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初新志:中華經(jīng)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上)
- 邵穎濤 岳立松譯注
- 9608字
- 2025-03-07 20:13:37
柳敬亭傳
吳偉業(yè)(梅村)①
柳敬亭者②,揚之泰州人③,蓋曹姓。年十五,獷悍無賴④,名已在捕中。走之盱眙⑤,困甚⑥,挾稗官一冊⑦,非所習也,耳剽久,妄以其意抵掌盱眙市,則已傾其市人。好博,所得亦緣手盡⑧。有老人,日為醵百錢⑨,從寄食。久之,過江,休大柳下,生攀條泫然⑩。已撫其樹,顧同行數(shù)十人曰:“嘻!吾今氏柳矣!”聞者以生多端,或大笑以去。
【注釋】
①吳偉業(yè):字駿公,號梅村,江南太倉州(今江蘇太倉)人。明崇禎四年(1631)進士。清人入關(guān)后入仕,順治十三年(1656)底,以奉嗣母之喪為由乞假南歸。其敘事詩體,自成一格,后人稱為“梅村體”。事見顧湄《吳先生偉業(yè)行狀》(《碑傳集》卷四三)、《清史稿·吳偉業(yè)傳》。此篇出自其詩文集《梅村集》卷三八,亦見于吳偉業(yè)《梅村家藏稿》卷五二、《吳詩集覽》卷五。
②柳敬亭:明末清初說書藝人。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曹邦慶撰修《曹氏校正六修譜》載,柳敬亭,本名曹永昌,字葵宇,號敬亭,始祖為北宋開國元勛武惠王曹彬。柳敬亭幼年時,隨父曹應登遷往泰州。張岱《陶庵夢憶》、沈龍翔《柳敬亭傳》、余懷《板橋雜記》、黃宗羲《柳敬亭傳》等,皆記載了柳敬亭事跡。
③揚:指揚州府。泰州:南唐時設置泰州,明代泰州屬揚州府,治今江蘇泰州。
④獷悍無賴:粗野兇悍,刁頑潑皮。
⑤盱眙(xū yí):始設于西漢,至明、清時屬鳳陽府或泗州。今屬江蘇淮安。
⑥困:窮苦,指物資貧乏。
⑦稗官:小說的代稱。
⑧緣手:隨手。
⑨醵(jù):泛指湊錢,集資。
⑩泫(xuàn)然:流淚貌。亦指流淚。
【譯文】
柳敬亭,揚州府泰州人,本姓曹。他十五歲時,兇狠粗野、刁頑潑皮,其姓名已被官府列入追捕的名單中。他于是逃到了盱眙,過得極度貧困,攜帶著一本小說,雖然沒有研讀過,耳聞目染久了,胡亂揣測小說的意思而能在盱眙街市上擊掌說書,并且已經(jīng)折服了街市上的人。他喜好賭博,賺的錢財會隨手花完。有個老人,每天給他湊上百文錢,他便依附老人生活。過了很久,他向南渡過長江,在一棵大柳樹下休息時,攀著柳條垂淚。他撫摸著柳樹,看著同行的幾十個人說:“嘿!我從今以柳為姓!”聽到的人覺得他生性多變,有人大笑著離開了。
后二十年,金陵有善談論柳生①,衣冠懷之②,輻輳門③,車嘗接轂④,所到坐中皆驚。有識之者,曰:“此固向年過江時休樹下者也!”柳生之技,其先后江湖間者⑤,廣陵張樵、陳思,姑蘇吳逸⑥,與柳生四人者,各名其家,柳生獨以能著。或問生何師,生曰:“吾無師也。吾之師乃儒者云間莫君后光⑦。”莫君言之曰:“夫演義雖小技⑧,其以辨性情⑨,考方俗⑩,形容萬類?,不與儒者異道。故取之欲其肆?,中之欲其微?,促而赴之欲其迅?,舒而繹之欲其安?,進而止之欲其留?,整而歸之欲其潔?。非天下至精者,其孰與于斯矣??”柳生乃退就舍,養(yǎng)氣定詞,審音辨物,以為揣摩。期月而后請莫君?。莫君曰:“子之說未也。聞子說者,歡咍嗢噱?,是得子之易也。”又期月,曰:“子之說幾矣。聞子說者,危坐變色,毛發(fā)盡悚,舌橋然不能下
。”又期月,莫君望見驚起曰:“子得之矣!目之所視、手之所倚、足之所跂
,言未發(fā)而哀樂具乎其前,此說之全矣!”于是聽者儻然若有見焉
;其竟也,恤然若有亡焉
。莫君曰:“雖以行天下莫能難也!”
