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理解中國的數字金融創新和監管

1.進行中的數字金融革命

2020年11月3日晚,在數字金融巨頭螞蟻集團( Ant Group)下的子公司螞蟻金服計劃首次公開募股(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前的大約36小時,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布螞蟻集團暫停上市。隨后,螞蟻金服還迅速暫停了在香港聯合交易所的雙重上市,原因是監管規則的變化會給螞蟻金服未來的財務表現帶來新的不確定性。在IPO之前暫停上市,確實是一件非同尋常的事情,更何況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國內外的投資者也都在努力理解這一變局的深刻含義??梢源_定的是,這個行業的監管環境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反映了當下中國數字金融行業的尷尬境地——雖然中國在移動支付、在線投資和數字信貸等多個業務領域已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但監管框架仍未完善。

中國在數字金融創新和監管方面究竟有一些什么樣的經驗與教訓呢? 在過去的數字金融實踐中,哪些事情做對了? 哪些事情做得不對? 還有哪些事情需要進一步改進?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邀請了一批中美專家,深入分析了中國數字金融的發展現狀,并提出了重要的政策建議。本書的內容大致如下:首先,刻畫了中國數字金融行業的現狀,并分析了其迅速發展的關鍵原因。其次,描述了一些已取得成功的業務(如移動支付),以及其他一些相對失敗的業務(如P2P借貸) 。再次,著眼于數字金融行業的新發展——包括商業銀行數字化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的發行,分析數字金融發展對國內外金融格局的影響。最后,評估了監管政策在中國數字金融發展中的作用,并試圖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一些啟示。

在本書中,數字金融是指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和云計算等數字技術應用于金融產品和流程,包括應用技術來改進科技公司和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金融業務。這些金融業務有時也被稱為金融科技( Fintech)或互聯網金融。本書更傾向于使用“平衡”的術語——“數字金融”,因為在實踐中,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都更關注科技公司對金融服務的助力。

在過去十多年,中國數字金融行業經歷了飛速的發展。雖然大多數數字金融業務模式最初始于美國和英國,但中國現在在多個領域(尤其是在客戶群和交易量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中國數字金融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傳統金融市場的不完善——大多數低收入家庭和中小企業所能獲得的金融服務不足。中國數字金融的核心之一——應用數字技術輔助獲客和風險管理——促進了普惠金融的發展,從而彌補了中國金融市場的短板。

數字技術為金融部門帶來了創新。理論上,基于傳統經濟學中被廣泛接受的“規模報酬遞減”假設,同時觸達大量特征各異的長尾客戶的成本很高。如今,數字金融降低了這一成本:現有的移動支付服務提供商都擁有大規模的用戶;人工智能和云計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金融模型融合,從而為客戶提供及時的個性化服務;由大型科技公司開發的信用風險評估模型不僅在預測客戶的貸款違約風險方面更可靠,而且還能夠向沒有銀行賬戶的客戶提供貸款。目前,一家新型互聯網銀行每年可以向數千萬的低收入家庭和中小企業發放貸款,大科技信貸的不良貸款率普遍低于傳統銀行發放同類貸款的不良貸款率。

從更廣泛的角度看,數字金融可能會改變金融市場和宏觀經濟的格局。例如,數字金融中介的出現削弱了銀行實體分支機構的價值,從2016年開始,銀行實體分支機構的數量逐年下降,很多大型銀行也開始裁員。相關量化指標顯示,數字金融服務的區域差距已大幅縮小。多項研究發現,數字金融有助于創新、就業和提升收入,尤其是提升低收入家庭和農村居民的收入。大科技信貸使用的信用風險評估模型以大數據為基礎,弱化了資產價格與銀行貸款的聯動性,即產生了“金融加速器”效應。大科技信貸的貨幣政策傳導速度普遍快于銀行貸款。而且,數字金融還可以使區域市場聯結更加緊密,例如移動支付促進了電子商務和物流的發展,從而提高了宏觀經濟穩定性。以上是數字金融對金融市場和宏觀經濟影響的一些例子,完整的圖景仍在繪制中。

金融監管在中國數字金融發展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從積極的方面來看,監管機構對數字金融創新更包容。然而,這究竟是因為監管機構看到了數字金融創新的普惠價值,還是因為它們尚未決定如何應對數字金融創新,這一點尚不清楚。無論如何,數字金融機構有足夠的機會和時間來檢驗新的金融產品,否則,大科技公司將很難發展移動支付和貸款業務。從消極的方面看,監管的缺失也導致了數字金融的“野蠻生長”,在某些情況下,還會積累重大的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例如,P2P 借貸在經歷了短暫的快速發展后突然崩盤,就是因為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積累過量。

螞蟻金服突然暫停上市,可能意味著數字金融監管迎來轉折點。監管機構正努力為數字金融行業構建一個全面的監管框架。 2015年,以中國人民銀行為首的10個政府部門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表明了數字金融發展和監管的官方立場;監管部門隨后出臺了一系列有關數字金融業務(包括2015年非銀行移動支付、2016年P2P 借貸、2020年互聯網銀行貸款等)的政策。但仍有一些棘手的問題亟待解決:第一,如何將數字金融業務置于統一的監管框架下,避免過度套利行為,同時又留有足夠的創新空間? 第二,傳統的政策手段和工具可能不足以監管數字金融行業,如何應用數字技術輔助監管? 第三,如何對數字金融控股公司進行監管,以在不同業務之間筑建“數字中國墻”? 第四,如何建立數據作為新生產要素的確權、標準、配置、定價和交易等方面的治理框架? 第五,判斷數字金融領域是否存在壟斷的最佳標準是什么?第六,數字金融行業反壟斷政策的重點是什么? 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有助于塑造未來的數字金融監管框架。

中國數字金融革命仍在進行之中,但它已經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第一,數字技術為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有效模式。借助數字技術,金融機構能夠以驚人的速度為海量的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第二,數字技術正在迅速改變全球金融格局。中國的經驗為理解數字金融創新,尤其是新興數字金融參與者與傳統金融機構之間的互動提供了經典案例,這些機構也正在經歷重大的數字化轉型。第三,目前全球數字金融市場的格局大體是四分天下:美國、英國、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前三者為主要引領者,美國技術領先,英國長于模式,中國則優于市場。未來中國的數字金融也許會與全球市場逐步融合,或至少達成一定程度的合作。

1 黃益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長,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杜大偉( David Dollar),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坡区| 枣庄市| 长春市| 岳西县| 海城市| 平南县| 永丰县| 凤台县| 玉山县| 阆中市| 天津市| 石城县| 美姑县| 荃湾区| 偃师市| 红河县| 额尔古纳市| 南投县| 元朗区| 台北县| 怀仁县| 莒南县| 寿阳县| 体育| 延寿县| 辽阳县| 拜泉县| 本溪市| 广南县| 宜川县| 漯河市| 昌邑市| 长乐市| 林西县| 顺义区| 喜德县| 蚌埠市| 色达县| 邯郸市| 色达县| 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