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初新志:中華經(jīng)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上)
- 邵穎濤 岳立松譯注
- 8121字
- 2025-03-07 20:13:36
盛此公傳
周亮工(減齋)①
盛此公②,名于斯,南陵人③。家故不貲④,先世有義聲⑤,屋以內(nèi)多藏書,外多良田。此公年十數(shù)齡,即能讀等身書⑥,有聲邑里⑦。長肆力為古文詞⑧,雖不中有司尺度,而聲稱籍甚⑨。然是時,此公但閉戶讀書,固不出與人見也。
【注釋】
①周亮工:字元亮,號櫟園、減齋,河南祥符(今河南開封)人。明末清初文學家、篆刻家、收藏家。明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曾任山東濰縣知縣,遷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入清后歷任鹽法道、按察使、戶部右侍郎等。曾兩次下獄,被劾論死,后遇赦免。擅古文,宗唐宋八大家,著有《賴古堂集》《讀畫錄》等。事見《清史列傳·周亮工傳》,可參見《賴古堂集》附錄年譜、墓志銘、行狀等。此篇出自周亮工《賴古堂集》卷十八。
②盛此公:即盛于斯,字此公,原名篯,字鏗侯,寧國府南陵(今安徽南陵)人。少負異才,詩、古文辭,倚席立就。常往來南京和揚州,結(jié)交名士。后因目疾,失意憤郁,寄情于詩歌。今存《休庵影語》。事見《(民國)安徽通志稿·藝文考》。
③南陵:縣名。在今安徽南陵。
④家故不貲(zī):家中之事可說者極多。家故,家中之事。不貲,無法計量,數(shù)量極多。
⑤義聲:德義的名聲。
⑥讀等身書:讀了與身高相等的書,形容讀書很多。
⑦邑里:鄉(xiāng)里。
⑧肆力:盡力。
⑨聲稱籍甚:名氣很大,廣為人知。
【譯文】
盛此公,名于斯,是南陵人。家中之事可言者極多,祖輩享有德高望重的聲譽,家里藏了許多書籍,在外墾殖了大量良田。盛此公十幾歲時,就讀了很多的書,聲名傳遍鄉(xiāng)里。長大后盡力創(chuàng)作散體文,雖然不符合朝廷取士的標準,卻能名聲遠播。然而在這個時候,盛此公只是閉門讀書,堅決不出來與他人相見。
會其尊人捐館舍①,乃抗傸好交②。邑里人才智咸出此公下,此公乃以為無足語。去而之秣陵③,欲盡交東南士,東南士亦愿交此公。此公以為:“世且亂,吾當見天子,慷慨言當世事。彼經(jīng)生何足語④,會求其人于屠狗間⑤?!庇谑且嫔⒔鸾Y(jié)客,遂為廣陵兒所詒⑥。
【注釋】
①尊人:對父母或長輩的敬稱,據(jù)下文“會目病甚,又念母老,乃別予歸”,此指盛此公的父親。捐館舍:離棄館舍,對死亡的諱稱。
②抗傸(chuǎng):嫉惡如仇。傸,惡。
③秣(mò)陵:今江蘇南京,秦朝稱為秣陵。
④經(jīng)生:對研治經(jīng)學的書生的泛稱。
⑤屠狗:此指身份低微者。
⑥廣陵:揚州的古稱。詒(dài):欺詐。
【譯文】