【注釋】
①談論:談論古今之事,此指說書。
②衣冠:代稱縉紳、士大夫。懷:歸向,指被他的說書水平所吸引。
③輻輳(còu):集中,聚集。
④車嘗接轂(gǔ):形容車多。轂,車輪的代稱。
⑤先后:指水平不相上下。江湖:泛指四方各地。
⑥姑蘇:蘇州的別稱。
⑦云間:松江府的別稱。因家在松江府的西晉文學家陸云對客自稱“云間陸士龍”而得名。莫君后光:莫后光,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松江區(qū))人。據(jù)清李延昰《南吳舊話錄》載,莫后光早年在私塾教書,以說書聞名,曾說《西游記》《水滸傳》,“聽者嘗數(shù)百人,雖炎蒸爍石,而人人忘倦,絕無揮汗者”。
⑧演義:指表演說書、彈詞等。
⑨辨性情:揣摩人物的性情。
⑩考方俗:推求各地的風土人情。
?形容萬類:描繪各類事物。
?取之欲其肆:取材要注意擴展。肆,伸張,擴展。
?中之欲其微:指具體講述要深刻精妙。中,此處形容具體開講。微,精深,精妙。
?促而赴之欲其迅:遇到緊急的情況時加快節(jié)奏迅捷應對,形容應當急的地方就說得快。
?舒而繹之欲其安:遇到緩慢的情況時連續(xù)不絕要穩(wěn)住,形容應當緩的地方就說得慢而不斷。
?進而止之欲其留:故事發(fā)展時要停下來,留下思考的余地,不要把話說盡。
?整而歸之欲其潔:總結(jié)故事時返回起點要保持線索干凈。
?其孰與于斯:哪一個能達到這種水平。與,達到。斯,指這種程度。
?期月:一整月。
?歡咍嗢噱(huān hāi wà jué):歡樂喜悅,大笑不止。
得子之易:聽眾很容易看透你,形容說書缺少深度。
橋(jiǎo):通“撟”。翹起,伸出。
目之所視、手之所倚、足之所跂(qǐ):形容柳敬亭眼神的動態(tài)、手腳的動作。跂,踮起腳跟。
儻然:恍惚。
恤然:驚恐貌。此句形容聽眾悲傷憂愁若有所失。
【譯文】
過了二十年,南京出現(xiàn)了一個擅長說書的柳生,士大夫都被他所吸引,聚集其門,馬車常常一輛接著一輛,他去說書時讓席中之人都很驚嘆。有認識他的人,說:“這原來是過去渡長江時在大樹下休息的人啊!”和柳敬亭說書的技藝水平相當?shù)母鞯厮嚾耍袚P州的張樵、陳思,蘇州的吳逸,加上柳敬亭,四個人都各成一家,唯柳敬亭最為著名。有人問他師從何人,他回答:“我沒有專門拜師。指點我的老師是云間的儒士莫后光先生。”莫后光曾說:“說書雖是不值提及的技藝,但也必須揣摩人物的性格情態(tài),推究各地的風土人情,刻畫世間的各類事物,與儒士學儒的方法并無差別。因此說書選取材料要注意擴展,具體講述要深刻精妙,講到緊要關(guān)頭時加快節(jié)奏做到反應迅捷,講到緩慢情節(jié)時連續(xù)不絕做到穩(wěn)而不亂,講到故事發(fā)展時停下來要留下供人思索的余地,總結(jié)故事時返回起點要保持線索干凈。不是天下最精通的說書人,哪一個能達到這種水平呢?”柳敬亭回到家里,培養(yǎng)說書的氣勢,推敲說講的詞句,審定字詞的發(fā)音,辨識不同的名物,揣摩體會這些方法。一個月后再去請教莫后光。莫后光說:“你說書還沒有到達最好的境界。聽你說書的人,歡笑不止,這樣輕易就能看透你的表演。”又過了一個月,莫后光說:“你說書的水平差不多了。聽你說書的人,端身而坐面色大變,毛發(fā)都恐懼地豎起來,舌頭翹著沒法放下來。”又過了一個月,莫后光看了他說書,嚇得跳起來說:“你掌握了說書的技巧了!你的眼睛所看、手腳所動,沒有開口,可是喜怒哀樂的情感都事先醞釀好了,這是說書的最高境界啊!”自此聽眾聽他說書時心神恍惚,好像能體會些東西;等到他講完,聽眾驚訝莫名,心中好像丟失掉了什么東西。莫后光說:“就是靠著這個技藝行走天下,也沒有誰能難為到你了!”
