地理科學類畢業生要成為復合型專門人才。第一,成才單位——教學單位、科研單位、政府有關單位、企業單位等;第二,成才領域——地理學、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地理信息科學、地理環境及其變化、全球自然變化與人文變化、環境保護、資源開發與利用、災害監測與管理、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城鄉規劃及其實施、區域發展規劃及其實施、旅游規劃及其實施、地理信息技術開發與利用、國防研究與建設等,還可服務于新農村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美麗中國和家鄉建設等;第三,成才工作——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應用及管理等方面的具體工作。
(三) 成才目標
地理科學類的畢業生經過多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勤奮工作和深造學習,逐漸成長為地理科學學科、以自然地理為厚重基礎的資源環境學科、以人文地理為厚重基礎的城鄉規劃學科、以地理學為厚重基礎的地理信息科學學科、以地理學和教育學為厚重基礎的中學地理教育學科的優秀的乃至卓越的科學家、教育家等。
問題與討論
一、 常規性問題與討論
1. 你如何理解“要自覺地建立所學與所思之間的聯系”這一學習理念?
2. 你如何理解“學習創新”?
3. 請簡述課堂筆記(本)的基本要求。
4. 請簡述長期作業。
5. 請簡述學術文獻卡片。
6. 你如何理解地理科學類人才培養目標?
7. 你如何理解地理科學類成才目標?
8. 長期作業:
(1) 每天最少完成一張學術文獻卡片;
(2) 每天研讀所確定的學術名著。
二、 研究性問題與討論
1. 請在教師或導師的指導下,確定你準備精讀的地理學名著。
2. 請在觀看《大家·吳傳鈞》等的基礎上,談談你對成才的理解。
3. 請你談談地理科學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的領域。
4. 請全班同學研究設計學術文獻卡片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