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疫情之下誰在病急亂投醫

拯救全球經濟沒有“速效救心丸”1

2020年暴發的新冠疫情,對世界各國極為倚重且成熟的生產、生活與交易體系的破壞,不僅大大超出了以往絕大多數“黑天鵝”事件所帶來的相關后果,也是對人類集體智慧、科技進步和經濟體系彈性或吸損能力的一次代價高昂的較長周期測試。疫情對全球貿易和增長帶來的缺口盡管量級巨大,但未必是構成全球經濟大蕭條的先導性因素。進一步地說,全球經濟能否避免邁向新一輪衰退,關鍵在于美歐國家的行動能力。

疫情在全球的迅速蔓延,對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造成的顯性與隱性損失究竟有多大,包括各國統計部門和相關國際經濟組織都未能給出精準的分析數據。世人可能更關心的是:擁有全球最先進醫療手段和醫療技術、最發達經濟與金融體系的美國,其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取得的復蘇成果與相當不錯的經濟走勢,是否會因為受到本次疫情的嚴重沖擊而陷入新一輪的深度衰退?

美聯儲2020年4月15日發布的褐皮書報告顯示,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沖擊,美國所有地區的經濟活動在最近數周急劇萎縮。而美國勞工部4月9日發布的每周失業救濟申請報告顯示,在2020年3月29日至4月4日這一周,大約有660萬人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過去三周大約有1660萬人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美聯社據此評論,這一數字意味著過去三周全美大約每10名勞動者中就有1人失去工作。另一方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在2020年4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警告:全球經濟很可能迎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且衰退程度遠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下滑。憂心忡忡的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當時預計,疫情將使2020年和2021年兩年的全球GDP累計損失約9萬億美元,超過日本和德國經濟之和,而作為全球頭號經濟強國的美國將迎來一張最糟糕的成績單:經濟萎縮5. 9%;此外,歐元區2020年全年經濟將負增長7. 5%,日本經濟也將萎縮5. 2%。

不過,盡管2020年3月份美國和全球的實際經濟數據、金融市場指標和經濟信心指數等均出現了超預期下降,并且隨后到來的企業破產和失業潮也將給世界經濟造成重創,但是筆者相信,這在相當大程度上是由于疫情這個重大外部變量造成的,而疫情不可能無休止肆虐全球。另一方面,美國經濟的急劇萎縮和民眾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的暴增是經濟運行系統和普通民眾對疫情的短期反應。由于人類迄今為止在技術與認知領域取得的突破不足以應對疫情帶來的風險,經濟運行系統直接進入瞬時衰退軌道是非常正常的市場邏輯。但若就此判斷全球經濟將迎來自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大蕭條、大崩潰,尚需觀察三個關鍵指標:一是主要經濟體尤其是美國經濟與金融體系的短期吸損與自我修復能力;二是全球主要經濟體是否能在溝通與協調的基礎上收起“以鄰為壑”的對外政策并向市場注入信心;三是全球金融市場是否能盡快“止血”并穩住基本盤。

就第一個指標而言,美國從先前面對疫情沖擊時所表現出的重大應對失誤和某種程度上的本領不足,到疫情蔓延之后迅速采取超常規貨幣與財政政策,說明美國依然擁有較為成熟的自我糾錯機制和相應的貨幣政策工具與強大的財力基礎,依然具有不容忽視的吸損與自我修復能力。美國面臨的最重大挑戰是,能否盡快控制疫情,消除市場恐慌之源。

就第二個指標而言,隨著G20成員領導人應對疫情特別峰會的成功召開以及相關部長會議在落實《 G20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動計劃》方面的積極進展,說明各國向全球發出了一致同意共同采取各類政策工具應對疫情對經濟的沖擊,維護金融穩定,同時為全球經濟有力復蘇創造積極條件的重大信號。

至于第三個指標,是最難預判的。因為這主要取決于各國和全球在應對疫情方面的能力與協作成效。而疫情的反復,以及全球在集體維護供應鏈與產業鏈完整方面的合作意愿等,都是重要的不確定因素。如果主要國家能夠秉持底線思維,切實采取最嚴格的防控措施,并在全球聯防聯控方面展開實質性合作,則全球金融市場在2020年年底之前真正企穩還是有可能的。

令人憂心的是,隨著歐美等主要經濟體一定程度上的停擺,產出大幅下降,財政收入超預期下滑將無法避免。說白了,錢從哪兒來?IMF在2020年4月發布的《財政監測報告》中提醒各國:疫情及其對金融和經濟的影響將導致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比率相對于之前的預測大幅上升。在2020年的基線情景中,財政收入占全球GDP 的比例將比2019年10月的預測低2. 5%。財政狀況的惡化將大大約束政府的救助能力。但IMF開出的以廣泛的財政刺激促進經濟復蘇的同時還要確保債務可持續的藥方,在真實世界里是越來越難以實現的超高難度命題。

上一輪金融危機以來,歐美國家私人部門整體上在加速去杠桿化,但政府為避免需求過度萎縮卻不斷加杠桿,全球主要經濟體均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大量信貸和貨幣創造被用于購買存量資產而非生產性投資的現象。經濟發展史已經證明,債務安排既是一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手,更是導致新一輪危機的淵藪。疫情作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終將過去,但美聯儲因開具大額救市與救助方案而超發的貨幣卻很難快速收回。美聯儲無節制的流動性釋放,最終也將反噬美國金融體系,損害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

新興經濟體要從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中吸取教訓,必須將經濟增長與金融穩定建立在深耕實體經濟發展和構建彈性且堅固的金融體系基礎之上。如果沒有對實體經濟始終如一的關注并采取真正意義上的呵護措施,是談不上構建彈性且堅固的金融體系的。唯有以知識為基礎,以技術創新為原動力的經濟增長,才是持續有效的經濟增長。新興經濟體決不能引入美國的債務推動型增長模式,必須避免陷入信貸擴張支撐經濟信心的怪圈。

1 本節內容原載于《上海證券報》 2020年4月18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阴县| 阿拉尔市| 临城县| 成都市| 长武县| 邢台县| 固阳县| 建阳市| 乐山市| 阆中市| 孝义市| 木里| 华阴市| 新建县| 申扎县| 罗江县| 吕梁市| 双桥区| 佳木斯市| 潞西市| 阿尔山市| 枝江市| 乌鲁木齐县| 景东| 赤壁市| 土默特左旗| 东兴市| 河曲县| 民权县| 洛宁县| 剑川县| 乌鲁木齐县| 瓦房店市| 马公市| 陈巴尔虎旗| 武平县| 吴江市| 卫辉市| 宜昌市| 云霄县| 长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