已而柳生辭去,之揚州,之杭,之吳①。吳最久。之金陵,所至與其豪長者相結(jié)②,人人昵就生③。其處己也④,雖甚卑賤,必折節(jié)下之⑤;即通顯⑥,敖弄無所詘⑦。與人談,初不甚諧謔⑧,徐舉一往事相酬答⑨,澹辭雅對⑩,一座傾靡?。諸公以此重之,亦不盡以其技強也。
【注釋】
①吳:吳郡,蘇州的古稱。
②豪長:豪強官吏。
③昵(nì):親昵,親近。
④處己:自己為人的方式。
⑤折節(jié):降低自己身份,屈己下人。
⑥通顯:指官位高、名聲大的人。與上文卑賤相對。
⑦敖弄:調(diào)笑戲弄。詘(qū):屈服。
⑧諧謔(xié xuè):詼諧逗趣。
⑨往事:故事傳說。
⑩澹辭:謂口才敏捷善辯。雅對:談吐風雅。
?傾靡:傾倒,佩服。
【譯文】
不久,柳敬亭辭別莫后光,赴揚州,下杭州,到蘇州。在蘇州停留時間最長。到達南京,去說書時和當?shù)氐暮缽姽賳T相結(jié)交,他們都親近柳敬亭。柳敬亭的為人之道,即使是身份很卑賤的人,也一定會放低姿態(tài)善待他;即使是達官顯宦,照樣調(diào)笑戲弄、毫不屈服。他給人說書,起初不太詼諧幽默,慢慢地說一些故事傳說應答眾人,口才敏捷、談吐風雅,座中之人都佩服不已。那些人因此都看重柳敬亭,也不全是因為他說書技藝高強。
當是時,士大夫避寇南下①,僑金陵者萬家。大司馬吳橋范公②,以本兵開府③,名好士,相國何文端④,闔門避造請⑤,兩家引生為上客。客有謂生者曰:“方海內(nèi)無事,生所談,皆豪猾大俠、草澤亡命⑥。吾等聞之,笑謂必無是,乃公故善誕耳⑦,孰圖今日不幸竟親見之乎!”生聞其語慨然。屬與吳人張燕筑、沈公憲俱⑧,張、沈以歌,生以談。三人者,酒酣,悲吟擊節(jié),意凄愴傷懷。凡北人流離在南者,聞之無不流涕。
【注釋】
①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避寇:躲避李自成等起義軍作亂。
②大司馬:原是指古代職掌邦政的高級官員,明、清時期用作兵部尚書的別稱。吳橋:縣名,明、清時吳橋縣隸屬京師河間府景州,今屬河北滄州。范公:范景文,字夢章,號思仁,別號質(zhì)公。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進士,任兵部尚書、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明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進京城,殉節(jié)而亡。
③本兵:執(zhí)掌兵權(quán),亦為明代兵部尚書的別稱。開府:古代指高級官員成立府署,選置僚屬。崇禎七年(1634),范景文時任南京右都御史、兵部尚書,在南京一帶練兵布防,可開府選用幕僚。
④相國:明代指內(nèi)閣大學士。何文端:何如寵,字康侯,號芝岳,南直隸安慶府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明神宗萬歷二十六年(1598)進士,崇禎時官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明崇禎十四年(1641),何如寵卒于金陵宅邸,南明弘光時追贈太傅,謚“文端”。
