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支付的規制結構配置研究
- 蘇盼
- 910字
- 2025-03-28 19:46:33
序言
蘇盼老師的著作《電子支付的規制結構配置研究》是在她的博士論文《規制如何發生?——歐盟、美國及中國第三方支付監管比較研究》基礎之上完成的,選擇了我國網絡金融法律領域正在熱烈討論的一個問題。電子支付已經出現了一段時間,發展極其迅速,目前我國電子支付的市場規模巨大,影響的人口規模也極大。正因為發展速度快,也因為互聯網時代法律的滯后,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并沒有引起監管部門和立法部門的重點關注。當然,這或許是監管部門允許新生事物的充分試驗,對金融服務創新采取鼓勵和寬容的態度所致。不管怎樣,我國監管部門的寬松政策,無疑對電子支付服務的發展是有利的。但當這個市場已經發展到如此規模,各類風險層出不窮,監管和立法不可能不跟上了。所以,我認為蘇盼選擇了一個既比較新又特別急迫而重大的題目。
蘇盼在博士論文寫作期間,仔細研究了國內資料后,又到南方某省對網絡支付卡問題進行了實地調研。在調研期間,她不僅收集了相關第一手資料,還幫助當地政府部門提供了法律咨詢服務,這樣的經歷是很寶貴的。為了作國際層面的比較研究,她還搜集了不少歐洲的網絡支付監管資料,又到美國搜集資料、拜訪專家,研究的資料收集工作比較扎實。她的博士論文將不同地區和我國的支付監管政策、法律進行了比較,分析背后的經濟與社會原因,最后作出獨立的判斷和對策建議。
我國的電子支付發展如此之快,有特殊而深刻的背景。長期以來,我國的金融機關特許權高度集中,金融服務市場高度集中,同時,我國也比較缺乏個人商業信用記錄和評價系統。在此背景下,銀行系統之外的第三方支付發展極快,但這種近乎自由化的“野蠻生長”,卻為我國“失靈”和“空白”的個人零售金融服務提供了很多便利,因此這種新型服務越來越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這樣的特點,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之前的監管政策和立法行為。目前的這本著作在博士論文基礎之上又作了較大的修改,特別是將司法層面的規則體系也納入討論之中,是對原有的監管規則的重要補充。
總體來看,蘇盼的著作對我國電子支付的規制結構作了較好的分析,層次清晰,論述富有邏輯,給出的解釋也是可靠的。她所提出的政策建議,特別是結論部分的內容,對我國實務部門有一定參考價值。
吳志攀
2022年12月2日
- Android應用安全實戰:Frida協議分析
- Securing Blockchain Networks like Ethereum and Hyperledger Fabric
- 網絡安全應急管理與技術實踐
- 大型互聯網企業安全架構
- 零信任網絡:在不可信網絡中構建安全系統
- 信息系統安全檢測與風險評估
- 暗戰亮劍:黑客滲透與防御全程實錄
- 黑客攻防入門秘笈
- 安全實戰之滲透測試
- Learning Veeam? Backup & Replication for VMware vSphere
- 零信任網絡:在不可信網絡中構建安全系統(第2版)
- 網絡空間安全實驗
- Kerberos域網絡安全從入門到精通
- 情報驅動應急響應
- Mastering Reverse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