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講 從“中國”到中國——地理視角下的歷代疆域變遷

地理學是以空間為研究對象的科學,若將國家作為研究空間,疆域變遷則是最根本的問題。然而,中國歷史悠久,疆域變遷不僅是開疆拓土那些事,也與地理相關,也許其間的關系更重于政治。

“疆域”一詞具有界限以及界限所包納空間的含義,若將疆域與政治共同思考,則應從屬于國家的概念。當代政治學認為國家包括三要素,即領土、人民、主權,疆域與三要素中的領土有著相近的內容,但又有所不同。當代政治涉及的領土為立體形態,包括領土、領空、領海,其中領海不僅包含內海,還包含領海基線以外12海里范圍內的海域。此外不能忽視的,還有領海以外擁有主權的島嶼。這樣看中國古代的疆域僅屬于狹義的領土,但其中還有一些差別,多數歷史時期疆域沒有明確的邊界,其包納的空間又分實在管轄與松散管轄兩類。

20世紀60年代初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 ,經國務院、外交部同意,確定以18世紀50年代至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的版圖作為歷史時期中國疆域,歷史時期在這個范圍之內活動的民族、建立的政權,都屬于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與政權。1 本講述及的疆域,即以這一空間為基準,探討其變遷過程以及支撐疆域變化的地理基礎。

現代漢語中疆域屬于一個完整的詞匯,但最初“疆”指放置在地上的繩子,“域”則指繩子所包圍的空間,因此將疆域用作表述一個政權的境界,包含著疆界與空間兩重含義。若就疆域包含的兩重內容而論,我們早已意識到一個事實,即中國歷史時期長期存在有域無疆或以域代疆狀態。當代國際上具有法律效力的疆界,不僅需要雙方簽署邊界文件,而且地面通過劃界設有包括經緯度信息的準確界標,并由界標相連成線,構成雙方的主權界線。中國歷史時期完全不同,對于疆域的確認多數根據邊疆地區民眾的歸屬與行政管轄的范圍,邊界地區若存在地理障礙性明顯的山川湖泊,即成為可尋識的地標,若沒有這樣的地物,邊界則無標可尋,具有鮮明的有域無疆特點。入清以后與俄羅斯等國劃界之前,歷史上中原王朝與周鄰政權劃定明確疆域走向的事例不多,至于公元8世紀后期唐蕃清水會盟與公元11世紀初宋、遼“澶淵之盟”2,均發生在歷史時期的中國乃至于現今中國疆域之內,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邊界協約,真正意義的國際邊界條文在進入清代之前鮮見記載。

中國歷史上為什么會長期出現有域無疆現象? 國家乃至于政權是地球表面上具有確定組織的人類集團,國家、政權作為空間有機體,發展中總會遇到自然界限,即山川、沙漠、森林,這些自然地物既是人類集團維持生存的屏障,也是人類集團繼續拓展空間的障礙,因此山脈、河流等往往成為國家或政權的邊界。若國家繼續發展,遇到強大的鄰國、部族給予有效的反對,相互之間勢均力敵之處自然構成邊界。 19世紀晚期德國地理學家F. 拉采爾曾就邊界做出這樣的詮釋:界限是相鄰民族擴展的結果。邊界既服從于自然物的走向,也是政治從屬關系不同的人類集團間力量抗衡的結果。如果僅存在山川、沙漠、森林這些地理性的障礙,僅表明這一人類集團活動的范圍與擴展能力,只有另一個相鄰人類集團出現,才使兩個人類集團劃定界限成為必要且具有意義。那么,歷史時期的中國又是一種什么狀況? 另一位西方學者美國人L. S. 斯塔夫里阿諾斯撰寫的《全球通史》 ,述及中國歷史的內容并不多,但他對于中國文明的闡述卻發人深省:中國為什么會擁有世界上最古老、連續不斷的文明? 根本原因在于地理——它與人類其他偉大文明相隔絕的程度舉世無雙。3 斯塔夫里阿諾斯講的是歷史,核心卻意在地理。中國西部與中亞聯為一體的荒漠以及北部的干旱草原,并不是適宜人類生存或孕育強大人類集團的地帶,這一被斯塔夫里阿諾斯稱為“與世隔絕”的區域環繞于中國的東北、西北,因此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或因地廣人稀,或因游牧民族的流動性生活,中國東北、西北地區幾乎沒有實質性劃界的需要。疆界是政權與政權、國家與國家空間直接接觸,為了辨明彼此而出現的標識,若不存在相互抗衡的另一方,其結果必然是形成有域無疆的邊界特征。與東北、西北相比,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多為定居農業社會,中國與這些國家、政權間的疆域走向反而比較清楚,且留有文獻記載。自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后,隨著一系列邊界條約的簽署,中國結束了有域無疆的歷史,疆域變遷進入另一個階段。

中國疆域的形成經過漫長的歷史,而最初的起步之處又在什么地方?

1 譚其驤:《歷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歷代疆域》,《長水粹編》,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22頁。

2 《舊唐書·吐蕃傳》載德宗建中四年(783)正月經唐、蕃雙方議定,今國家所守界:“涇州西至彈箏峽西口,隴州西至清水縣,鳳州西至同谷縣,暨劍南西山、大渡河東,為漢界。蕃國守鎮在蘭、渭、原、會,西至臨洮,又東至成州,抵劍南西界磨些諸蠻、大渡水西南,為蕃界。“澶淵之盟”為1004年宋遼交戰后簽署的盟約,其中規定以今河北白溝為雙方境界。

3 〔美〕L. S.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吳象嬰、梁赤民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78—279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城市| 崇仁县| 图木舒克市| 永昌县| 贵南县| 韶山市| 外汇| 玉林市| 蛟河市| 会东县| 临海市| 建水县| 柳林县| 社旗县| 沙雅县| 长泰县| 宝鸡市| 葫芦岛市| 江津市| 台中县| 分宜县| 镇雄县| 咸宁市| 定结县| 轮台县| 广南县| 瑞金市| 阳曲县| 简阳市| 芦山县| 会昌县| 六安市| 玉环县| 天气| 青河县| 达尔| 新田县| 满城县| 延边| 东莞市| 星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