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語林: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上)
- 王興芬譯注
- 2250字
- 2025-03-07 20:19:06
卷一
【題解】
《唐語林》卷一記述的內容包括“德行”門、“言語”門的全部以及“政事”門的一部分共一百三十三條故事。
“德行”門共四十三條,是對帝王和大臣道德和品行的贊頌。就帝王而言,“德行”門主要記述帝王的仁愛孝悌。其中有表現孝親的,如居喪期間嚴格要求自己的德宗(第11條),因思念憲宗而“涕泗交下”、修建報圣寺的宣宗(第27、28條)等;也有表現兄弟之間敦睦友愛的,如第5條寫玄宗對兄弟的關愛:“玄宗……常思作長枕大被,與同起臥。諸王或有疾,上輾轉終日不能食。……上于東都起五王宅,又于上都創花萼樓,益與諸王會聚。”第26條講述宣宗的天資友愛,敦睦兄弟,大中元年(847)宣宗“作雍和殿于十六宅……諸王無少長,悉預坐。……諸王或有疾,斥去戲樂,即其臥內,躬自撫之,憂形于色”;還有表現作為父親對子女的關愛和教育的,如第6條表現玄宗對肅宗的關愛:肅宗在東宮時,遭李林甫構陷,“鬢發班白”“庭宇不灑掃,而樂器屏棄,塵埃積其上……乃詔力士,令京兆尹亟選人間女子頎長潔白者五人,將以賜太子”。第29條表現宣宗對萬壽公主的教誨等。
就大臣而言,“德行”門記載的內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表現大臣正直、不貪財色的高尚品德。主要表現在第10、14、16、17、36等條中,分別記述了李勉、杜佑、高利、李約、崔樞等受人之托,救人于急難并完整歸還所托之財的美好品德。第二,表現大臣的孝悌仁愛之心。如第22條寫劉敦儒至孝,常被患病的母親杖鞭見血的故事,表現了對在世的父母的孝順。對于逝去的父母的孝,“德行”門也多有記載,路隨因與逝去的父親相貌相似,終身不照鏡(第24條);王咸遭喪除服幾年后不食酒肉,在眾人的勸導之下捧肉,卻落淚不食而離席(第35條)。除此之外,還有表現對兄嫂及后輩的照顧和呵護的,裴武侍奉寡嫂,撫養甥侄,不辭辛苦(第20條);元魯山因家貧自乳兄子(第42條);李侍奉生病的姐姐(第39條)等都是這方面的表現。第三,對大臣良好家學和家風的記述。其中有對沈傳師父子分別修撰《建中實錄》《憲宗實錄》的記述(第21條),有表現杜黃裳夫人節儉的(第13條),有講述李晟督促女兒回家照顧生病的婆婆的(第12條),也有記述朱正諫家族以孝義著稱而門標六闕的(第41條)等,都表現了良好的家學家風。
“言語”門共四十一條,與《世說新語》“言語”門主要表現魏晉士人日常生活中的對話,充分展示這一時期名士高遠的人格、精深的學養、風趣的辯論以及鮮明的個性不同,《唐語林》“言語”門最主要的內容是表現大臣們以天下為己任的盡忠直諫。初盛唐時期的文人整體傳達出一種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積極進取精神,他們向往報效國家,忠于君主,由此出現了很多敢于盡忠直諫的大臣。最有名的當屬唐太宗時期的魏徵,“言語”門第54條、第61條、第67條等記述的都是魏徵直言極諫的故事。除此之外,高祖朝的孫伏伽,太宗朝的張玄素、唐儉,高宗朝的谷那律、張行成,武則天朝的李昭德等都是敢于犯顏直諫的忠臣,他們或勸諫帝王停止修建宮殿,阻止奢侈之風(第65條張玄素諫太宗),或勸諫帝王罷獵(第58條唐儉諫太宗,第62條谷那律諫高宗),都表現了唐代初年政治清明、君臣和樂的盛世景象。除大臣的諫言之外,“言語”門也有不少故事表現了唐朝士人在政治、生活、為人處世等方面的言論和觀點,如杜佑和范希朝不同的處世態度(第44條),尹慎與李長榮兩個家族嫁女擇婿的不同標準(第82條),以及高郢對“王言不可存于私家”原則的堅守(第72條)和他致仕之詞的獨特(第73條)等。“言語”門還有不少內容反映了唐朝士人的治學觀點,如鄭對《易比》的解說(第77條),王涯對《太玄經》的研究(第78條),高郢之子高定對《周易》八卦的推演以及對《尚書·湯誓》的獨特理解(第79條)等。
“政事”門共四十九條,主要表現唐朝君臣處理政治事務的能力。具體而言,帝王方面,主要體現的是帝王選拔任用官員的情況和政治主張。如第90條寫玄宗懲罰唐崇及許小客事,表現他厭惡官員利用職務之便推薦關系親密之人的立場和觀點;第105條寫德宗對地方長官的精心挑選;第106條寫憲宗任用高崇文討伐劉辟叛亂的史實,體現了他的深謀遠慮;第129條寫唐宣宗對宰相的任命;第125條寫唐宣宗給自己的舅舅鄭光“厚賜金帛,不復更委方鎮”的故事等,都表現了唐代各朝帝王任用人才的大致情況。除此之外,“政事”門也記述了帝王對其他政務的處理,如唐高祖赦免剽劫之人從而反思自己執政疏漏(第85條);唐憲宗關心百姓疾苦,為人寬厚仁慈(第107條、109條);唐宣宗接受臣下進諫,追回已任命官員委任狀(第128條)等。
帝王之外,“政事”門的很多故事也體現了對大臣行政能力的贊頌,如敢于懲治惡少、豪酋、女巫的劉棲楚、韓滉以及狄仁杰之子狄惟謙等(第116條、第104條、第121條),巧用計謀破案的李德裕和擅長刑訊的張九齡(第113條、第97條),長于理財而又深謀遠慮的劉晏(第103條),同心協力處理政事、輔佐皇上的賢相姚崇和宋璟(第88條);能夠秉公判案的顏真卿(第92條);勤政愛民、政績卓著、深得民眾愛戴的閻伯玙、姚崇、張延賞(第101條、第89條、第98條);不畏豪強拆除公主水磨的李棲筠、崔沔(第100條)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政事”門在高度贊頌帝王、大臣處理政務能力的同時,其中的一些故事也涉及了部分在官場上或有二心、或行為敗壞的官吏形象,如具有二心的朱克融(第112條),靠妻父向皇上請應進士舉的王如泚(第96條)等。
總的來看,《唐語林》卷一記述的故事或表現帝王、大臣美好的道德和品行,或表現正直之臣的抗顏直諫,或贊頌帝王、大臣處理政務的能力和政治主張,大多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