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洞見
- 嚴楨
- 1247字
- 2025-03-28 19:51:22
自序
從業22年來,我一直專注品牌領域,幸運地找到了自己既熱愛又擅長的事。
這些年常常會遇到一些同行和媒體的追問:為什么企業家通常難以被別人的觀點說服,你卻敢于堅持并“賣出”自己的觀點?為什么跨越巨大的行業與體制差異,你始終能用自己的方式做品牌?為什么同樣的潮流大勢,你卻能把握先機?為什么同樣的資源和媒介,你卻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附加價值?為什么明明預算花費不高,你卻能讓人產生“花了大價錢”的錯覺?
我也嘗試問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一些心得?是不是值得與大家分享?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也是觸發本書寫作的原因。
我曾就職于中糧集團、碧桂園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也曾任職匯源、蒙牛、九牧等同時期行業頭部企業,這些企業有很多不同點。跨行業,涉及食品、地產、泛家居等多個領域;既有快速消費品,又有耐用消費品;既有單一品類公司,又有多元產業集團;既有本土品牌引領的賽道,又有外資品牌主導的市場。跨體制,既有穩健厚重的大型央企,又有快速崛起的民營企業。企業家風格迥異,成長背景不同、決策方式多樣、地域特點鮮明。但這些企業也擁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與時代共同發展的民族品牌。非常有幸,我親歷了這些企業的成長,見證了這些品牌的高光時刻,這些珍貴的故事成為本書最重要的素材。
目前我在全球領先的數據洞察和咨詢公司凱度、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羅哲文基金管理委員會、中體傳播集團等機構擔任品牌顧問,借此更深入地了解品牌和營銷趨勢,更多維地參與文化與體育領域的跨界創新。
我擁有4年軍校經歷,習慣運用軍事思維經營品牌,這一點可能是我與其他品牌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做品牌就如同作戰指揮,力爭搶奪先機,贏得先發優勢;秉持大局觀,不爭一城一池,而是要打贏全面戰役,不執著于短期收益,而是謀求更長遠的有利占位;因勢利導,守正出奇,打破常規,調用最合理的資源,獲取最可觀的戰果。
品牌的打造沒有可以套用的萬能公式,某個項目的成功也往往難以復制。本書并不提供如何打造一個爆品的標準答案,也無法給出通過一句口號或一波廣告就能帶來生意飛躍的奇跡。本書聚焦品牌的可持續發展,試圖洞察成功案例背后的規律,期望提煉可供借鑒的思維方式,嘗試探討時代的品牌之道。
如果有幸被企業家讀到,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更多地了解品牌拉動生意的路徑,輔助他們更好地判斷怎樣才是有效的品牌管理。如果有幸被品牌人讀到,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提供另一種打造品牌的可能性。如果有幸被媒體人和大眾讀到,希望他們發現品牌既是有趣味的,又是有意義的。無論如何,唯愿本人22年的品牌生涯能帶給讀者點滴收獲,也算是對我所熱愛事業的一點回饋。
在此,我要誠摯地感謝在本書寫作過程中原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鄭欣淼老先生,中央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羅楊先生,凱度集團大中華區CEO暨BrandZ全球主席王幸女士給予我的鼓勵和幫助。最后,我要感謝我的家人,他們是我寫這本書最堅定的力量來源。
成書之時,我深感個人的命運、企業的發展,得益于時代的紅利,根源于國家的強大。身為品牌人,由衷地盼望民族復興之路上有更多中國品牌屹立于世界品牌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