父親辭世后,他便嫉惡如仇、好交朋友。同鄉(xiāng)人的才能智慧都在盛此公之下,他就覺得不值得和這些人論交。于是離開故鄉(xiāng)而前往南京,想廣泛結(jié)交東南地區(qū)的名士,東南士人也愿意結(jié)交盛此公。盛此公認為:“世道將要動蕩不安,我要拜謁皇上,慷慨陳詞以論當今國事。那些研治儒家經(jīng)學之輩不足道,應(yīng)在屠狗之輩中訪求豪杰之士?!弊源擞l(fā)散發(fā)錢財結(jié)交俊杰,繼而被一個揚州人所蒙騙。
是時邊事急①,廣陵兒諷此公出家貲備公家緩急②。此公故慷慨欲見天子言當世事,乃為所中。久之,事卒不濟,而金垂盡。嗒然與世無所合③,退而返里闬④,里闬又嗤笑之⑤。此公益不復(fù)事事,產(chǎn)益落,所為文益不合有司尺度。侘傺無聊⑥,多飲酒,與婦人近。不數(shù)年,病矣。少愈,右臂詘伸不已⑦,若指遂不詘伸。此公故工書,丐其書者⑧,輒以左手濡墨⑨,納右指竅中。見者以為苦,顧其書則益工,時為人據(jù)石擘窠書⑩。好為詩,酒后嗚嗚吟不已。間至秣陵,遴制舉義行之?,非其志也。
【注釋】
①邊事:邊境上的戰(zhàn)事。
②諷:用含蓄的話勸告。緩急:危急、緊迫的事情。
③嗒(tà)然:形容懊喪的神情。
④里闬(hàn):里閭,里巷。
⑤嗤笑:譏笑。
⑥侘傺(chà chì):形容失意的樣子。
⑦詘(qū)伸:彎曲和伸直。
⑧丐:乞求。
⑨濡墨:蘸墨。
⑩擘窠(bò kē):寫字、篆刻時,為求字體大小勻整,以橫直界線分格,叫“擘窠”。擘,劃分。窠,框格。
?遴制舉義:選擇八股文。遴,謹慎選擇。舉,選用。制義,是明、清科舉考試制度所規(guī)定的一種文體,也叫時文、制藝、八股文。這種文體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規(guī)定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個部分組成,每一部分的句數(shù)、句型也都有嚴格的限定。
【譯文】
當時邊境戰(zhàn)事危急,那個揚州的騙子勸說盛此公拿出家里的錢財以應(yīng)對國家緊迫之事。盛此公原本就打算拜謁皇帝時慷慨陳詞以論當今國事,便落入了騙子的圈套。過了很久,事情最終沒有辦成,而錢財將要用完。他失意懊喪,覺得無法與世人合拍,離開南京而返歸故里,鄉(xiāng)里之人又嘲笑他。盛此公愈發(fā)不再做事,家業(yè)愈發(fā)衰落,所作的文章也更不符合朝廷的取士標準。他失意無聊,耽于飲酒,醉心美色。沒幾年,就病了。身體稍稍恢復(fù),右胳膊無法彎曲伸展,手指也不便彎曲伸展。盛此公原本精于書法,有人索求他的書法作品,他就以左手執(zhí)筆蘸墨,放入右手手指縫之中寫字??此麑懽值娜擞X得他很辛苦,可看他的書法卻更好了,當時常在石頭上為他人劃框?qū)懽帧K埠米髟?,酒后嗚嗚地吟誦不已。偶爾前往南京,選擇科舉考試的八股文而攻習,但這并不符合他原來的志向。
歲在辛未①,予自大梁來秣陵省家大人②。家大人好此公詩,語亮曰:“此間有盛此公,工為詩,兒識之?!绷烈蛞愿该淮斯?。此公獨異予,以為恨不十載前識。明年,此公目病,數(shù)明晦③,或不能視。予竊憂之,諷其勿讀書飲酒。此公曰:“如是,不如其遂盲也!”會目病甚,又念母老,乃別予歸,意愴然④,若不復(fù)與予見者。予私以為予當復(fù)見之,意以其盲而止耳,孰意遂不復(fù)見耶!