⑤闔(hé)門:關(guān)門。造請:登門晉見。
⑥豪猾:強橫狡猾。草澤:荒野、窮僻之地。亦指鄉(xiāng)野民間。
⑦善誕:巧妙虛構(gòu)。
⑧屬(zhǔ):邀請。張燕筑、沈公憲:明末藝人,余懷《板橋雜記》有記載。
【譯文】
當時,士大夫為躲避北方農(nóng)民起義之亂而遷移南方,僑居在南京的就有上萬家。兵部尚書吳橋人范景文,因執(zhí)掌兵權(quán)而開立府署,素以禮遇士人而知名,大學士何如寵,緊閉門戶以謝絕他人登門拜見,這兩家都把柳敬亭視為貴賓。有人對柳敬亭說:“天下太平時,你所講的都是強橫不馴的俠客、鄉(xiāng)野亡命之徒。我們聽了,笑著說肯定沒有這樣的人和事,這是你有意虛構(gòu)編造的,誰能料想如今居然不幸地親身遭逢這類的人和事呢?”柳敬亭聽聞這番話語感慨不已。他邀請吳地的張燕筑、沈公憲一起登臺演出,張、沈二人歌唱,柳敬亭一人說書。三個人,喝酒到盡興之時,悲傷吟歌并擊打節(jié)拍,凄愴惻然、令人感傷。凡是流亡南方的北方人,聽聞后沒有不潸然落淚的。
未幾而有左兵之事①。左兵者,寧南伯良玉軍②,噪而南③。尋奉詔守楚,駐皖城待發(fā)④。守皖者,杜將軍弘域⑤,于生為故人。寧南嘗奏酒⑥,思得一異客,杜既已泄之矣⑦。會兩人用軍,事不相中⑧,念非生莫可解者,乃檄生至。進之,左以為此天下辨士⑨,欲以觀其能,帳下用長刀遮客⑩,引就席,坐客咸震懾失次。生拜訖,索酒,詼啁諧笑?,旁若無人者。左大驚,自以為得生晚也。居數(shù)日,左沉吟不樂,熟視生曰:“生揣我何念?”生曰:“得毋以亡卒入皖而杜將軍不法治之乎??”左曰:“然。”生曰:“此非有君侯令?,杜將軍不敢以專也。生請銜命矣?。”馳一騎入杜將軍軍中,斬數(shù)人,乃定。
【注釋】
①左兵之事:指左良玉部下欲襲南京之事。據(jù)《明史·左良玉傳》記載,明崇禎十六年(1643),左良玉部下王允成等恣意剽掠,“聲言諸將寄帑南京,請以親信三千人與俱”,南京文武官員陳兵長江以守御。安慶巡撫遞送潰軍以錢財糧草,才平定軍心。而左良玉包庇王允成,違抗帝命而不予誅殺。
②寧南伯良玉:寧南伯左良玉。左良玉,字昆山,臨清(今屬山東)人。初在遼東與清軍作戰(zhàn),后在鎮(zhèn)壓農(nóng)民軍的戰(zhàn)爭中,日益驕橫跋扈,升為總兵官,擁兵自重。明崇禎十六年(1643)八月,奉崇禎帝詔命鎮(zhèn)守楚地,駐扎武昌府。明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封寧南伯。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后,又晉為寧南侯,仍鎮(zhèn)守武昌。弘光政權(quán)中馬士英、阮大鋮用事,排斥東林黨人。左良玉袒護東林黨人,且懷有個人野心,于南明弘光元年(1645)三月二十三日從武昌起兵,以清君側(cè)為名,打算進軍南京。未幾,病死于九江舟中。
③噪:大聲喧嚷。南:應指南京。據(jù)《明史·左良玉傳》記載,左軍破建德、劫池陽、駐蕪湖,叫囂著要去東北方向的南京。
④皖城:古皖國封地,山稱皖山,水稱皖水,城稱皖城。其地即明、清安慶府潛山縣(今安徽潛山)。據(jù)《明史·左良玉傳》記左軍駐軍安慶府,則此處皖城應代指安慶府。
