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政策轉型研究
- 于干千
- 5679字
- 2025-03-28 17:37:40
第二節 中外文產業政策研究可視化對比分析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一) 研究方法
本節使用Excel軟件統計分析產業政策領域的發文數量和學科分布情況,從而把握該領域的研究進程和研究現狀。中外期刊中有關產業政策領域文章的增長情況與趨勢能夠展示該領域在國內和國外的研究程度、活躍度和研究偏向, 有助于通過壓縮時空的方式梳理該領域研究的縱深和寬度。
利用CiteSpace軟件對中外期刊中有關產業政策領域的文章進行計量分析和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 分別以關鍵詞 ( keyword) 、文獻參考 ( reference) 和研究機構 ( institute) 進行共現分析和聚類分析, 以及通過關鍵詞時區圖對比分析國內外研究的發展、各階段研究聚焦及未來研究趨勢。1
(二) 數據來源
本書的中文期刊來源是CNKI 數據庫中CSSCI 數據庫, 外文期刊來源是WOS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數據庫, 通過文獻導出, 用Excel統計文章發表階段、學科分布、核心機構, 用CiteSpace計量分析和可視化分析高產機構合作網絡、高頻關鍵詞的共現網絡和高頻詞的時間分布。具體檢索方式如下:
(1) 檢索時間為2000年至2021年, 檢索日期為2021年9月6日。
(2) 整理“產業政策”相關聯的上位詞和下位詞以及相近詞, 上位詞如“政策法律化”“管理效能”“體制機制” “法律手段” “政策工具”等, 下位詞如“財政政策”“金融政策” “政府補貼” “競爭政策”等, 相近詞如“產業經濟”“產業鏈”“產業價值鏈”“產業結構”等, 并與“產業政策”組合, 在WOS核心合集數據庫和CNKI數據庫中CSSCI數據庫的“標題” “摘要” “標題”及“關鍵詞”欄目中檢索期刊2, 通過篩選、去重等操作, 共篩選出外文期刊1062篇, 中文期刊1392篇作為研究分析樣本。
二、產業政策領域中文文獻分析
(一) 發文數量
2000年以來, 國內產業政策領域研究不斷升溫, 2008年相關領域的發文數量達到74篇, 隨后小幅波動至2015年的75篇, 2017年猛增至128篇, 隨后小范圍波動但持續保持在年均100篇左右的發文水平。由此表明, 國內在2015年之前對產業政策的關注較少, 但近五年關注度增加, 也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 (圖1-1)。

圖1-1 產業政策領域中文文獻數量的增長趨勢
(二) 學科分布
國內產業政策領域排在前4 位的研究學科分別是: 經濟體制改革、工業經濟、企業經濟、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 其他多個人文社科類的學科也涉及產業政策的研究。服務業經濟的產業政策研究有24篇, 排在第19位。由此可以看出, 產業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 鮮有與理工農醫的學科交叉融合 (表1-1)。
表1-1 產業政策領域中文文獻的學科分布

(三) 核心機構分布
通過可視化分析發現, 高校和科研機構是國內產業政策領域研究的主力軍,發文量排名前三的研究機構是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圖1-2)。從圖1-3中可看出, 我國產業政策領域整體科研實力較強和產出高質量成果較多的研究機構之間沒有合作 [ Network: N =525, E =0 ( Density=0) ] 。因此, 國內產業政策研究機構間需進一步提高學術交流合作密度3, 推動研究學科交叉融合和高質量研究成果產出。

圖1-2 2000—2021年產業政策領域中文文獻的高產機構 (前20位) 發文情況

圖1-3 2000—2021年產業政策領域中文文獻的高產機構合作網絡
(四) 研究熱點與演化
國內產業政策研究中, 關鍵詞出現頻次排名前10的依次是產業政策、產業結構、競爭政策、日本、產業升級、產能過剩、反壟斷法、政府干預、產業集群和體育產業 (圖1-4) 。其中, 排名第4的“日本”最早出現在2000年的文獻中, 被引用頻率達33次, 反映出日本的產業政策實踐具有較強的研究意義和參考價值。另外, 從圖1-4中還可看出國內學者的重點集中在對政府治理理念轉變、行政干預路徑優化, 以及對市場經濟體制下各產業和產業鏈的研究。從聚類分析看, 熱點聚類詞主要包括#0產業政策、#1競爭政策、#2產業結構、#3政府補貼、#4日本、#5產能過剩、#6產業升級、#7發展戰略、# 8經濟增長、#9政府干預、#10制度創新等, 除#0產業政策外, 國內學者研究更多地聚焦于#1競爭政策。由此可見, 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已經在國內學術界和政策界達成共識。4