【注釋】
①辛未:明崇禎四年(1631)。
②大梁:原指戰(zhàn)國時魏國的都城,在今河南開封西北。周亮工是河南開封人,故襲用古大梁之稱。家大人:對他人稱自己的父親。周亮工之父周文煒,崇禎年間在南京刻板印書,曾著有《觀宅四十吉祥相》《五泄苧蘿逸事》等。
③數(shù)明晦:眼前忽明忽暗,有時能看到光線,有時又看不到。
④愴然:悲傷的樣子。
【譯文】
明崇禎四年,我從開封到南京看望家父。家父喜歡盛此公的詩,對我說:“此地有個人叫盛此公,擅長作詩,你可以結(jié)識一下?!蔽衣爮母赣H的吩咐而與盛此公結(jié)交。盛此公特別看重我,覺得恨不能十年前就結(jié)識我。第二年,盛此公眼睛患病,眼前光線忽明忽暗,有時看不到東西。我暗自擔心,勸誡他不要讀書喝酒了。盛此公說:“要是這樣,還不如現(xiàn)在就瞎了!”趕上眼病嚴重,又惦念母親日漸衰老,他便和我告別而返鄉(xiāng),心情悲傷,好像再也不能與我相見了。我暗地想著我肯定還會再見他,這想法因為他目盲而沒有說出口,誰能料到竟然真的不能再相見了啊!
此公歸,吾師靜原相公方督學江以北①,耳其名,詢之郡大夫②,郡大夫以盲告。公曰:“江以北其不盲者何限耶?”于是邑令盲試之,旅諸士進于郡大夫③??ご蠓驈?fù)盲試之,旅諸士進于公。公大奇之,乃得補博士弟子員④。
【注釋】
①靜原相公:指蔡國用,字正甫,號靜原,金溪(今屬江西)人。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士,官至武英殿大學士。明代武英殿大學士參與機要,起草詔令,代皇帝批答奏章,實際掌握宰相之權(quán),故稱“相公”。督學:舊時主管教育的部門中負責視察、監(jiān)督學校工作的人。是提督學政或督學使者的簡稱,又稱提學使。據(jù)《崇禎實錄》卷十五記崇禎元年(1628)十一月“浙江道御史蔡國用分督南直隸學政”。江以北:即江北,此處實指南直隸。
②郡大夫:府郡長官,此指南直隸寧國府的知府。盛此公的故鄉(xiāng)南陵縣屬南直隸寧國府。
③旅:俱,共同。諸士:指參加科考的士子。
④博士弟子員:明、清對縣學生員的別稱,又稱弟子員,俗稱秀才。
【譯文】
盛此公回鄉(xiāng)后,我的老師靜原相公正好擔任南直隸地區(qū)的督學使者,聽聞他的名聲,向?qū)巼儐査?,寧國府知府回?fù)說盛此公眼睛看不見了。靜原相公說:“難道南直隸地區(qū)眼睛好的才士有很多嗎?”于是南陵知縣讓他以盲者身份參加考試,和與試者一同錄取并呈送給寧國府知府。寧國府知府再次讓他以盲者身份參加考試,和與試者一同錄取并呈送給靜原相公。靜原相公非常驚訝,于是盛此公得以補選為秀才。
嗟夫①!此公盲矣,猶不忘視,屈其二十年銳往之氣,俯而與邑之黃口兒扶掖彳亍②,旅進旅退③,爭有司階前盈尺地而不慚,豈不悲哉!豈不悲哉!試后,猶寄語予曰:“盲兒無以慰老親④,子毋嗤。”予為悲動者久之。因慨夫祖宗立法過嚴⑤,士即負奇材,抱異質(zhì)⑥,魁奇特起⑦,不俯首就有司尺度,他途無由進。又慨夫吾師靜原相公,能于成格之中破例待人⑧,使既盲之士猶得出而就有司尺度,且不惜階前盈尺地,與盲士娓娓不休⑨。嗟夫!此固昌黎代張?zhí)?span id="7exmguh" class="super">⑩,望之當世而不得者,今得之公,豈不甚盛舉哉!