⑤杜將軍弘域:杜弘域,明末將領(lǐng)。出身陜西將門,祖父杜桐、父親杜文煥皆為名將,曾任寧夏總兵。其事可略見《(康熙)陜西通志》卷二十。據(jù)《(康熙)安慶府志》卷十一,杜弘域曾任安慶府總兵。
⑥奏酒:斟酒勸飲。此指喝酒。
⑦泄:泄露,告知。此句指有人把左良玉的話泄露給杜弘域。
⑧事不相中:事情不能合拍,或事情不太協(xié)調(diào)。
⑨辨士:能言善辯之士,游說之士。辨,通“辯”。
⑩遮:遮蔽。此句指軍營兩旁架起長刀遮蔽在柳敬亭頭上方。
?詼啁(tiáo):戲謔逗樂。諧笑:戲笑。
?得毋:即得無,是不是。亡卒:逃兵。
?君侯:對地位尊貴者的敬稱。
?請銜命:請求奉命令。
【譯文】
沒過多久,便有了左軍要進入南京之事。左軍,就是寧南伯左良玉的軍隊,他們喧嚷著要去南京。不久,左良玉奉崇禎帝的詔命去鎮(zhèn)守楚地,臨時駐扎在安慶府等待出發(fā)。鎮(zhèn)守安慶府的是杜弘域?qū)④姡土赐な枪式弧W罅加裨谘顼嫊r,說他渴望得到一位不同尋常的門客,杜弘域遂得知此事。恰好左、杜兩人在用兵作戰(zhàn)之事上不太協(xié)調(diào),想著除了柳敬亭便沒有人能化解此事,便發(fā)文征召柳敬亭前來。杜弘域把柳敬亭推薦給左良玉,左良玉認為柳敬亭是世間能言善辯之人,打算看看他有什么才能,讓士兵在軍營中架起長刀遮蔽在柳敬亭的頭上,接引他入席,在座的賓客都驚恐失措。柳敬亭行禮拜見后,索要酒喝,詼諧戲謔,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左良玉大為吃驚,自以為得遇柳敬亭太晚了。過了幾天,左良玉悶悶不樂,認真看著柳敬亭說:“你猜猜我在想什么?”柳敬亭說:“是不是因為有逃兵跑到安慶府,而杜弘域?qū)④娢丛婪ㄖ撇盟麄兡兀俊弊罅加裾f:“是的。”柳敬亭說:“這是因為沒有得到您的命令,杜弘域?qū)④姴桓疑米詧?zhí)行。我請命去處理此事。”便驅(qū)馳一匹馬跑到杜弘域軍營中,斬殺了好幾人,才平定了這事。
左幕府多儒生①,所為文檄②,不甚中窾會③。生故不知書,口畫便宜輒合④。左起卒伍⑤,少孤貧⑥,與母相失,請封⑦,不能得其姓,淚承睫不止⑧。生曰:“君侯不聞天子賜姓事乎?此吾說書中故實也⑨。”大喜,立具奏⑩。左武人,即以為知古今、識大體矣。
【注釋】
①幕府:古代軍中將帥治事的地方。
②文檄(xí):指征召、曉諭或聲討的公文。
③窾(kuǎn)會:要害,關(guān)鍵。
④口畫:口中謀劃。便宜:處理事情的適當方法。
⑤卒伍:古代軍隊中五人為伍、百人為卒,故以卒伍指士兵。
⑥少孤貧:年幼喪父,家境貧困。《明史·左良玉傳》記“良玉少孤,育于叔父。其貴也,不知其母姓”。
⑦(yí)封:舊時官員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號呈請朝廷移授給親族尊長。清代官員也可以為母親、祖母等請求移授封誥。
⑧承睫:含著眼淚。
⑨故實:典故,舊事。
⑩具奏:備文上奏,具表上奏。
【譯文】