圖1-4 2000—2021年產業政策領域中文文獻高頻關鍵詞的共現網絡
從高頻關鍵詞的時區圖可以看出 (圖1-5), 樣本中文文獻的研究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 (2001—2005年) 的關注點較多, 可謂百花齊放, 但比較深入且成效明顯的是產業結構、競爭政策、產業升級、反壟斷法、技術創新和日本產業政策實踐研究; 第二階段 (2006年至今) 的關注點除了延續第一階段的主要研究成果, 學者也開始對創新政策、市場失靈、產能過剩、比較優勢、企業創新和融資約束進行探索。

圖1-5 2000—2021年產業政策領域中文文獻高頻詞的時間分布
三、產業政策領域外文文獻分析
(一) 發文數量
2000年, 部分學者在外文文獻中對產業政策領域有所關注, 但2001—2005年間關注減少, 2006年產業政策領域的研究逐漸恢復, 在隨后6年進入平穩增長狀態, 從2013年開始相關領域研究快速上升, 近6年發文量持續走高, 說明國際學者對產業政策領域的研究持續升溫并進入相對穩定的發展狀態。中文文獻與外文文獻發文量趨勢相似, 表明產業政策領域研究正在得到越來越多國內外學者的關注 (圖1-6)。
(二) 學科分布
根據外文樣本文獻, 排名前20的產業政策研究學科如表1-2所示。其中, Business Economics,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cology, Public Administration, Government Law, Development Studies這5個學科與產業政策領域的交叉融合研究較多, 占比分別為35. 33% , 11. 86% , 8. 55% , 7. 49%和4. 24% , 另外, Geography, Engineering, Science Technology Other Topic和Computer Science等理工類學科也有涉及。從分布角度來看, 與產業政策交叉的學科主要體現在環境科學、法律和行政管理三個方面。

圖1-6 2000—2021年產業政策領域外文文獻數量增長趨勢
表1-2 2000—2021年產業政策領域外文文獻的學科分布

(三) 核心機構分布
通過文獻計量分析發現 (圖1-7), 高校是國外產業政策領域研究的領頭羊,其中排名前3的機構分別為University of Londo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和Uni-versity of Ferrara, 發文量分別為28, 27和27; 我國的Tsinghua University (清華大學) 和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學) 分別排名第7 (發文15 篇) 和第19 (發文9篇); 機構中The World Bank發文11篇, 排名第10。

圖1-7 2000—2021年產業政策領域外文文獻的高產機構 (前20位) 發文情況
從圖1-8中可看出產業政策相較于其他領域的研究, 機構間合作相對較少; 但相較于國內相同領域機構間合作研究基本空白的情況來說略好 [ Net-work: N=506, E=312 ( Density=0. 0024)]。另外, University of Ferrara,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國科學院) 和Tsinghua University (清華大學) 屬于高頻合作機構, 4 個重要的合作網絡分別是以University of Cambridge為核心的University of Johannes-burg和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合作網絡, 以University of Ferrara為核心的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合作網絡, Tsinghua University和Harvard U-niversity合作網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和 The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合作網絡, 以上合作網絡發表的文獻達到76篇。此外,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和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學) 都是該領域研究高成果產出機構。

圖1-8 2000—2021年產業政策領域外文文獻的高產機構合作網絡
(四) 研究熱點與演化
樣本外文文獻中, 高頻次關鍵詞中排名前10的依次是growth, innovation, impact, model, system, trade, firm, performance, economy 和 governance (圖1-9), 排名前3的關鍵詞 ( growth, innovation, impact) 最早分別出現在2003年、 2006年和2002年, 被引用頻次分別達到70次、 60次和43次, 至今仍保持較高熱度。排名前10的高頻關鍵詞中除了trade最早出現在2015年, 其余9個均早在2010年前就成為國外學者研究的焦點, 說明國外對于產業政策的研究具有深入挖掘的特點和較強的延續性。而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ate, investment, political investment 等其他熱點關鍵詞則反映出外文文獻的研究重點與國內學者的研究趨于相似。從聚類分析看, 熱點聚類詞主要包括#0 city、#1system、#2productivity、#3 structural changes、#4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5 sustainability、#6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7 industrial structur-al rationalization、#8 redistribution、#9 innovation、#10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0 city最早出現在2014年的文獻中, 涉及文獻數量最多 (71篇) , 也是最受關注的熱點方向。
與中文文獻有所不同的是, 外文文獻的研究熱點偏向于與環境科學、生態學等工程類應用科學的結合, 如#4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5 sustainabili-ty、#6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8 redistribution, 更注重深入探究產業鏈的運行機理和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而中文文獻更多地從社會科學角度進行理論研究。