【注釋】
①嗟夫:表示感嘆的語氣詞。
②黃口兒:指年輕無知的人。扶掖:扶持,提攜。彳?。╟hì chù):指緩步慢行。彳,左步。亍,右步。
③旅進旅退:共同進退,形容行動一致。
④老親:指年老的母親。
⑤祖宗:特指帝王的祖先。
⑥異質(zhì):超出尋常的稟賦。
⑦魁奇特起:杰出特異。
⑧成格:常規(guī),成例。
⑨娓娓:形容談?wù)摬痪搿?/p>
⑩昌黎代張?zhí)#禾拼捻n愈舉薦張籍?!短撇抛觽鳌肪砦逵洠骸埃◤埣┏踔灵L安,謁韓愈,一會如平生歡,才名相許,論心結(jié)契。愈力薦為國子博士。”昌黎,韓愈郡望昌黎。太祝,張籍官任太常寺太祝。
【譯文】
唉!盛此公雙目失明了,依然無法遺忘視事從仕,他壓制自己二十年的銳意進取之氣,低下頭與同縣的年輕人相攜緩慢行進,共進同退,為考試爭搶縣府堂階下尺寸大的地方卻毫不羞慚,這難道不令人悲傷嗎!這難道不令人悲傷嗎!考試完后,仍然傳話給我說:“眼盲之人沒有什么能慰藉老母親的,你切莫嘲笑我啊?!蔽姨嫠麄谋戳撕荛L時間。因此感慨大明先朝制定的律法過于嚴苛,負有奇才、天賦異稟、杰出特立的士人,不低頭迎合朝廷的取士規(guī)則,就沒辦法選擇其他的途徑從仕進取。又感慨我的老師靜原相公,能在常規(guī)成例中破例對待士人,使雙目失明的士子仍然得以出頭并參加朝廷的取士,而且并不吝惜階前那一點點地方,與盲士談?wù)摬恍?、毫無疲倦。唉!這就是韓愈舉薦張籍的故事,環(huán)顧當代卻無法再看到了,現(xiàn)在從老師這里看到類似的情形,這難道不是盛舉嗎!
又明年癸酉①,予自秣陵返大梁。聞此公以目久不愈,愈憤激②,家益窘乏,無從得醫(yī)藥,于是遂長盲矣。然嗚嗚吟如往昔。丐其書者,以筆濡墨納右指竅中,如其不盲時。此公以手捫幅,兔起鶻落③,神采奕奕,視不盲時有加,環(huán)觀者自愧其雙眸炯炯也。益好讀書,危坐繩床④,聽他人誦,更番不令休⑤,入耳輒記憶不遺。有所撰述,口授友人,滔滔汩汩⑥,凡數(shù)人不能供筆札⑦。
【注釋】
①癸酉:明崇禎六年(1633)。
②憤激:憤怒激動。
③兔起鶻(hú)落:兔子剛出窩,鶻就飛撲下去。此比喻寫字迅捷流暢。鶻,打獵用的鷹一類的猛禽。
④危坐繩床:挺直身軀端坐在胡床上。繩床,即交椅,也叫胡床,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
⑤更番:輪流,替換。
⑥滔滔汩汩(gǔ):比喻說話連續(xù)不斷。滔滔,形容流水不斷。汩汩,水流動的聲音或樣子。
⑦筆札:紙和筆,此指記錄。
【譯文】
到第二年,即崇禎六年,我從南京返回開封。聽說盛此公因為眼睛長久未能治愈,情緒更加激憤,家境也更加窘困,沒有辦法請醫(yī)買藥,于是就永久失明了。但他依然像過去一樣嗚嗚吟誦詩歌。有人索求他的書法作品,便用筆蘸墨放入右手指縫中寫字,如同他眼睛好的時候。盛此公用手按著紙張,寫字像鶻禽撲兔一樣迅捷,神采煥發(fā),看起來比眼睛好時還要出色,圍著觀看的人都羞愧自己空長了一雙明亮的眼睛。他愈發(fā)喜歡讀書,挺直身軀端坐在繩床上,聽別人讀書,讓人輪流誦讀而不停歇,聽了后就能記下來而不會忘記。有所撰述,便口述下來而讓友人記錄,滔滔不絕,幾個人記錄都跟不上他的速度。
