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進一步閱讀書目

劉可維的《絲路的最東端——從倭國到日本國》(商務印書館,2019年)將日本古代史置于“絲瓷之路”的大背景下加以審視,借助卷帙浩繁的文獻記載和豐富多彩的考古實物,為讀者勾勒出了一幅日本列島與歐亞大陸碰撞和融合的壯麗畫卷。公元前4世紀前后,為日本列島揭開文明史序幕的彌生文化就在北九州一帶登陸。九州北部的粳稻接近于韓國同時期的稻作品種,而九州西北部的稻作更可能來源于中國的長江流域。彌生文化并非單一來源,很可能受到來自朝鮮、山東半島和長江中下游流域等多種文明的影響。稻作的傳入不僅給日本列島帶來技術上的革新,社會結構也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階級分化的加速,帶有防御功能的環壕聚落在西日本各地出現,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了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百余國”。“古墳時代”的“前方后圓墳”由彌生時代的周溝墓發展而來,連接墓葬與外界的陸橋不斷擴大形成了方形封土。高句麗的積石墓中同樣存在前方后圓的形制,其源頭甚至可以追溯到東北亞地區的游牧民族。古墳時代中期的墓葬里,有關騎馬風俗的隨葬品出現爆發性增長,或許可以解釋為來自東北亞的騎馬民族進入并征服了日本列島,但該學說的主要意義是強調文明的傳播。就日本列島而言,來自東亞大陸和朝鮮半島的渡來人就是傳播先進文化的主要力量。

吉村武彥的《日本社會的誕生》(“巖波日本史”第一卷,新星出版社,2020年)是基于現代考古學前沿成果而推出的全新版“日本”前史,探究“日本人”的祖先究竟何時、自何處來到日本列島,繩紋時代的生活,日本的稻作起源,有關邪馬臺國的最新學說,大和政權的建立及其對外擴張,氏族的形成與部民制,等等,還原了遠古日本的真實風貌。

寺澤薰的《王權的誕生:彌生時代——古墳時代》(“講談社·日本的歷史”,文匯出版社,2021年)以考古學者手鏟下溝壕環繞的聚落、刺穿人骨的石劍、巨大古墳的密室做拼圖,復原了日本列島文字誕生前驚心動魄的歷史篇章。約公元前6世紀末,當乘船而來的移民第一次登上日本列島,一場巨大的變革席卷而來。漁獵采集的生活方式被徹底打破,水稻種植技術帶來田園牧歌的曙光,也招致部落攻伐兼并、兵戎相見的血光。在諸國林立、此起彼落的變亂中,中國史書記載的早期國家登場,女王治下的王權誕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丘县| 晋州市| 泸溪县| 偃师市| 屏东市| 珲春市| 巴南区| 揭阳市| 朝阳县| 彭泽县| 平顶山市| 兴业县| 洪泽县| 南涧| 保山市| 宣威市| 渑池县| 微山县| 汪清县| 临海市| 庆阳市| 洞口县| 余庆县| 惠州市| 扎鲁特旗| 宁陵县| 天祝| 天等县| 靖宇县| 比如县| 来凤县| 金秀| 伊吾县| 宜黄县| 怀仁县| 全州县| 三台县| 湘潭市| 五莲县| 通辽市| 饶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