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坡志林:中華經(jīng)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 羅寧譯注
- 1781字
- 2025-03-07 20:02:34
廣武嘆
【題解】
此條針對阮籍所言“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做出了解釋,史經(jīng)臣以及唐代詩人李白都將“豎子”理解為劉邦、項羽,蘇軾則認為是指魏晉間和阮籍同時的人,也就是說,阮籍認為魏晉之時沒有劉邦、項羽那樣的英雄,才讓當時一些凡庸低劣之人占據(jù)了高位。不過要指出的是,蘇軾對阮籍本意的理解可能未必就是正確的,清人王琦注李白詩對此有所辯駁,可以參看。又見《蘇軾文集》卷六七《書太白〈廣武戰(zhàn)場〉詩》。
昔先友史經(jīng)臣彥輔謂余①:“阮籍登廣武而嘆曰②:‘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其名③!’豈謂沛公豎子乎④?”余曰:“非也,傷時無劉、項也,豎子指魏晉間人耳?!逼浜笥嘤螡欀莞事端?span id="846r24p" class="super">⑤,有孔明、孫權(quán)、梁武、李德裕之遺跡⑥,余感之賦詩⑦,其略曰:“四雄皆龍虎,遺跡儼未刓。方其盛壯時,爭奪肯少安!廢興屬造化,遷逝誰控摶?況彼妄庸子,而欲事所難。聊興廣武嘆,不待雍門彈⑧?!眲t猶此意也。今日讀李太白《登古戰(zhàn)場》詩云⑨:“沉湎呼豎子⑩,狂言非至公?!蹦酥滓嗾`認嗣宗語,與先友之意無異也。嗣宗雖放蕩,本有意于世,以魏晉間多故,故一放于酒,何至以沛公為豎子乎?
【注釋】
①先友史經(jīng)臣彥輔:史經(jīng)臣,字彥輔,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好友,博學能文,曾舉賢良不中。蘇洵有《祭史彥輔文》,蘇軾有《史經(jīng)臣兄弟》(《蘇軾文集》卷七二,即稗海本《東坡志林》卷四第四條)。先友,指先父的友人。卷四《人物·黃霸以鹖為神爵》亦稱“吾先君友人史經(jīng)臣彥輔”,蘇軾《思子臺賦》亦稱“予先君宮師之友史君”(《蘇軾文集》卷一,實為蘇過之作)。
②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魏晉時期的名士,“竹林七賢”之一。廣武:廣武山,在今河南滎陽。劉邦、項羽曾在此對峙作戰(zhàn)。
③豎子:輕蔑語,義同小子,指無才德沒本事的人。阮籍此事此語,見《晉書·阮籍傳》:“嘗登廣武,觀楚、漢戰(zhàn)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④沛公:指劉邦。劉邦年輕時是沛縣(今屬江蘇)泗水亭的亭長,秦末當?shù)仄鹆x,縣吏蕭何、曹參等人推舉劉邦為沛公。
⑤其后余游潤州甘露寺:蘇軾熙寧四年(1071)赴任杭州通判時經(jīng)過潤州,曾游甘露寺。游,底本作“聞”,據(jù)稗海本、《蘇軾文集》改。甘露寺,在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
⑥孔明: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孫權(quán):三國時吳國皇帝。梁武:梁武帝蕭衍,南北朝梁代的開國皇帝。李德裕:字文饒,唐代文宗、武宗時曾兩度為宰相。武宗時封衛(wèi)國公。甘露寺為李德裕任浙西觀察使時所建(《歷代名畫記》卷三),所謂孔明、孫權(quán)、梁武帝遺跡皆后人附會。蘇軾《甘露寺》詩題注(引)云:“欲游甘露寺,有二客相過,遂與偕行。寺有石如羊,相傳謂之狠石,云諸葛孔明坐其上與孫仲謀論曹公也。大鐵鑊二,案銘梁武帝所鑄。畫獅子一,菩薩二,陸探微筆。李衛(wèi)公所留祠堂在寺,手植柏合抱矣。近寺僧發(fā)古殿基,得舍利七粒,并石記,乃衛(wèi)公為穆宗皇帝造福所葬也?!贝蠹s就是本文所說的遺跡。
⑦賦詩:指蘇軾《甘露寺》詩,此非全篇。
⑧“四雄皆龍虎”數(shù)句:蘇軾詩說見此四雄遺跡,即如當年阮籍一樣興起廣武之嘆,感傷英雄已逝,不待雍門彈琴,即已黯然落淚。刓(wán),是磨損的意思。造化,自然??負唬╰uán),控制。妄庸子,指平庸凡劣之子。雍門彈,指雍門子周彈琴。戰(zhàn)國時雍門子周見孟嘗君,為說興亡之事,又引琴而鼓,令孟嘗君悲傷淚下。末句“待”字原作“得”,據(jù)原詩及《蘇軾文集》改。
⑨李太白《登古戰(zhàn)場》詩:指李白《登廣武古戰(zhàn)場懷古》。登古戰(zhàn)場,稗海本作“登廣武古戰(zhàn)場”,《蘇軾文集》作“廣武古戰(zhàn)場”
⑩沉湎:沉溺,多指嗜酒好飲?!俺龄稀倍值妆咀鳌俺辆挕?,據(jù)稗海本、《蘇軾文集》改。
【譯文】
以前先父的朋友史經(jīng)臣問我:“阮籍登上廣武山而感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就其名位!’難道是說劉邦是豎子嗎?”我說:“不是。這是阮籍感嘆當時無劉邦、項羽那樣的人,豎子是指魏晉之間的人?!焙髞砦矣螡欀莞事端?,那里有諸葛亮、孫權(quán)、梁武帝、李德裕的遺跡,感而賦詩,其略曰:“四雄皆龍虎,遺跡儼未刓。方其盛壯時,爭奪肯少安!廢興屬造化,遷逝誰控摶?況彼妄庸子,而欲事所難。聊興廣武嘆,不待雍門彈?!币脖磉_了這層意思。今日讀李太白《登古戰(zhàn)場》詩:“沉湎呼豎子,狂言非至公。”才知道李白原來也誤會了阮籍的話,和史經(jīng)臣理解的一樣。阮籍雖然放蕩,本是有意在世上成就一番事業(yè)的人,因為魏晉之時多變故,所以放縱沉湎于酒,哪會以劉邦為豎子呢?