左良玉幕府中有很多儒士,所寫的公文,不太能切中要害。柳敬亭沒有讀過多少書,口中謀劃處理事務的方法,便能符合左良玉的心意。左良玉從士兵發(fā)跡,少年喪父、家境貧困,和母親也失散了,請求朝廷賜給母親封誥,卻不知道母親的姓氏,眼淚流淌不止。柳敬亭說:“您沒有聽說皇帝賜予姓氏的事情嗎?這是我說書時常說的舊事啊。”左良玉非常高興,立刻備文上奏。左良玉是武將,便認為柳敬亭知曉古今之事,明白關(guān)系大局的道理。
阮司馬懷寧①,生舊識也,與左郄,而新用事。生還南中,請左曰:“見阮云何?”左無文書,即令口報阮,以捐棄故嫌、圖國事于司馬也。生歸,對如寧南指,且約結(jié)還報②。及聞坂磯筑城③,則頓足曰:“此示西備,疑必起矣!”后果如其慮焉。
【注釋】
①阮司馬懷寧:司馬阮大鋮(chéng)。司馬,明、清指兵部尚書。懷寧,阮大鋮的故鄉(xiāng)。阮大鋮,明末懷寧(今安徽安慶)人,字集之,號圓海、石巢、百子山樵。萬歷進士。先依東林黨,后依魏忠賢,崇禎朝以附逆罪去職。明亡后在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中任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東閣大學士,對東林、復社人員大加報復,南京城陷后降于清,后病死。
②約結(jié):結(jié)盟,訂約。
③坂磯筑城:在坂磯筑建防衛(wèi)工事。坂磯,地名,當指坂子磯,一作板子磯,在今安徽蕪湖繁昌區(qū)西北的長江邊上,可據(jù)此防守駐扎安慶的左軍東進。
【譯文】
兵部尚書阮大鋮,是柳敬亭的老相識,和左良玉素有嫌隙,剛獲起用。柳敬亭要回南京,請示左良玉:“我去見阮大鋮說些什么?”左良玉沒有寫公文,讓柳敬亭給阮大鋮傳口信:拋棄過去的嫌隙,與司馬共謀國家政事。柳敬亭回去后,把左良玉的意思告知阮大鋮,并約定盟約再返回稟告。后來,聽聞阮大鋮在坂子磯筑建防衛(wèi)工事,便跺腳哀嘆:“這是表示對西面有所防備,肯定會引起對方的懷疑之心!”后來,果真發(fā)生了柳敬亭擔心的事情。
左喪過龍江關(guān)①,生祠哭已②,有迎且拜、拜不肯起者,則其愛將陳秀也。秀嘗有急,生活之。具為予言救秀狀。始,左病恚怒③,而秀所犯重,且必死。生莫得榰梧④,乃設之以事曰:“今日飲酒不樂,君侯有奇物玩好,請一觀,可乎?”左曰:“甚善。”出所畫己像二,其一《關(guān)隴破賊圖》也⑤。覽鏡自照⑥,嘆曰:“良玉,天下健兒也,而今衰!”指其次曰:“吾破賊后,將入山⑦,此圖所以志也。”見衲而杖者⑧,數(shù)童子從,其負瓢笠,且近,則秀也。生佯不省而徐睨為誰⑨,左語之,且告其罪。生曰:“若負恩當死。顧君侯以親信,即入山且令相從,而殺之,即此圖為不全矣!”左頷之⑩。其善用權(quán)譎?,為人排患解紛率類此。
【注釋】
①喪:送喪。龍江關(guān):古關(guān)隘名,位于今南京鼓樓區(qū)和建鄴區(qū)江邊。明代在此設卡,征收關(guān)稅。
②祠:祭奠。
③恚(huì)怒:憤怒。
④榰(zhī)梧:同“支吾”,應付。
⑤關(guān)隴破賊:指左良玉早年在陜甘一帶攻破農(nóng)民起義軍的事。
⑥覽鏡:照鏡。
⑦入山:指進入山中隱居。
⑧衲:僧侶穿的衣服,常用許多碎布補綴而成。
⑨省(xǐng):清楚,明白。睨(nì):斜眼看。
⑩頷(hàn):點頭。
?權(quán)譎(jué):弄權(quán)術(shù),施詭詐。
【譯文】