嘗以書寄予大梁,至數(shù)千言,言:“子當不長貧賤。他日擁節(jié)江上①,取道南陵,魁湖之北、桃源之南②,予墓在焉。子當?shù)俏姨?,拜我老母,為我書石曰‘盛此公埋骨處’。予愿足矣!他則子之事也,予何言。”予得其書,忽忽如失者數(shù)日③,知此公將不永矣。
【注釋】
①擁節(jié):執(zhí)持符節(jié)。指出任一方官員。
②魁湖:又作奎湖,在南陵。盛此公埋葬于此,吳芳培有詩《過奎湖拜盛此公墓題絕句》。
③忽忽:失意的樣子。
【譯文】
他曾經(jīng)給在開封的我寄送書信,寫了數(shù)千言,信上說:“你肯定不會總是身份低微。有朝一日經(jīng)由長江而赴任,路過南陵時,我的墓地就在魁湖的北面、桃源的南面。你應(yīng)當?shù)轿壹依?,見見我的老母親,為我寫塊墓碑‘盛此公埋骨處’。我的心愿就滿足了!其他就是你的事情了,我何必說呢?!蔽沂盏剿臅牛闹惺淞撕芏嗵?,知道他將不久于人世了。
不數(shù)日,兇問至①,予為位哭之②。會予成進士,官山左③,不能即至秣陵。比至秣陵,欲買舟省盛母,會亂甚,又不果行④。乃使掾往慰盛母⑤。掾歸,為予言盛母年且開八袠⑥,妻倍孝謹⑦。故無子,一女先盛沒。一老仆,樵以供兩孀婦⑧,糠豆不贍⑨,裋褐不完⑩,敗屋數(shù)楹?,不蔽風雨。行道見之咨嗟?,而為之友者吊唁闕然?。嗟夫,天乎!孰使此公而至此極耶!予解橐金?,復(fù)促掾往,贖其田之易與族人者,佐盛母粥?。市石,檄南陵令碑其墓?,予自書“盛此公埋骨處”,從其生時請也。
【注釋】
①兇問:死訊,噩耗。
②為位哭之:設(shè)靈位而哭悼他。
③山左:指山東。周亮工在崇禎十三年(1640)中進士,進入仕途,次年任山東濰縣(今山東濰坊)令。
④不果行:此指沒有實現(xiàn)前往南陵的想法。據(jù)《賴古堂集·附錄·年譜》,周亮工在明崇禎十七年(1644)被授予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一職,剛獲任命,李自成就已破京師。周亮工到南京后,因戰(zhàn)事而未能前往南陵縣,故言不果行。
⑤掾(yuàn):佐助官吏或官署屬員的通稱。
⑥八袠(zhì):八十歲。袠,通“秩”,十年。
⑦孝謹:孝順而恭謹。
⑧樵:打柴。孀婦:喪偶的婦女。
⑨糠豆不贍:連糠皮雜糧都不充足。形容生活貧困。
⑩裋(shù)褐不完:粗陋布衣還破舊不完整。形容生活貧苦。
?楹:古代計算房屋的單位,一列或一間為一楹。
?行道:路人。咨嗟:嘆息。
?闕然:缺少的樣子。
?解橐(tuó)金:拿出囊中之金。
?(zhān)粥:稀飯,代指食物。
?檄(xí):指給下級下命令的文書。這里作動詞,發(fā)文書命令。
【譯文】
沒幾天,他的死訊傳到,我設(shè)靈位哭悼他。正趕上我考取進士,任職山東,不能即刻前往南京。等到我到了南京,想買船去看望盛此公的母親,遇到戰(zhàn)亂嚴重,又未能成行。于是派屬員去慰問盛母。屬員回來告訴我盛母快八十歲了,盛妻十分孝順恭謹。盛此公原本無子,一個女兒比他還早辭世。家有一個老仆人,砍柴供養(yǎng)兩個寡婦,粗食難繼,弊服殘破,破屋幾間,難蔽風雨。路人看見她們嗟嘆不已,然而盛此公的朋友很少前去慰問。唉,天哪!誰讓盛此公到了這種極度悲慘的境地啊!我拿出金銀財物,再次敦促屬員前往南陵縣,從盛氏族人手里贖回盛家田產(chǎn),以供養(yǎng)盛母。購買石碑,發(fā)文命南陵縣令豎在他的墓前,我在碑上自書“盛此公埋骨處”,滿足他活著時的請求。
