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初新志:中華經(jīng)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上)
- 邵穎濤 岳立松譯注
- 3023字
- 2025-03-07 20:13:35
秋聲詩自序
林嗣環(huán)(鐵崖)①
徹呆子當(dāng)正秋之日②,杜門簡出③,氈有針,壁有衷甲④,苦無可排解者。然每聽謠諑之來⑤,則濡墨吮筆而為詩⑥。詩成,以“秋聲”名篇。
【注釋】
①林嗣環(huán):字鐵崖,號起八,又號徹呆子,福建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清順治六年(1649)己丑科進士及第。他博學(xué)善文,著有《鐵崖文集》《海漁編》《嶺南紀(jì)略》。此篇《虞初新志目錄》注出《文津選本》。又見清平步青《霞外攟屑》卷七“口技”引《秋聲詩自序》。
②徹呆子:作者林嗣環(huán)的號。正秋:仲秋。農(nóng)歷八月。
③杜門簡出:閉門家居而少外出。
④壁:物體、身體等的外圍結(jié)構(gòu)的物質(zhì)層。衷甲:內(nèi)穿鎧甲。
⑤謠諑(zhuó):造謠誹謗。
⑥濡墨吮筆:指構(gòu)思作文或繪畫。濡墨,蘸潤墨汁。吮筆,指作文時吮筆沉思。
【譯文】
徹呆子正當(dāng)仲秋之時,閉門家居而少外出,如同氈上有針,衣服里面穿著鎧甲,內(nèi)心苦悶無法排解。然而屢屢聽到誹謗之語傳來,便潛思構(gòu)想而創(chuàng)作詩歌。詩作寫成,以“秋聲”作為篇名。
適有數(shù)客至,不問何人,留共醉。酒酣,令客各舉似何聲最佳。一客曰:“機聲、兒子讀書聲佳耳①。”予曰:“何言之莊也!”又一客曰:“堂下呵騶聲、堂后笙歌聲②,何如?”予曰:“何言之華也!”又一客曰:“姑婦楸枰聲最佳③。”曰:“何言之玄也!”
【注釋】
①機聲:織布機發(fā)出的聲音。
②呵騶(zōu):官員出行時在前面呵令行人讓路的騎從。這里指仆從。笙歌:合笙歌唱。也泛指奏樂唱歌。
③楸枰(qiū píng):以楸木制成的棋盤。
【譯文】
正好有幾名客人來到,不問他們是什么人,留下他們一起暢飲期醉。喝到有些醉意時,讓客人們各自舉例什么聲音最為美妙。一位客人說:“織機的聲音和小孩子讀書聲最美妙。”我說:“說得多么莊重啊!”又有一位客人說:“廳堂外侍從的呵令聲、廳堂里笙樂伴奏的歌聲,怎么樣?”我說:“說得多么奢華啊!”又有一位客人說:“姑娘婦人下棋的聲音最好。”我說:“說得多么清雅啊!”
一客獨嘿嘿①,乃取大杯滿酌而前曰②:“先生喜聞人所未聞,仆請數(shù)言為先生撫掌③,可乎?京中有善口技者④,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⑤,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⑥。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二下,滿堂寂然,無敢嘩者。
【注釋】
①嘿嘿(mò):默然無語。嘿,同“默”。
②滿酌:斟滿酒。
③撫掌:拍手。表示欣賞、開心。
④口技:一種雜技,運用口部發(fā)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
⑤廳事:本為衙署里的大堂,后私家堂屋也稱此名。屏障:屏風(fēng),用來擋風(fēng)或隔開、遮掩房室的用具。
⑥撫尺:醒木。曲藝演員表演時用來拍桌子以引起聽眾注意的木塊。
【譯文】
一位客人獨自默默不語,取來一個大酒杯斟滿酒自飲后,上前說:“先生喜歡聽別人沒有聽過的聲音,我請求說些事使先生歡欣鼓掌,可好?京城里有個擅長口技的人,正趕上某家宴會賓客、大擺宴席,在廳堂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風(fēng),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fēng)里,只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面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眾賓客都圍坐在屏風(fēng)前。過了一會兒,只聽到屏風(fēng)中醒木拍了兩下,全場安靜下來,無人敢大聲喧嘩。
“遙遙聞深巷犬吠聲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②,搖其夫語猥褻事③。夫囈語④,初不甚應(yīng)。婦搖之不止,則二人語漸間雜,床又從中戛戛⑤。既而兒醒大啼,夫令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夫起溺⑥,婦亦抱兒起溺。床上又一大兒醒,狺狺不止⑦。當(dāng)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床聲,夫叱大兒聲⑧,溺瓶中聲,溺桶中聲,一齊湊發(fā),眾妙畢備。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⑨,微笑嘿嘆,以為妙絕也。
【注釋】
①犬吠:狗叫。
②欠伸:張嘴打哈欠伸懶腰。
③猥褻(wěi xiè):下流的言語或行為,此指夫妻房事。
④囈語:說夢話。
⑤戛戛(jiá):形容物體相碰擊的聲音。
⑥溺(niào):撒尿。
⑦狺狺(yín):原是狗叫的聲音,此指小兒不滿的話語。
⑧叱(chì):大聲呵斥。
⑨側(cè)目:偏著頭看,形容聽得入神。
【譯文】