圖1-9 2000—2021年產業政策領域外文文獻高頻關鍵詞的共現網絡
從高頻關鍵詞的時區圖可以看出 (圖1-10) , 國外學者在該領域的研究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 ( 2000—2007 年) 的關注點是 firm, impact, growth, innovation, governance, performance 和 model 等; 第二階段 ( 2008—2021年) 在堅持原來成果探索的基礎上, trade, political economy, state in-vestment的研究熱度增加。值得注意的是, China也是近年來研究的焦點之一, 說明國內外學者都對我國產業政策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模型探究給予認可和關注。另外, 熱點聚類詞前 6 位 (#0 city、#1system、#2 productivity、#3structural changes、#4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5 sustainability) 均出現在近十年, 說明產業政策的研究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且有豐碩的高質量研究成果產出。

圖1-10 2000—2021年產業政策領域外文文獻高頻關鍵詞的時間分布
四、產業政策領域中外文研究對比分析
(一) 發文情況對比
兩種樣本文獻數量變化基本相似, 2006年前產業政策領域得到的關注并不多, 2006年后進入穩定增長, 2019—2020年進入高峰。從研究成果的理論和實踐價值來看, 外文文獻略勝一籌, 但產業政策領域在國內外都是研究相對較少的, 有待繼續深耕的領域。通過擬合累計發文量對數函數分析, 二者近幾年呈對數式穩定上升趨勢, 未來產業政策的研究熱度仍將延續。一方面,學科交叉研究是主流趨勢, 世界格局和社會結構的劇烈變化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引領, 生態學、地理學、環境科學等滲入產業政策、產業經濟研究領域, 促進研究的不斷豐富和深入, 未來會有更多研究的細分領域和學科交叉相融的研究成果出現。另一方面,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 世界經濟增長乏力, 國內經濟進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 通過產業政策助推產業經濟回到正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由此, 該領域的研究思路、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亟待突破, 并融入不斷變化的市場中進行驗證。
(二) 學科分布對比
兩種樣本文獻在學科分布上最大的區別在于多學科交叉融合程度不同,由于產業政策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現在產業規模、稅收貢獻、就業保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 所以產業政策領域的中外文文獻均涉及的交叉學科有管理學、經濟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等。但相比之下, 中文文獻的學科跨度較小,與工程類學科交叉融合缺乏5, 研究的視野和范式單一; 外文文獻的學科跨度較大, 研究角度涉及地理、生態環境、生物、醫學和能源燃料等, 能夠從不同的視角對該領域進行審視、研究和驗證, 其研究的理論模型更具普遍適應性。
(三) 核心機構對比
高校無疑是產業政策研究領域的領頭羊,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國科學院) 和The World Bank是研究機構中的佼佼者。就合作程度而言, 該領域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密度過低是突出問題, 外文文獻研究機構的合作群體相對分散、規模較小且高質量成果產出相對較少, 以University of Ferrara、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國科學院) 和Tsinghua University (清華大學) 為首的合作團隊在外文期刊發表文獻數量排名靠前。中文文獻研究機構發文量排名前三研究的機構是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但以上領軍院校和科研機構在產業政策領域目前基本沒有深度合作, 這也是未來國內學界提升產業政策領域研究質量的模式和路徑。
(四) 研究熱點與演化對比