西蜀蝶庵陳公時守宛陵①。公在大梁,蓋常聞予數(shù)言南陵盛此公不置。邑屬公,公乃檄令視盛母無恙,手書“盛此公讀書處”為額,懸其常危坐繩床側(cè);復(fù)允予請,以其行誼補郡乘②。其讀書之屋,蓋已受值③,期以盛母存歿④,不能待盛妻也,予歸其值,祀此公于中,俾其老仆守之⑤。
【注釋】
①蝶庵陳公:陳周政,號蝶庵,營山(今屬四川)人。崇禎四年(1631)進士,曾任工部主事。宛陵:寧國府(今安徽宣城)的古稱。
②行誼:事跡,行為??こ耍嚎ぶ?,府志。
③受值:按價出售。
④存歿(mò):生存和死亡。歿,死亡。
⑤俾(bǐ):使。
【譯文】
四川人陳周政時任寧國府知府。他在開封時,曾聽我屢次提及南陵盛此公的家眷沒有得到安置。南陵縣屬陳周政的治下,他上任后便發(fā)文讓南陵縣令探視盛母是否安康,親手書寫“盛此公讀書處”的匾額,懸掛在盛此公經(jīng)常端坐的繩床旁;又答應(yīng)我的請求,把他的事跡補寫在府志中。他讀書的房子,也已經(jīng)被售賣了,想著盛母生死諸事無法期待盛妻料理,我便付錢贖回了盛家房子,在這里祭祀盛此公,并讓他的老仆看守房屋。
此公好為古文詞。盲而死,無子弟為之收拾①,故多散亂。其所著,如《毛詩名物考》三十卷、《休庵雜鈔》十卷、《歷法》二卷、《輿地考》十卷、《群書考索》十二卷。今所傳者,獨《名物考》耳,他皆不傳。予遣掾就其家鈔遺書。盛母泣而曰:“兒著書咸為人竊去,惟存詩若干卷。老年人坐則懸之肘②,臥則枕之,老年人不即填溝壑者③,憐吾兒并數(shù)寸之書亦不傳耳!今且托之周君!”予受而泣,因為之次第壽之梓④。
【注釋】
①子弟:子與弟,泛指后輩。
②老年人:盛母的自稱。
③填溝壑:辭世的委婉說法。
④次第:排比編次。壽:謂使之長遠留存。梓:木頭雕刻成印刷用的木版。后指印刷。
【譯文】
盛此公擅長創(chuàng)作散體文。失明辭世,沒有后輩為他收拾遺文,因而作品大多散佚不存。他寫的書,有《毛詩名物考》三十卷、《休庵雜鈔》十卷、《歷法》二卷、《輿地考》十卷、《群書考索》十二卷?,F(xiàn)在留傳下來的僅有《毛詩名物考》,其他的都沒有傳下來。我派遣屬員到他家抄寫遺留的作品。盛母哭著說:“我兒的著作都被人偷走了,只留下詩稿若干卷。我這個年邁之人坐著時把詩稿掛在臂肘,睡覺時就枕著它,我不久就要死了,可憐我兒子數(shù)寸高的書稿不能留傳于世了!現(xiàn)在就托付給周先生了!”我拿到詩稿后難過哭泣,因此給他的詩稿編次排序并付梓印刷。
嗟夫!此公能文章,而不以文顯;好彎弓馳驅(qū)①,而不以將名;行誼不愧古人,而不以行征;工為詩,而不以詩辟②。黃金既盡,日徒憤激,退而自悔,又以盲死。筦簟未占③,嗣續(xù)中絕④。老母寡妻,形影相吊⑤。生平故舊,不為存問⑥。遺書狼籍,行誼莫傳。徒存此數(shù)卷之詩,懸命于七十余年母氏之手。使不知此公者,讀其詩,以為其才且盡于此;而知者因其已然,想其未然,咨嗟太息不能已已⑦。嗟夫!孰使此公而至此極耶?