左良玉的送喪隊伍途經(jīng)龍江關(guān)時,柳敬亭祭奠痛哭完,有個人迎上前來叩拜,叩拜后還不肯起來,原來是左良玉的愛將陳秀。陳秀曾遇危急之事,柳敬亭救了他。柳敬亭對我詳細講述救陳秀的過程。起初,左良玉生病時愛發(fā)怒,陳秀犯的事很嚴重,必死無疑。柳敬亭無法應付,便設法用別的事情來說:“今天喝酒不開心,您有喜好的奇珍異物,請讓我觀賞一下可以嗎?”左良玉說:“好啊。”拿出兩幅自己的畫像,其中一幅是《關(guān)隴破賊圖》。他對鏡自照,感嘆說:“左良玉,是人世間的英雄豪杰,現(xiàn)在卻老了!”又指著另一幅畫說:“我打敗賊人后,將要進山隱居,這幅畫就是表達這個意思。”看見圖中有人身穿僧衣且手執(zhí)木杖,幾個童子跟著他,還有個人背著瓢勺和斗笠,湊近看,則是陳秀。柳敬亭佯裝沒看清,緩緩斜著眼看是誰,左良玉告訴柳敬亭這是陳秀,還講述了陳秀犯的罪狀。柳敬亭說:“他辜負恩義應當處死。但您把陳秀視作親信,即使進山隱居都令他跟隨,要是殺了他,那么這幅圖就要不完整了啊!”左良玉點頭認可。柳敬亭善用權(quán)術(shù),他幫人排憂解難大概就像這樣。
初,生從武昌歸①,以客將新道軍所來②,朝貴皆傾動,顧自安舊節(jié)③,起居故人無所改④。逮江上之變⑤,生所攜及留軍中者,亡散累千金⑥,再貧困而意氣自如。或問之,曰:“吾在盱眙市上時,夜寒藉束藁臥⑦,屝履踵決⑧,行雨雪中,竊不自料以至于此。今雖復落,尚足為生,且有吾技在,寧渠憂貧乎⑨?”乃復來吳中⑩,每被酒?,嘗為人說故寧南時事,則欷歔灑泣。既在軍中久,其所談益習?,而無聊不平之氣無所用?,益發(fā)之于書,故晚節(jié)尤進云?。
【注釋】
①武昌:武昌府。三國時,吳國曾短暫定都武昌。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武昌路置武昌府,為湖廣行省省會。治所在江夏縣(今湖北武漢武昌區(qū))。明洪武九年(1376)為湖廣布政使司治。清康熙三年(1664)為湖北省省會。
②客將:柳敬亭以門客身份在軍營中籌劃事務,故稱“客將”。道:從,由。軍所:指左良玉軍營駐地。
③舊節(jié):過去做事、行動、生活的樣子。
④起居:問安,問好。
⑤江上之變:指左良玉軍被南明福王軍在長江擊敗,旋即,清軍渡過長江,攻進南京,福王逃跑,又被叛將俘虜降清等事件。
⑥累:達到。千金:千兩銀子,可能為泛指。金,量詞,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各個時代不同。戰(zhàn)國、秦代以一鎰為一金,一金為二十兩;漢代以一斤為一金,南朝裴骃《史記集解·平準書》:“漢以一斤為一金”;宋代以一錢為一金,宋龔鼎臣《東原錄》“世俗謂一錢為金,百金為一鍰,與古甚異”;明代至近代又以銀一兩或銀幣一元為一金,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財計二》:“崇禎間,桐城諸生蔣臣,言鈔法可行,歲造三千萬貫,一貫直一金,歲可得金三千萬兩。”
⑦藉:襯墊,坐臥其上。
⑧屝履:草鞋。踵決:鞋跟破裂。
⑨寧渠:難道。
⑩吳中:指江蘇蘇州一帶。
?被酒:喝了酒,帶有幾分酒意或醉意。
?益習:更加熟練。
?無聊:精神空虛、愁悶。