“遠遠地聽到深巷里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而打哈欠、伸懶腰,搖動她的丈夫訴說夫妻房事的話。丈夫夢話不斷,起初并不怎么答應(yīng)。婦人不停地搖他,于是兩人的說話聲漸漸錯雜起來,床也發(fā)出戛戛之聲。一會兒,小孩子也醒了,大聲啼哭,丈夫讓婦人安撫孩子吃奶。孩子含著奶頭啼哭,婦人拍著孩子,哼哼著哄孩子睡。丈夫起床小便,婦人也抱著孩子撒尿。床上的另一個大孩子也醒了,不滿地叫個不停。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孩的聲音,嘴里哄小孩的哼哼聲,小孩子含著奶頭啼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床的吱吱聲,丈夫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尿入瓶中的聲音,尿入桶中的聲音,同時都發(fā)了出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滿座的賓客,沒有不伸著脖子、偏著腦袋看的,眾人滿臉微笑、默默地感嘆,認為真是精妙絕倫。
“既而夫上床寢,婦又呼大兒溺,畢,都上床寢。小兒亦漸欲睡,夫齁聲起①,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②,盆器傾側(cè)③,婦夢中咳嗽之聲。賓客意少舒④,稍稍正坐。
【注釋】
①齁(hōu):熟睡時的鼻息聲。
②作作索索:象聲詞。老鼠活動發(fā)出的聲音。
③傾側(cè):傾倒。
④舒:舒暢。
【譯文】
“不久,丈夫上床睡覺,婦人又喊大孩子小便,完了都上床睡覺。小孩子也慢慢地要睡著了,丈夫打鼾的聲音響起,婦人拍著小孩也拍著拍著慢慢停止了。依稀聽到有老鼠窸窸窣窣的聲音,盆子等器具被打翻傾倒的聲音,婦人睡夢里的咳嗽聲。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松,漸漸把身子坐正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①,百千兒哭,百千狗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fēng)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②,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yīng)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③,兩股戰(zhàn)戰(zhàn)④,幾欲先走。而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嘻⑤!若而人者,可謂善畫聲矣!”
遂錄其語,以為《秋聲序》。
【注釋】
①俄而:一會兒。
②曳(yè):拉,牽引。許許:勞動時共同出力的呼聲。
③奮袖:揮動衣袖。常用以表示情緒激動。
④兩股戰(zhàn)戰(zhàn):兩條大腿發(fā)抖哆嗦的樣子。
⑤嘻:嘆詞,表示驚嘆。
【譯文】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呼叫‘著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跟著起來大聲呼叫,兩個小孩子齊聲哭泣。一會兒,有成百上千個人大聲呼叫,成百上千個小孩哭,成百上千只狗汪汪地叫。其中夾雜著大力扯拽房屋崩塌的聲音,大火燃燒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fēng)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起。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呼救之聲,眾人拉倒燃燒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這種情況下應(yīng)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即使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個指頭,也無法指出其中的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口,每張口中有上百條舌頭,也無法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于是客人們都嚇得臉色大變,離開座位,揮動衣袖露出手臂,兩條大腿瑟瑟發(fā)抖,幾乎想要先逃之夭夭。忽然間,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撤去屏風(fēng)一看,還是只有一個藝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面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嘻!像這個人,真可算是善于模擬聲音啊!”
于是記載下那位客人的話語,題為《秋聲詩自序》。
張山來曰:絕世奇技,復(fù)得此奇文以傳之。讀竟,輒浮大白①。
【注釋】
①浮大白:本指罰一酒杯,后引申為滿飲或痛飲。浮,罰人喝酒。大白,大酒杯。
【譯文】
張潮說:世上少見的奇特技巧,又得由這篇奇文記載其事。讀完,便當(dāng)痛飲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