【注釋】
①馳驅(qū):策馬飛奔。
②辟(bì):征召。
③筦?。╠iàn):當為“莞(guān)簟”。原指蒲席與竹席?!对娊?jīng)·小雅·斯干》有“下莞上簟,乃安斯寢”“乃生男子……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弄之瓦”諸語,后因以“莞簟”為生兒育女的吉兆。
④嗣續(xù):子孫。
⑤形影相吊: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孤單,沒有依靠。
⑥存問:問候,慰問。
⑦太息:深深地嘆息。
【譯文】
唉!盛此公善寫文章,卻沒有憑借文才顯揚于世;喜好引弓策馬,卻沒有憑借武藝聞名天下;他的事跡無愧于先哲名賢,卻沒有因為品行而被征召為官;擅長作詩,卻沒有因為詩作而被任命為官。散盡黃金,每天空自激憤,返鄉(xiāng)懺悔,又因為眼病辭世。未獲生兒育女的吉兆,后嗣就此斷絕。老母寡妻,孤單相伴。生前的故交舊友,未能前來慰問。遺著散亂不存,事跡未能留傳。只留下這數(shù)卷詩作,其存世還仰賴七十多歲的老母親。假使不了解盛此公的人,讀他的詩,還以為他的才學僅此而已;而了解他的人通過保存下的詩作,想到那些未能保存下來的著作,長聲嘆息而不能停止。唉!是誰讓盛此公到了這種極度悲慘的境地呢?
夫士既不能塊然獨處①,則不得不出而與人交;與人交不受其益,徒為所害如此!此雖其不慎交游所致,然孰非天哉!孰非天哉!天為庸流俾長守富貴②,少為姱節(jié)奇行者③,必陰摧折之④,從來久矣!予又何憾于廣陵兒哉?此公初名篯,今尺牘中所傳盛篯侯是也⑤。
【注釋】
①塊然獨處:孤單待著,形容獨居無聊。塊然,孤獨的樣子。
②庸流:平庸無能的人。
③姱(ku?。┕?jié):美好的節(jié)操。
④摧折:摧毀,折斷。
⑤尺牘:文辭。
【譯文】
士人既然不能孤獨自處,那就不得不外出以結(jié)交他人;與人相交沒有得到好處,徒然像這樣被人傷害!盡管這是他交游不慎所導(dǎo)致的,然而難道不是天命使然嗎!難道不是天命使然嗎!上天使平庸之輩長享富貴,年輕而具有美德的不同凡俗者,勢必會被暗中摧毀,這種事從古至今太多了!我又何必怨恨欺騙盛此公的揚州人呢?盛此公初名篯,就是今人文章中所傳的盛篯侯。
張山來曰:古今盲而能文者,自左、卜以下①,推吾家張籍②。今得此公,亦不寂寞矣。然諸人僅工詩文,而此公復(fù)能書,則尤奇也。
【注釋】
①左、卜:指左丘明和卜商。魯國史官左丘明失明后,曾撰《左傳》;孔子的弟子卜商字子夏,晚年因喪子而失明。他擅長文學創(chuàng)作,故《論語·先進》記“文學:子游、子夏”。
②張籍:原訛作“張藉”。唐代詩人張籍晚年患眼疾,孟郊《寄張籍》有詩句“西明寺后窮瞎張?zhí)!薄?/p>
【譯文】
張潮說:從古至今目盲而能作文的人,從左丘明、卜商以來,當推選我們張家的張籍?,F(xiàn)在又有了盛此公,他們也不算寂寞了。但是前人只善寫詩歌散文,而盛此公還工于書法,這點更為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