通過對比兩種樣本文獻熱點關鍵詞共現網絡和時區演化發現6, 二者的研究階段均可分為兩個階段, 分別為中文文獻 ( 2000—2005 年, 2006—2021年) 和外文文獻 (2000—2007 年, 2008—2021 年) 。由此看出國內外對產業政策研究的節奏基本相同, 但研究主題和方向略有不同, 國內外研究均通過規范的實證研究、演繹研究、模型研究和對比研究等多種方法探究驗證產業政策與產業經濟、產業發展之間的聯動效應。其不同之處在于: 外文文獻在產業增長、創新、產業政策影響以及產業內部模式、系統和動態變化等方面進行深度挖掘, 并有較多高質量成果產出, 早期從地理學、生態學和能源能量的角度進行研究, 近年來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成為研究熱點和前沿; 中文文獻在產業結構、競爭政策和日本產業政策實踐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并從體育產業和保險業做過實證研究, 近年來制度創新、政府補貼和經濟增長成為研究趨勢, 但與外文文獻相比, 研究的深度還有待進一步拓展。
(五) 結論
第一, 就發文數量而言, 中、外文文獻量均呈現出2016年前研究成果較少且增長緩慢, 2016年開始研究成果顯著增多且呈穩定增長的趨勢。說明產業政策研究是近年來的研究新熱點, 其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正在得到學術界越來越多的關注, 研究熱度在未來仍將持續。
第二, 就研究學科而言, 學科交叉融合是中、外文文獻的主流研究方式。但中文文獻的學科交叉密度小跨度窄, 研究理念和思路不夠延展, 質性研究占比較大, 定量研究不足, 未來應在加強產業政策理論研究的同時, 增加深度案例研究, 提高成果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
第三, 就核心主題和研究熱點而言, 由于社會背景和研究情境不同, 國內外研究各有側重。外文文獻主要集中于增長、影響、創新和模型等方面, 未來研究趨向于城市區域的產業政策效應、結構變化和可持續發展, 注重產業政策推動產業發展的原理、內涵和聯動機制研究。中文文獻的研究重點主要集中于產業結構、產業升級、競爭政策等方面, 注重產業政策在中國的實踐和創新應用, 制度創新、政府補貼和經濟增長是中文文獻的未來研究走向。
第四, 就產業政策的研究脈絡而言, 外文文獻的研究主要體現在distribu-tion, innov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regulation, productivity, city, sustain-ability, structural change等, 多從宏觀和微觀角度的理論探究。中文文獻的研究主要體現在產業結構、發展策略、工業化、產業集聚、產業集群、產業政策、經濟增長、政府補貼、制度創新等, 更加重視產業政策在區域經濟中的實踐應用效果總結歸納。
通過對比分析可知, 我國產業政策實踐領域的研究應當加強研究機構間合作, 拓寬交叉學科跨度, 延展研究思路, 充實定量研究方法, 結合本國國情和已取得的實踐研究成果, 借鑒外文文獻從生態環境、能源能量和地理角度構建的理論研究路徑, 進一步將理論研究的技術及工具應用于產業政策和產業經濟方面, 拓寬研究領域的廣度。
1 魏奇鋒、徐霞、楊力:《中外文知識管理研究可視化對比分析: 現狀、熱點與演化趨勢》,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第7期。
2 魏奇鋒、徐霞、楊力:《中外文知識管理研究可視化對比分析: 現狀、熱點與演化趨勢》,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第7期。
3 魏奇鋒、徐霞、楊力:《中外文知識管理研究可視化對比分析: 現狀、熱點與演化趨勢》,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第7期。
4 李偉、賀俊: 《確立競爭政策基礎地位的激勵約束和能力障礙》, 《學習與探索》 2021年第5期。
5 魏奇鋒、徐霞、楊力:《中外文知識管理研究可視化對比分析: 現狀、熱點與演化趨勢》,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第7期。
6 魏奇鋒、徐霞、楊力:《中外文知識管理研究可視化對比分析: 現狀、熱點與演化趨勢》,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第7期。
- 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知識工程(2019—2020)
- 物業管理:從入門到精通:物業管理人員必知的125個熱點問題(第三版)
- 工業互聯網標識與智能工廠融合應用和發展之路(技術與應用篇)
- 數字經濟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 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績效研究
- 土地的黃昏:中國鄉村經驗的微觀權力分析(修訂版)
- 中國學者談未來農業發展
- 國際商務
- 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江蘇省為例
-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機制創新
- 建設工程投資控制(土木建筑工程)歷年真題解析及預測(2021版)
- 紅人經濟:發掘新消費爆點
- 中國石油流通行業發展藍皮書(2018-2019)
- 能源體制革命:中國能源政策發展概論
- 近代香港輪船航運業研究(184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