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道德的基石——利他主義和互惠合作——可以從進化的角度來解釋,因為存在著使這些行為模式具有適應性的合理機制。然而,我們現在也知道,親緣選擇和互惠合作都沒有足夠的“可擴展性”,因此無法充分解釋人類強大的合作能力。
我們人類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在大型群體中合作。不難理解,為什么內含適應性和“以牙還牙”策略不足以支持我們在人類群體中觀察到的共生規模。如果利他主義傾向只能在近親之間流行,那么哪...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推薦閱讀
- 終結所有和平的和平:奧斯曼帝國的衰亡與現代中東的形成
- 丘吉爾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4:世界危機·東線戰爭
- 大酋長伊麗莎白:英格蘭冒險家和第一批美洲殖民地的命運
- 洛倫佐·德·美第奇與意大利文藝復興(華文全球史)
- 查士丁尼的天災:史上第一場大瘟疫與羅馬帝國的終結
- 狼性時代:第三帝國余波中的德國與德國人,1945—1955(理性國譯叢64)
- 歷史百科知識博覽
- 世界近現代史研究(第15輯)
- 理想國M譯叢·二戰記憶系列(全九冊)
- 光明時代:中世紀新史
- 征服密碼:亞歐強盛的六大要素
- 桌面屠夫:西方文明掩飾下的罪惡(經緯度叢書)
- 1944:羅斯福與改變歷史的一年
- 第三帝國系列8:征服巴爾干
- 阿拉貢的凱瑟琳:王室聯姻、廢后風波與英格蘭宗教改革大風暴(華文全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