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安身立命之地

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述而第七》)

這四句的句式是并列的,但在哲學家眼里,“道”“德”“仁”“藝”當然不屬于同一范疇——“道”無疑是根本,古今哲學家都作了特別申說。古如王陽明:

只“志道”一句,便含下面數句功夫,自住不得。譬如做此屋,“志于道”是念念要去擇地鳩材,經營成個區宅。“據德”卻是經畫已成,有可據矣。“依仁”卻是常常住在區宅內,更不離去。“游藝”卻是加些畫采,美此區宅。藝者義也,理之所宜者也,如誦詩、讀書、彈琴、習射之類,皆所以調習此心,使之熟于道也。茍不“志道”而“游藝”,卻如無狀小子,不先去置造區宅,只管要去買畫掛做門面,不知將掛在何處。(《傳習錄》下)

今如馮友蘭:

他對學生們指了一個生活的方向。他說:“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述而》)就是說,學生們要以他所說的“道”為生活的方向。有了這個方向,在生活中就可以有所得,這就叫“德”。有了“德”,就可以以之為根據再向前進,以達到完全的人格為目標,這就叫“依于仁”。再加上一些文藝的生活,以為輔助,這就叫“游于藝”。他認為,學生們應該照著這個方向一直走下去,不要顧慮生活中的其他雜事。他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照著他自己所認為是正的方向一直走下去,不顧慮生活中的個人得失,好像是在陽關大道上走路。路是平平坦坦,人是直來直去。這就是“坦蕩蕩”。“小人”患得患失,顧慮很多,好像是過獨木橋,提心吊膽,時時刻刻恐怕掉下去。這就叫“長戚戚”。“坦蕩蕩”是樂,“長戚戚”是憂。孔丘自己說,他自己是:“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丘把“樂以忘憂”作為他自己的一項成就。這確是一項不容易得到的成就。他一生到處碰釘子,應該說是處于憂患之中,但他還是“樂以忘憂”。他是“忘憂”,并不是強制他自己勉強地不變。“不知老之將至”,也是忘憂的一種表現。其所以能如此,就是因為他有一個“安身立命之地”。那就是他的“道”。(《中國哲學史新編》)

王氏說“道”是“常常住”的“區宅”,馮氏說“道”是“安身立命之地”——除了他們闡發的哲理,他們所用的比喻也是有相通之處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平县| 汉沽区| 延长县| 青海省| 辉南县| 如东县| 乌兰察布市| 衡山县| 嵊泗县| 秦皇岛市| 晋中市| 黑河市| 兴城市| 丽水市| 荥阳市| 井陉县| 荔波县| 玉环县| 皋兰县| 久治县| 卓尼县| 临海市| 如东县| 五寨县| 天津市| 德令哈市| 大足县| 昆明市| 商河县| 大同市| 安吉县| 广水市| 灵武市| 闵行区| 桓台县| 盐津县| 泰和县| 东光县| 江津市| 沅江市| 云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