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商周演義 降魔史詩——《封神演義》

古人歷來喜歡談神說鬼,這在中國古代小說中表現得尤其明顯。文言小說中一直有“志怪”一體,前有《搜神記》,后有《聊齋志異》,影響極大。通俗白話小說中,自明代以來,也有“神魔小說”這一流派。其中最優秀的作品,除了《西游記》,就要算《封神演義》了。

《封神演義》一百回,今存最早的刊本為明末金閶舒載陽刻本,但其成書時代是在明隆慶、萬歷年間。它的作者是誰,歷來多有爭論。在舒載陽刊本的卷二上,題“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而其他各卷都不題撰人。據此,魯迅、傅惜華先生認為作者為許仲琳。但許仲琳其人生平不明。孫楷第先生在《傳奇匯考》卷七《順天時》傳奇解題中,發現有“《封神傳》系元時道士陸長庚所作,未知的否”的記載。此陸長庚當指明代江蘇人陸西星,生于正德間,萬歷時仍在世。此書的作者到底是誰,尚無定論,但學術界還是認為許仲琳的可能性大些。

《封神演義》以武王伐紂為線索,述商末政治腐敗與周武王伐紂的故事。由于史書對這一段歷史的記載極為簡略,所以歷代傳說也就很多,其中不免攙進不少神怪色彩。宋元時期的說話藝人就已經開始演說這段故事了。刊于元代至治年間的《武王伐紂平話》,就是宋元說話人講說的底本。據趙景深先生研究,《封神演義》的前三十回,幾乎完全是根據《武王伐紂平話》來擴大改編的。明嘉靖時人余紹魚編的《列國志傳》卷一,又為《封神演義》提供了許多有關商周歷史的故事情節。在這些基礎上,作者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想象,讓大量新增的人物如聞太師、申公豹、土行孫、趙公明等,在其中為惡為善,顯示異能。同時,又編撰了大量的故事,如“三十六路伐西岐”等,來顯示兩大陣營斗爭的復雜與曲折,最終完成了一部融歷史演義和神魔幻想為一體的長篇小說。

小說作者在改編《武王伐紂平話》和《列國志傳》時,是深有寄托的。武王伐紂乃臣子討伐君王而占有天下,用傳統的君臣觀念來看,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歷史上對其合法性早有爭議。《孟子·梁惠王下》中,孟子在回答齊宣王的提問時說,紂是不仁不義的獨夫,武王伐紂不能叫“弒君”。他又說:“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離婁上》)紂失去天下是咎由自取。他提出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的“民本”和“仁政”思想,解決了武王伐紂的正義性與合法性的問題。朱元璋建立明朝,實行專制集權統治,對孟子的思想極為不滿,下令刪除了《孟子》中這些言論。而《封神演義》的作者在小說中,大力渲染紂王無道,虛構了各路天神助武王伐紂的故事,這是奉天明命,替天行罰,并大膽引用孟子“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孟子·離婁下》)的原話。被朱元璋刪掉的孟子的“仁政”和“民本”思想,在《封神演義》中得到弘揚,這無疑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與此同時,作者還用天神助戰、神魔相爭來豐富商周之際武王伐紂的故事,助周為闡教,助紂為截教,闡教為正教,截教為邪教。這顯然反映了明代中期三教混同而道教最盛以及道教內部門戶之爭的現實。

對于廣大讀者來說,《封神演義》中最讓人興趣盎然,津津樂道的,還是那個奇譎詭異的神魔世界。作者充分發揮了神話傳說善于夸張、富于想象的特長,以驚人的想象力,創造了一個龐大復雜但井然有序、善惡分明的神魔體系。那些擁有各種奇技異能的狀貌奇特的人物,使用著各種具有特殊功能的新穎奇異的兵器寶貝,依靠著層出不窮的戰陣戰法來互相斗智斗勇、斗法斗寶,變化萬端,光怪陸離。其想象之宏闊奇偉,真使人目不暇接、匪夷所思。胡適先生稱贊小說的神魔描寫,“其章法之波瀾起伏,實勝于《西游記》”。

此次出版,我們以明金閶舒載陽刻本為底本,校以清初周之標序本和康熙四雪草堂刊本,進行點校整理。此書的作者,學界雖無定論,但大多數學者還是傾向于魯迅、傅惜華的看法,故本書作者仍題作許仲琳編,特此說明。

中華書局編輯部

2008年12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尖扎县| 汾西县| 天气| 南宁市| 屯昌县| 高阳县| 长顺县| 长顺县| 遵义县| 都昌县| 黑河市| 从江县| 昭觉县| 麻江县| 临沧市| 南部县| 贵港市| 永福县| 浮梁县| 宜昌市| 图木舒克市| 茌平县| 白山市| 嘉祥县| 太谷县| 宁远县| 山丹县| 阿拉善右旗| 陆丰市| 皋兰县| 巴东县| 偏关县| 宁化县| 南通市| 嘉黎县| 进贤县| 米脂县| 婺源县| 富裕县| 卓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