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Всеволодова的學術生涯及成就簡介
Всеволодова 1951年畢業于莫斯科大學語文系,并于當年留校在語文系對外俄語教研室任教。1966年在Т.П. Ломтев(洛姆捷夫)的指導下通過了副博士論文答辯,題目為《波蘭語中時間關系的表達手段研究》,1983年通過了題目為《名詞時間范疇及其言語體現規律》的博士論文答辯,成為語文學博士,1985年晉升為莫斯科大學自然科學系對外俄語教研室的教授。1990年起入選莫斯科大學學報語文學版的編輯部成員,2000年被評為莫斯科大學功勛教授。從1955年至2008年她公開發表的專著和論文有230多部(篇) (詳見Панков 2008)。直至耄耋之年她依然堅持帶研究生和做科研,筆耕不輟,并于2016年修訂再版了2000年問世的《功能交際句法理論》一書。
以Всеволодова教授為首的大學實踐派是用功能交際法描寫俄語語法的鮮明代表之一。Всеволодова的名字跟當代俄羅斯語言學、俄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發展的整個時代緊密聯系。她畢生的學術道路和綿長的學術生涯都始于莫大對外俄語教研室。在這里她不僅教授外國學生俄語,還在學術論文、教學資料、教材編寫和學位論文指導中逐漸積累起個人和集體的教學經驗。在分析俄語及與外語對比的語料中她一直做著新的嘗試,不僅以操母語者的眼光,還以在學習俄語語言體系時遇到困難的外國人的眼光審視俄語,也就是既從內,又從外著眼觀察俄語中的各種語言現象。
1960年,Всеволодова編著了第一本《波蘭人學俄語—語音練習冊》,1963年與Л.П. Юдина出版了合編教材《波蘭人學俄語》,教材至今還在使用,因為其中的語料依然鮮活實用,沒有過時。它與蘇聯時期出版的許多教科書的不同之處在于其中沒有政治色彩濃烈的課文。
Всеволодова及其同事發現,僅靠傳統描寫語法教外國學生用俄語交流非常困難。需要一部本質上全新的語法,它首先應該描寫的是包括客觀和主觀涵義在內的語言內容,即語義空間;其次是獨立于各語言層次之外的語義表達手段的集合;再次是這些表達手段在言語中的功能類型;最后是符合交際需求的語言機制。簡言之,就是出現了對新的應用型語法的需求,其目的是掌握言語,而不是對抽象例句進行脫離實際的分析。
于是,Всеволодова開始致力于開創俄語描寫的新方向—功能交際語法。早在1988年的專著《俄語實踐功能交際語法基礎》中她就闡述了建立這種使教師能看清語言體系的整體規模、能對顯現在言語中的語言規律進行解釋、能直接進入對外俄語教學實踐的功能交際語法的必要性。這種語法是建立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其結論的正確與否是要經過課堂教學檢驗的。
正是教學實踐的需要催生了語言教學法(即應用教學)語言模式,該模式一方面結合了科學院派代表們研究的所有領域,另一方面又建立在教學實踐需要的基礎上。教學實踐要求對語言事實以及語言分析和描寫的方法做更加深入的理論探究,于是創立了一種別樣的語言觀、別樣的語言事實價值體系。Всеволодова于2000年出版的教材《功能交際句法理論—應用(教學)語言模式片段》,就是一本融合了很多其他學派成就的不僅局限于應用任務的開放型語法。功能交際語法(即“言語語法”)涉獵的問題比傳統的形式描寫語法(即“語言語法”)更加廣泛,比如詞匯學作為句法不可分割的部分進入了句法學范疇,此外還有一些句法本身的范疇:(1)語言的語義空間及其結構,包括功能語義場、功能語義范疇、意義體系、類型情景等;(2)句法的形式單位及對象;(3)語言機制等也進入了功能交際語法的研究視野。
Всеволодова的科研興趣極其廣泛,但其主要研究方向是俄語的功能交際句法,主要研究范圍是:句子聚合體的各個層面(聚合體系統)、時間與空間等詞匯句法范疇、句法成語、體貌問題等。其優秀代表作有:1975年出版的專著《現代俄語時間關系的表達手段》、1982年與Е.Ю. Владимирский合著的專著《現代俄語空間關系表達手段》,1988年與Т.А. Ященко合著的專著《現代俄語中的因果關系》以及2000年出版的《功能交際句法理論》。
Всеволодова一生培養了大批優秀的俄語專家,其中三位莫斯科大學語文系的教師(В.В. Красных 1999、Д.Б. Гудков 2000、Ф.И. Панков 2009)在她的指導下獲得了博士學位,40多位學生獲得了副博士學位,而本科生則不計其數。她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都在從事著俄語教學或與俄語相關的學術研究。她還有很多學生工作在莫大語文系和自然科學系的對外俄語教研室。她的很多著作都是跟自己的學生合作出版的。
Всеволодова的另一個主要研究方向是對比研究,她跟來自保加利亞、波蘭、中國、伊朗、韓國和日本等許多國家的外國學生共同參與了對比研究,近幾十年來她與外國學生合作出版了很多專著(見參考文獻),其中包括她與筆者合著的《俄語簡單句模型體系及其類型意義:帶狀態述體的模型句及其言語體現(以漢語為棱鏡)》(Всеволодова,Го1999)。
此外,Всеволодова還致力于從功能交際視角研究俄語前置詞,其觀念超前,已經占領研究這個虛詞范疇類別詞的前沿,在她的帶領下,團隊創立了俄語前置詞和前置單位的結構化清單,共6000個,已出版詞典《俄語前置詞及前置詞手段》1冊和2冊(Всеволодова 2014, 2018)。
由Всеволодова創立的大學派功能交際語法有著非同尋常的多極性和博學性,是富有生命力的學派。正如烏克蘭語言學家А.П. Загнитко(2008)對她的評價:“弗謝沃洛多娃對功能交際語法研究及其提出的重要理念有助于對傳統概念和語言現象進行批判式思考和補充解釋,其著作不僅屬于今天的語言學,更屬于明天的語言學,因為其中蘊藏著太多有待于繼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思想和觀念。”弗謝沃洛多娃堅持謙虛開放的學術態度,不苛求自己的觀點絕對正確,也不認為其他語言模式不可取,只要具有闡釋力、能夠解決實際交際任務需求的任何理論都可以拿來“為我所用”。因此,她的《功能交際句法理論》(2000,2016)吸收了很多科學院派功能語法的研究成果。該理論針對的首先是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的對外俄語教師,其次才是俄語學習者。
鑒于我們的研究以大學派功能交際語法為理論框架和藍本,下面單獨介紹Всеволодова功能交際語法的主要觀點、思想及創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