?晚節(jié):晚年。
【譯文】
當初,柳敬亭從武昌府返回,以左良玉客將的身份剛從軍營中回來,朝中權(quán)貴都為之傾倒,但柳敬亭保持著以往的生活方式,對待故交也沒有什么改變的。等到發(fā)生長江之變,柳敬亭攜帶的和留在軍營中的財物散失多達千兩,他再度生活窘迫卻神情自如。有人問他,他說:“我在盱眙街市時,晚上寒冷時躺在幾束蒿草上睡覺,穿的草鞋后跟都破裂了,走在雨雪中,心里想不到我后來能有這樣的情形。如今雖然再次沒落,還能夠維持生活,況且我還有說書的技藝在,難道還會憂慮貧困嗎?”于是再次來到蘇州,每次喝了酒,曾給人講以往左良玉的事情,便嘆息落淚。他已經(jīng)在軍營中待了很久,講說軍營之事越發(fā)熟練,而心中愁悶抑郁不平之氣無法發(fā)泄,愈發(fā)流露于他的說書中,所以他晚年的說書水平愈加精進了。
舊史氏曰①:予從金陵識柳生。同時有楊生季蘅,故醫(yī)也,亦客于左,奏攝武昌守②,拜為真③。左因強柳生以官,笑弗就也。楊今去官④,仍故業(yè)⑤,在南中,亦縱橫士⑥,與予善。
【注釋】
①舊史氏:作者吳偉業(yè)自稱。模仿《史記》每一篇文末“太史公曰”的評論模式。
②攝:代理。守:太守,古稱郡府長官為太守,明代則稱一府長官為知府。
③拜:授予某種名義或職位。真:實職。
④去官:離職。
⑤故業(yè):舊行業(yè),指行醫(yī)。
⑥縱橫士:能言善辯之人。戰(zhàn)國時期有一批從事政治活動的謀士,以審察時勢、陳明利害的方法,以“合縱”“連橫”的主張,通過能言善辯的口才游說列國君主。
【譯文】
吳偉業(yè)說:我在南京結(jié)識柳敬亭。當時有楊季蘅先生,他以前是醫(yī)生,也做過左良玉的門客,左良玉奏請讓楊季蘅代理武昌知府一職,崇禎帝直接授予他實職。左良玉便強讓柳敬亭擔任官職,柳敬亭笑著拒絕了。楊季蘅現(xiàn)在離職了,重操舊業(yè),住在南京,也是個能言善辯的人,和我關(guān)系很好。
張山來曰:戊申之冬①,予于金陵友人席間與柳生同飲。予初不識柳生,詢之同儕②,或曰:“此即《梅村集》中所謂柳某者是也③。”滑稽善談④,風生四座⑤,惜未聆其說稗官家言為恨⑥。今讀此傳,可以想見其掀髯鼓掌時也⑦。
【注釋】
①戊申:清康熙七年(1668)。
②同儕(chái):同伴。
③《梅村集》:吳偉業(yè)的作品集,收錄此篇傳記。清康熙七年(1668)吳偉業(yè)的詩文集《梅村集》四十卷刊刻行世,集中的詩與文均按體裁排序。其中詩18卷,錄存997首;詞2卷,錄存92首;文20卷,錄存132篇。
④滑稽:謂能言善辯,言辭流利。后指言語、動作或事態(tài)令人發(fā)笑。
⑤風生:指活躍氣氛,使聽的人感到輕松而投入。
⑥稗官家言:小說講述的故事。
⑦想見:推想而知。掀髯:笑時啟口張須貌,激動貌。
【譯文】
張潮說:清康熙七年冬天,我在南京一位朋友的宴席上和柳敬亭一起喝酒。我原本不認識他,向同伴詢問,有人說:“這就是吳偉業(yè)《梅村集》中寫的柳敬亭啊。”他言辭流利、健談能言,讓在座者聽了后變得輕松活躍,很遺憾沒有聽過他講小說中的故事。如今讀到這篇傳記,可以設想他激動鼓掌、開口說書時的情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