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儀器設備配置學:人工智能時代的界面管理
- 王士國 翟宇 虞振飛 方良華
- 3722字
- 2025-03-28 09:34:27
一、科學儀器設備配置遵循的政策與規律
(一)科學儀器設備配置
高??茖W儀器設備資源配置(簡稱科學儀器設備配置)是指高校資源配置主體依據法律規定履行職能,按照事業發展的需要與資源承載能力,采用一定的配置機制與配置手段,為本單位的資源需求主體提供具有一定數量和結構比例的科學儀器設備資源,并產生一定教學、科研、服務社會、文化傳承效益的行為。科學儀器設備管理主體是國家財政部門、教育部門和高校財務部門,配置主體一般是財務部門,資源需求(使用)主體主要是教學和科研人員。配置范圍主要是為滿足學校履行職責需要配備的教學科研專用設備和特殊設備,以及與之相關的財力資源、人力資源、創新環境資源??茖W研究專用設備指學校根據教學、科研和其他工作的實際需要購置的各種具有專門性能和用途的設備,特殊設備指有特殊需求的專業類設備。配置主體采用的配置機制是按照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制度要求等配置工具作為配置依據,結合高校的資源承載能力(資產存量、資產配置標準、績效目標和財政承受能力),通過多元資源獲取方式(調劑、接受捐贈以及購置、建設、租用等方式)獲得并安排科學儀器設備等相關資源。
(二)指導政策
科學儀器設備配置以上級部門政策為指導依據,政策性強?!半p一流”建設作為一項國家長期戰略,將科學儀器設備的配置效益作為“雙一流”建設高??蒲熊浻布ㄔO的重要評價指標。2017年,財政部、教育部制定的《中央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學科)和特色發展引導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指出,高校應圍繞重大科研項目,以“高精尖缺”為導向,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產配置的科學性,提高科技創新能力。2022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在《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雙一流”建設中仍然存在高層次創新人才供給能力不足、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不夠精準、資源配置亟待優化等問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儀器新購查重評議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2022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推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儀器設備開放共享”。2022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27次會議強調,要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堅持把節約資源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2022年10月,科技部印發《“十四五”技術要素市場專項規劃》,旨在優化技術要素的配置。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同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科技政策同財政、貨幣等政策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政策。
(三)教育、科研、社會、經濟運行規律
科學儀器設備是高校中一個集人力、財力、物力、信息資源、時空資源等稀缺資源綜合作用的復雜系統。從高校財務管理來看,科學儀器配置中的資金流動所體現的經濟關系,實質上是物質利益關系,體現在國家、學校、個人層面;配置過程中資金流動所體現的規律,實質上是層面之間關系,是高等教育、科研、社會、經濟運動規律的交互作用。因此科學儀器設置配置的底層邏輯是高等教育稀缺資源的交互與組合。
為闡釋資金流動的復雜性,對資金的流動實現實時動態定位,進而定量評價高校的科學儀器配置效率,揭示高等教育、科研、社會、經濟四重規律交互作用,從而將模糊性、不確定性問題轉化為確定性問題,本研究將“界面”“網絡”的概念引入科學儀器設備配置過程中。從界面起源來看,界面本是一個工程技術術語,描述儀器設備的接口關系。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1996年將界面定義為儀器或軟件模塊間信息交互的共享邊界、用來連接多個軟件與硬件并保障信息在模塊間流動的軟硬件模塊(朱啟超 等,2005)。界面(Interface)產生于各類要素結合、集成在一起時的接口,是在相關區域、實體、物質、階段等層面形成的共同界限(劉博 等,2012)。在管理學和經濟學領域,界面用來描述任務模塊以及組織部門之間在信息、物資、財務等要素流動中的相互作用關系。在高校表現為部門職能邊界、組織邊界、人與物的邊界、各種資源之間的邊界,可以用來定量描述人力、物力、財力、信息資源、時空資源配置流程之間的鏈接關系。
