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東坡志林: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作者名: 羅寧譯注本章字數: 1000字更新時間: 2025-03-07 20:02:34
涂巷小兒聽說三國語
【題解】
此條蘇軾記載過去同事王彭的一段話,表達了對他的懷念。由王彭之說可見,北宋中后期的民間已經有說三國故事的說書活動,而且已經表現出尊劉抑曹的態度。又見《蘇軾文集》卷六六《記王彭論曹劉之澤》。
王彭嘗云①:“涂巷中小兒薄劣②,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③。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④;聞曹操敗⑤,即喜唱快⑥。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⑦?!迸?,愷之子⑧,為武吏⑨,頗知文章,余嘗為作哀辭。字大年。
【注釋】
①王彭:字大年,曾為鳳翔都監。蘇軾在《王大年哀詞》中說他“少時從父討賊甘陵,搏戰城下,所部斬七十馀級,手射殺二人,而奏功不賞?;騽窬匝?,君笑曰:‘吾為君父戰,豈為賞哉?’予聞而賢之,始與論交。君博學精練,書無所不通?!浜缶秊閷ⅲ沼新劊蜃栽囉谶叄n魏公、文潞公皆以為可用。先帝方欲盡其才,而君以病卒”(《蘇軾文集》卷六三)。其子王讜撰有《唐語林》。
②涂巷:街巷。薄劣:拙劣,頑劣。
③說古話:講古代故事,一種說話(說書)藝術。據《東京夢華錄》,北宋東京(開封)的瓦肆中就有“講史”和“說三分”的說話活動。
④顰蹙(pín cù):皺眉頭,形容憂愁難過的樣子。此二字,稗海本作“頻眉蹙”。
⑤曹操: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魏國的奠基者。建安十八年(213)封魏公,加九錫,定國都于鄴城。建安二十一年(216)封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帝。
⑥唱快:高叫快活,形容很高興的樣子。
⑦百世不斬:這句話是由《孟子·離婁下》“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而來,說無論君子、小人,其對后人的恩惠或影響,到了第五代就斷絕消失了。這里是說,劉備、曹操(對應君子和小人)在后世影響巨大,即使經歷了百世,人們還記得他們的善惡。斬,是斷絕的意思。
⑧愷:當作“凱”。王凱,字勝之,五代宋初名將王全斌的曾孫。曾為麟州都監,武勝軍節度觀察留后,卒贈彰武軍節度使,謚莊恪。《宋史》有傳。
⑨武吏:底本作“辜式”,據《蘇軾文集》改。
【譯文】
王彭曾經說:“街巷中的小孩子頑劣,家里人不勝其煩,便給他們錢,讓他們去說書人那里聚在一起聽講古代故事。當說三國故事時,他們聽到劉備敗,便愁眉苦臉,甚至涕淚交下;聽到曹操敗,便高興快意。由此可知,君子、小人的善惡美丑,哪怕百世之后也未嘗消失而不為人所知。”王彭是王凱的兒子,為武官,頗通曉文章,我曾為他寫過哀辭。他的表字是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