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公園北京》小引

陳平原

林崢博士的《公園北京:文化生產與文學想象(1860—1937)》,乃根據2015年在北大完成的博士論文《公園北京:現代性的空間投射(1860—1937)》修訂而成,作為指導教師,我有義務稍作推介。

當初林崢君畢業找工作,我給她寫推薦信,是這么開頭的:“作為‘全北大’,負笈燕園十一載,林崢同學有多次外出訪學的機會,包括在臺灣清華大學一學期(2007),在英國劍橋大學兩個月(2011),以及在美國哈佛大學一年(2012)。如此馳騁東西,兼及中外,乃最為理想的求學經歷。能有如此機遇,既基于北京大學的學術地位,也與林崢本人的聰穎與勤奮密切相關。從本科生到博士生,林崢幾乎每年都獲得了學校頒發的各種獎學金(2006—2007獲得國家獎學金)。”作為中文系學生,在讀期間能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等主辦的國際會議上用英文發表專業論文,這點殊為不易。

為林崢的博士論文撰寫導師評語,我提及:論文以“公園”來討論“城市”,兼及政治史、社會史、文化史、文學史等多重維度,視野開闊,氣魄宏大。尤為難得的是,作者在空間與時間、政治與文學、古代與現代的轉化與馳騁中,顯得既自信,又有度,節奏控制得很不錯。而選擇萬牲園、中央公園、城南游藝園、北海公園、陶然亭等五個個案,分別對應傳統士紳、新文化人、普通市民、新青年、政治團體的生活及表現,這并非最初的設想,而是在寫作中逐步醞釀成型的。現在看來,此設計可操作性強,五章各自表達,而又相互趨避,可謂“匠心獨運”。第五章談論“陶然亭畔的風景”,處理“革命與戀愛”時游刃有余,談及“新式政治與革命的濫觴”則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此后雖努力修補,但因天性、閱歷及才學,政治史這條線始終顯得薄弱,這也是書名副題從“現代性的空間投射”改為“文化生產與文學想象”的緣故。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公園”作為一個新興的西方文明裝置,如何進入晚清及民國北京,在這個過程中又如何實現了傳統與現代、本土文化與外來文明的對接與轉化,此乃本書論述的中心。走出純粹的文學研究,兼及城與人、文與史、圖與文、物質空間與文化實踐,揭示“公園”在近現代北京的文化生產與文學想象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這方面,林崢博士做了很多嘗試,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我只在她起步階段略有指引,主要還靠她自己上下求索以及轉益多師。

作為導師,從2008年的本科畢業論文《林海音的北京記憶與書寫》起步,我與林崢君開始了關于北京長達十五年的對話。其中最為關鍵的,是確定以北京公園為研究對象。如此跨學科的論題,對于曾經的文學青年(林崢中學時熱心寫作,還出版過長篇小說),是一個巨大挑戰。在我看來,此題目值得認真開掘,有很大的生長空間,但當下對話者少,關注度低,較難收獲掌聲,必須有長期奮斗的精神準備。說清楚利弊得失,然后告訴學生,若選此題,我可以陪她走最初幾步。

恰好此前不久,我得到朋友贈送的收錄眾多史料及朱啟鈐等人文章的《中央公園二十五周年紀念冊》(中央公園事務所,1939 年),正在醞釀一篇大文章《來今雨軒的過客》,史料、思路及感覺都比較現成,可以送給她練練手,試試能不能借公園這一特殊空間,上下勾連,縱橫馳騁,兼及城市史、建筑史、文化史、文學史等領域,做出一篇不一樣的博士論文。

這題目聽起來很有趣,可要真正經營好,卻委實不容易。論文答辯時,老師們給予很高評價(獲評“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但也提出不少批評與建議。于是,一貫要強的林崢博士,一邊努力教好書,一邊認真修訂博士論文,終于在第二次赴哈佛長期訪學的前夕,將改定的書稿送交北大出版社,算是不負眾多師友的殷切期望。

以《公園北京》為起點,林崢博士的城市研究(課程、講座及著述)正不斷拓展,且已初步顯示其別具一格的風采。假以時日,其成果必能收獲越來越多的掌聲。

2022年10月5日于京西圓明園花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巴河县| 垦利县| 兴安县| 安阳县| 漾濞| 池州市| 镇雄县| 萝北县| 南川市| 潞城市| 恩平市| 湖口县| 昆明市| 兴宁市| 长泰县| 德清县| 黑龙江省| 南通市| 尉氏县| 盐亭县| 镇远县| 历史| 泰州市| 辽源市| 察隅县| 年辖:市辖区| 蒙城县| 铁力市| 宁城县| 依安县| 银川市| 保康县| 水城县| 延寿县| 沐川县| 长兴县| 平利县| 区。| 农安县| 白玉县| 西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