界面的本質是交互,是高等教育、科研、社會、經濟多重規律交互作用的必然產物。從配置的宏觀界面來看,國家是高校的投資主體,學校是單位利益的集中代表,科研人員是學??蒲泄ぷ鞯闹苯觿趧诱吆蛯W校知識財富的直接創造者。從配置的科研規律來看,資源配置主體應該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通過與科學范式、學科融合推動資源整合,推動北京“雙一流”建設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高地。從配置的教育規律來看,配置機制要遵循高校培養人才、服務社會、文化傳承的職能。從配置的社會規律來看,經過四次工業革命,社會生產力不斷提升,當前社會已經發展至人工智能時代,社會運行越來越依賴信息技術與智能技術,高校的資源配置要緊跟時代,引領社會發展。從配置的經濟運行規律來看,高校要利用“雙一流”建設中的資源和資金投入,使教育產出與邊際效益達到最大化。高校資源配置是典型的經濟學范疇,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作為典型的財務資源同時還是科技資源,因此科學儀器設備的配置要遵循高等教育規律、科研規律、社會規律、經濟規律,符合此四重規律的資源配置路徑是效益最高的。
(四)科技發展對財政經費投入的依賴程度
1. 財政經費投入的稀缺性
從經濟規律來看財政經費投入的稀缺性,主要表現在財政投入對科研活動、智力資源的稀缺性,智力資源對科研活動的稀缺性,科研活動本身對高校科技發展和辦學水平的稀缺性。在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財政經費投入是產出科研成果的必要非充分條件,科研活動對高校科技發展和提升辦學水平都是一種稀缺資源,且財務部門有主動權,財政經費高,開展的科研活動就會密集,科技成果和辦學水平更可能大幅提升。
2. 科技競爭能力高度依賴財政經費投入
高校資源稟賦不同,對于同質性高校(含有相同“雙一流”建設學科的綜合性高校和理工類高校)來說,前沿的技術、精密的科學儀器設備、領航人才變成了爭奪重點,科技競爭能力取決于財政經費投入的力度。
3. 科研是高校發展的關鍵驅動環節,財政經費投入是最關鍵的驅動因子
科學儀器對于各個學院、學科、科技創新發展的驅動因子不同,科學儀器資源配置也要采取有針對性的配置方式。這點在財務資源配置的使用環節用得比較多。例如,大團隊產出的科技成果多且創新度高,在配置科學儀器設備資源時會獲得較高的支持度。
4. 財政經費通過科研活動激勵智力資源提高創新活力
不同的激勵對象,需要財務部門和科研管理部門制定不同的激勵方案,如果激勵的對象是資深科學家,則應配置科學儀器、建設大平臺費用;如果激勵的對象是青年科學家,應配置間接經費與人員效益。
5. 科研項目的投入與產出是績效評價的主要指標
影響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的因素中,主要是科研投入與產出。產出,即科研成果,如論文、技術成果、專利等,已經隨著科研活動的發展有了績效評價指標依據。
案例1-1 教育、經濟、科研規律與新基石研究員項目
現代科學儀器設備與資金流動耦合,最早追溯到近代自然科學確立以及實驗室的誕生(郭金明,2019)。在最初的科學探究活動中,研究者(早期的科研人員)在私人實驗室專業設計并使用科學儀器設備開展科學探究。后期由于開發成本需要資本的資助,科學儀器設備的工具屬性逐漸融入資本屬性,科研規律與經濟規律開始融合。經過不斷的專業化分工,科學儀器設備逐漸成為一門技術密集型產業,隨著科學儀器規模和技術含量不斷擴大,產生了科研基礎設施。隨著對科學技術的追逐,現代大學誕生,大學的科研人員通過購買交易(后期發展為公開招標采購)的形式,利用高校的財力購買科學儀器設備,從此,高等教育規律開始與科研規律、經濟規律融合。反過來,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與維護往往與高??蒲星把仡I域、交叉學科(如電子、機械)領域密切相關,科學儀器設備推動科研規律、學科交叉不斷深化。1965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報告Basic Research and National Goals(中文譯為《基礎研究與國家目標》)闡述了科學儀器與基礎研究的關系,報告指出對于科研設施投入很大部分是用于運行和維護費用。后來隨著現代財務體系發展,科學儀器設備逐漸在財務資金流動關系中命名為固定資產。我國一直在基礎研究上投入大量國家級經費,同時也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基礎研究,2018 年,《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強調,要“采取政府引導、稅收杠桿等方式……探索共建新型研發機構、聯合資助、慈善捐贈等措施,激勵企業和社會力量加大基礎研究投入?!?022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由科學家主導,騰訊公司出資,“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成立?!靶禄芯繂T項目”是一項聚焦原始創新,鼓勵自由探索,帶有公益屬性的新型基礎研究資助項目,支持富有創造力的科學家開展探索性與風險性強的基礎研究。騰訊公司在10年內投入100億元人民幣,長期穩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學家潛心基礎研究、實現“從0到1”的原始創新,推動科學發展??蒲腥藛T申請國家經費支持的常規科研基金,通常需要提供比較完整的研究數據和結果,獲得多數同行專家的認可,這對于原創性的項目較難。而投資、評價機制靈活的社會資金針對原始創新進行大膽有力的支持,可與國家經費投入互補。
(資料來源:新基石研究員項目,https://www.newcornerstone.org.cn/#/,訪問時間:2023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